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人日记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书评人日记

    海伦在细心的整理一棵圣诞树。

    李坛静静的坐在窗边,左手边放着一杯咖啡,右手边放着甜点,中间放着张光萱的笔记本。深吸一口气,他知道里面是专属于张光萱的小楷字体。

    张光萱曾经在书信里提到这个本子很重要,没想到居然是这个用途,李坛做梦也没想到还有和它重逢的一天,随手翻开一页,李坛有些惊讶,这本日记已经被被人精心的加工成手帐,有图有贴纸有装饰物,甚至还有“四大皆空”的logo,像一本阅读导刊,很适合在咖啡厅翻阅。

    核实完张光萱的长相,他那些迟到的好奇一个接着一个的蹦出来。

    她是哪里人?

    她在哪里工作?

    她的工作是什么?

    她到底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

    最重要的是,她,是谁?

    这些问题李坛曾认为如此无关紧要,对于曾经的他来说,既然彼此承诺永不相见,那么张光萱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可以交流的工具、一个提供书籍信息的平台,他并不打算和她有太多的交情和交集,那时的他还在和自己较劲儿,如今自己生活越来越顺心那些曾经被李坛忽视的问题如今正如跳出洞穴的兔子一样一个一个叩问着李坛的心门。

    翻开一页,贴着一张穿着和服女人的照片,他记得是日本作家小川糸。

    今天我推荐《岁月的针脚》

    完成阅读时间:3小时14分钟

    如果你想了解《山茶文具店》的创作过程,阅读《岁月的针脚》是最好的选择,这是一篇随笔,我在地铁上花一个星期的通勤时间读完。

    作者小川糸旅居德国期间,用清新、隽永的文笔,刻画出柏林生活的日常。人到中年,也可以重新学习令人头疼的德语;在异国他乡,也可以自制家乡独有的食材。这本读起来如同日记一般的随笔刻画出一个肉体逐渐老去心灵永远文青的作家小川糸的生活以及作者对于人生及亲情的感悟,小川糸花了一定的篇幅去叙述和母亲的死别,即使嫌隙已久,伴随着死期将近,刻骨铭心的隔阂终将被释然与理解取而代之,小川糸的文字有一种与世界握手言和的力量,在阅读中可以收获爱,收获成长,收获生而为人的喜悦,正如她在文中所说:

    “我希望,在那种时候,无论光芒多么遥远、多么微弱,我也能够向它迈开脚步。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给读者以力量,促使他们走向光明。就像植物向阳而生,让心跳朝向光明那方的力量,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东西”。

    李坛翻了一页,喝了一小口咖啡,他忽然觉得张光萱和他是同类人,读张光萱的文字,能感觉到她积极乐观向上的一面,但是经过这几个月的书信往来,他又感受到她悲凉消极甚至阴郁。她的文字给了别人治愈的力量,而写作的她却始终沉溺在黑暗的地狱。

    李坛感到心中一疼。

    翻了一页,字迹依旧明媚,图片依旧灿烂。

    完成阅读时间:2小时30分钟

    这是小川糸一年份的幸福日记,两个人,一条狗,一日三餐,四级更迭,这些鸡毛蒜皮的小日子,活成了闪闪发光的每一天。

    不得不说小川糸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女人,也是一个很棒的生活观察者与记录者,她可以仔细的记录每一种红酒的味道、每一道料理的做法、每一个晴朗的清晨、爱犬的每一个动作,文风简单干净,轻松温暖,让人如沐春风,时而说出一两句深入人心的名言,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生的温度和生活的温暖。

    我是最近阅读完这本书,烦闷的生活让我充满了对自己的质疑,在溢满柴米油盐的日子里,生活日益变得浑浑噩噩,总觉得每一天都像是前一天的复制粘贴,毫无新意可言。其实细细回顾才发现,每一天都是不可复制的小美好,只要我们对怎么安排这一天有所期待,对身边的人、事、物有所期待,这一天就会变得与众不同起来。文字,传递的不仅是对生活的感动,更多的是自我的对话,四级更迭,喜怒哀乐,平凡的生活,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救赎与尊重。正如本书封面所言:

    在平凡的日子里注入一点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风景。

    李坛摸了摸旁边的手绘,瞳孔微颤,此时海伦已经回到吧台,到了一杯咖啡很闲适的翻着书,咖啡厅静悄悄,李坛感觉他能听到雪落的声音。

    翻了下一页,映入眼睑的是那张著名的钱钟书一家三口大合照。不知道是不是那天张光萱心情不好,李坛在边角处看到了水渍,李坛摸了摸被泪水浸泡过的起伏处,耐心的继续阅读。

    在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后,九十高龄的杨绛先生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三件事,第一:整理钱钟书的译作,第二:写了《我们仨》等书籍回忆曾经的“世间好物”---一家三口的幸福时光,第三:翻译了《斐多》,这一部最像一家三口平时聊天的著作,薄薄的小册子里充满了生死与灵魂的讨论,当一切尘埃落定后,这位百岁老人说“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准备回家”。

    2016年5月25日,杨绛在BJ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从此之后,再无生离,再无死别。

    《斐多》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杨绛先生对它尤为钟爱,通读完全文不难从苏格拉底身上找到一些和钱钟书以杨绛先生本人影子。书上详细记载着苏格拉底临死当天的情况。被判死刑的苏格拉底平静的等待这死神的到来,打发了聒噪的妻子,他与心爱的门徒进行了最后的哲学谈话。

    “为什么神明不容许自杀行为?”

    “为什么说灵魂不朽?”

    什么是“相反相生”什么又是“认识只是记忆”

    他坚信,生命是从死亡中产生的,出生之前灵魂就在某个地方呆着,灵魂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

    所以,他相信,当自己的灵魂摆脱肉体的桎梏,他的灵魂将上升到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与众多的神灵相伴。

    他从来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一杯毒药一饮而尽,这不是他个人的损失,这是全雅典的损失,他用一场死刑让自己活的永恒。

    从《斐多》里我们还能看到苏格拉底娴熟的“产婆术”辩论技巧,这位西方的孔子开启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更以其灵魂转世与净化的基本思想,给柏拉图以极其深刻巨大的影响,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诬告并处死,株连到柏拉图,这个20岁就跟随苏格拉底学习的得意门生被迫离开雅典流亡国外,开启了12年的颠沛流离生涯。他去了埃及、北非的希腊殖民地昔勒尼、意大利岛南部的城市塔林敦、西西里岛的城邦叙拉古等,年已40的他在叙拉古卷入了不该卷入的纷争,得罪了权贵被卖为奴,经过好友多方相救,才被赎回雅典,苏格拉底的思想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后来,评出来了希腊三贤,分别是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

    被判死刑时,苏格拉底层说“你们选择活,我选择死,究竟谁更快乐,天知道”。

    是的,究竟是诬告他的人成功了,还是永垂不朽的他成功了,只有,天知道。

    李然看了看日期,应该是那段她被纠缠的日子。他陷入沉思,那段时间,张光萱到底经历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