书评人日记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有一种力量叫文物

    李坛最近忙成狗。

    市总工会像打鸡血一样,又搞诵读比赛又搞篮球比赛,又搞乒乓球比赛又搞羽毛球比赛,吕洲市十八大国企全部要求带队参加。到了年底,还有各种总结、各种计划,各种报送、各种困难职工慰问、各种一线职工慰问、职工各种保险续保,更别提2020年的职工春节联欢会,乌泱泱几十个节目需要彩排、调整、删选,每天李坛都从早八点忙到晚八点,大部分的时候,给他最直观的感觉是在阳光下伏案工作,一抬头却发现天早就黑了。

    如今白文玉被老屠安排去一线调研,倾听员工心声,郭艳丽被团委借去协助年底一个青年主题的联欢会,具体的办事人员只剩下李坛死扛着,老屠满意的看着李坛忙碌的背影,扭头就给人资部长翟永莉说:“招人就该招这样的,朴实,踏实,能干,不油嘴滑舌。”翟永莉认真的点点头,在手机记事本上记上了两笔,在这两笔之前还有董事长对李坛的评价——上次见义勇为不留名的义举被一个坐地铁的是市领导看到了,市里开会的时候这个领导私下表扬了地铁人两句,邱建国回到单位很快排查到了这个小伙子,问了一下人资领导居然还是个实习生,邱建国赞叹了一句:“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一早上的会,一早上的汇报,单单老屠的发言稿就改了两份,中间还夹着一份相亲大会的新闻稿,等忙完一抬头,又是十二点半了,匆匆赶赴食堂打好饭,就看到江湛一手扒拉着面,一边抬头四处打量,见到江湛小眼睛一亮,示意他过去。

    江湛点点头端着餐盘跑过去坐下,发现旁边还坐着几个男生,江湛很牛逼的清清嗓子。

    “哎哎哎,我说哥儿几个,介绍下,工会新来的弟兄,李坛。S大硕士哈,以后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吹拉弹唱都靠工会同仁。”

    几个男生点点头,李坛很礼貌的笑了笑。江湛满意的指着一个个子矮小,长得很像三星堆文物的男生说:

    “肖选,纪委办公室一枝花,刘书记的大笔杆子,人称纪委第一笔”

    “去你妈的,你才第一逼呢,伙计,别听他的,你喊我老肖就行。”

    李坛笑了笑,很礼貌的喊了一声:“选哥”

    江湛搭着李坛的肩膀,又指了指旁边一个正在啃鸡腿的男生,穿着不符合年龄的夹克,文文静静,很是斯文,也特别老干部,给人感觉特别像《人民的名义》里的郑西坡。

    “这个是倪建发,党群办公室的助理,你喊他大哥就行,咱们党工团是一家哈”

    倪建发赶紧用面纸擦干净手,站起身和李坛很礼貌的握手。

    “别听他瞎掰,都是打工人,党工团一家谁当老大,我去你大爷的江三秒”

    李坛脑子乱了一下,半天后才明白三秒是啥意思,只见江湛一包面纸已经扔过去了,山寨祁同伟很自然的接住。肖选起了劲儿,小声的问:

    “嘿嘿嘿,你们顾部长竞聘城建分公司书记那事有眉目吗?这次是几进宫了,不会这次又没戏吧,他中层正职多少年了,难不成邱董打算让他一直这样窝着?去物业当副总也行啊。”

    倪建发撇撇嘴:“我看没戏,你看老屠好歹还是个处级干部,怎么着也进了班子,党工团要真合并了兄弟我估计一辈子也就是中层副职。”

    江湛吸溜一口面,敲敲他的餐盘:“我说你就闲的蛋疼,老顾上不上去有你毛事,他上去也不会提拔你干部长,你当朱明远死了?朱明远是谁,跟着他当年在苹洲地铁打天下的老部下,你算个毛线。”

    倪建发白了他一眼,一筷子夹走江湛碗里唯一一块红烧肉,呲牙咧嘴:“你别光说老子,不是团市委老曹要借调你吗?啥时候去”

    江湛放下筷子,干了一口面汤:“你他娘的哪壶不开提哪壶。”随后故作严肃的说:“说正事,坛兄,这些都是我们钓鱼协会的中坚力量。”

    肖选啃着苹果说:“伙计,这货是我们钓鱼协会的会长,活动全靠他组织,人送外号团委一枝花,X协林青霞”

    江湛立刻满足骂娘:“去你妈的,闲着没事也多去工会图书馆读两本书,学学哥哥我,多斯文,坛老弟,钓协加入不,这里有啤酒,有甜薯玉米,还有妹子。”

    倪建发立刻推了推眼镜:“我怎么发现你这孙子跟搞传销一样到处挖人,人家喜欢钓鱼不你就瞎干。”

    李坛拿着筷子点点头。

    倪建发来了兴致:“你玩啥,台钓还是路亚,最近在哪钓?鱼情咋样?”

    李坛想了想老实的回答:“今年九月份在夫差河那钓上来一条鲤鱼,九斤多吧”

    “九斤!”

    几个男生瞪大眼睛,面面相觑,倪建发拍了拍江湛:“儿子,快去拿张入会表给他,高手在民间。”

    今天收到三个消息,第一,开题顺利通过,第二,人资问他要三方,第三,入了钓协,李坛觉得虽然疲惫,但是前方一片光明。

    第一时间他想把这个消息分享给张光萱。不知道什么原因,自从上次后,他再也没在一号线遇到那个圆脸的姑娘。打开邮箱查询,小一个星期,张光萱没有回信息了。

    正在看手机,旁边一个策划部的小妹子喊住他,递给他一个包,是他的快递,小妹子拿外卖的时候顺便帮他拿了上来。

    打开一看,有一本崭新的《故宫的文物之美》,还有一封信。

    亲爱的李坛:

    你好。

    我不喊你弟弟啦,虽然有时候控制不住。

    真的很感谢你的票,这张票真的是一票难求,我在你们地铁APP上很久之前就提交申请了,每次都石沉大海,最近我在宁州市出差,这本书请你收下,是我在宁州市最大的书店买到的,我很喜欢历史,也很喜欢博物馆,更喜欢文物。

    光萱

    于宁州市文庙紫藤萝下

    信纸上还印着酒店的logo,就这么短?李坛把信封倒了倒,几张照片落了下来,全部都是她当天拍摄的展品。第一张照片拍摄的是陶抚瑟女俑。照片背后整齐的写着:

    她头发后挽,身着曲裾深衣,双膝着地,上身前倾,眉目清浅,神态安详,我数次凝视着她,她坐在西汉的时光里与我一墙之隔,有时我觉得她离我很远,有时又觉得她离我很近。陶瑟中空,首部有25个弦孔,尾部有4个弦枘,弹奏时置放于地面。当年的琴弦早已不在,当年的美人也终成永恒,穿行在手指之间的,是来自遥远王国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

    那时琴瑟起。

    如今笙箫默。

    李坛又拿起第二张,拍摄的是一对精致的银簪,照片背后写着:

    花朵正在绽放,甜蜜的香味引来快活的雀鸟,第一次看到这支唐簪我想到一句诗。

    红杏枝头春意闹。

    我曾长久的凝视着它,沧海桑田,它依旧散发着温和的光泽,我想象着它们曾被一位丈夫小心的簪在爱妻的发髻中,一千多年前,这两支银簪共同装点了一位女子的云鬓花颜,也点亮了历史的时空。

    那时的美人终归尘土,唐宗宋祖终成记忆,然而记忆中的女子莲步轻盈,依旧行走在美好里,行走于日月星辰间。

    与之对视

    那是超越语言的心动

    繁华韶首

    不过转瞬

    李坛又拿起第三章照片,拍摄的是一把剑,照片背后写着:

    这把铜剑长63厘米,被发现时,它静静在漆盒内等待了两千多年,漆盒已朽毁,剑茎呈圆柱形,剑格呈菱形,剑身前窄后宽。

    它是百刃之君,最适合一击毙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西汉的铸剑师采用了最上乘的材料。在最有实战价值的地方打磨,让两千年后的技术都为之汗颜。当年血气方刚的男人用它守护一方安宁。远离花哨,归于质朴,以小博大,不欺老幼,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勇士的信仰。

    最后一组照片标着号码方便阅读,是一处李坛不知道的地方,不是古物馆,甚至不在吕洲市,是一处挖掘现场,背后写着:

    李坛:

    最近我频繁出去看各种展览,有书展画展摄影展,当然还有文物展。我现在在宁州市古城北侧一处汉墓,我今天有幸来到现场观摩,我望着年轻的考公工作者,他们衣着简朴甚至简陋,用精密仪器细致的探索着过去,像发出一声声长久的叩问。

    这里是汉墓、这里是博物馆,这里死亡中孕育着新生,

    阐述着生命不过是一个不断代谢的过程。

    千百年来,人类一次次地发出悠长的疑问,也一次次地溶解在沉重的泥土。

    那是根源于对生和死的思考。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些注视和抚摸这方土山、这座城池的人都变成博物馆的一部分,有人曾经亲眼目睹这座城一次次在战火中凤凰涅槃,也有人见证了滔天洪水也摧不垮的城门,这座古墓用他低调的方式承载了人类前行的脚步。

    两千多年前的战火早已止息

    滔天的洪水也归于平静

    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静静的依靠在那里,阐述着一个道理

    我们短暂的来到这个世界,但文明不死、精神不死,终将在这里成为永恒。

    我为自己曾经的悲春哀秋而惭愧,我为自己在历史中的渺小而感慨,我为自己的执着而自豪,现在,我为自己的洒脱而庆幸。

    谢谢你,我学会放过自己了。

    PS:纠缠我的人,我已经报了警,别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