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从国风歌开始
繁体版

191 忆往昔,想当前…百年未有之变局

    在街上闲逛了半小时后,两人返回了酒店。

    第二天一早,苏晨和魏本佳前往了小镇自然风光最为秀丽的两个地方——汪湖生态游览区和梅岭休闲度假区。

    这两景点相比之前徽州游览的地方有所不同。

    徽州的景点,奇、绝、美之中,少了一种不太适合居住距离感,特别是九华,齐云,黄山这三山。

    瑶里古镇的自然风光,山水怡人,环境幽静,多了一种亲近感。

    看着美好风景,还有风景之中的本地人家,心情愉悦之际,容易让人产生远离喧嚣,隐居山水之间的念头。

    有那么一瞬间,苏晨内心定居大城市的想法都动摇了。

    想着早晨起床推开门,远方云雾山峦,脚下绿水潺潺,鸟鸣花香常伴……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也很不错。

    魏本佳显然也很喜欢这样的地方,找了几个看着比较优美的位置当背景,让苏晨给她拍照留念。

    记录了自然风光后,两人从郊区回到镇中,前往了绕南陶瓷主题园区。

    这里主要是记录当地历史陶瓷文化的。保存了多处宋、元、明等时期的古窑遗址,以及大量的古矿洞、古水碓等瓷业遗迹。

    两人在里面观看了古淘洗池、古矿坑、釉果加工坊、陶瓷手工制坯作坊、古龙窑遗址……等地方。

    在其中一处景点,苏晨看到了一个外表主题为白色,刻着一些青色花纹的茶壶形状瓷器。

    他知道,这是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国内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唐宋时开始生产,成熟与元代——而且就在景德镇这里大成的。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清时发展到了顶峰……

    最早的时候,苏晨以前对瓷器也不了解,也就知道景德镇擅产陶瓷而已。

    还是因为周董的那首同名歌,才对这东西了解得多一些。

    不过那首《青花瓷》的歌词,实际上并不是根据青花瓷这种瓷器来写的,而是按照汝窑的特性特征去写的。

    当事人说过,歌曲一开始就打算叫汝窑的,后来发现青花瓷这名字更好听,加上两种瓷器的特性也比较相似,歌曲名就改成青花瓷了。

    既然想到了这首歌,苏晨拿出手机,打开【美好笔记】,将这首歌记下。

    现在的他,不像一开始那样对歌曲了解不深,各方面已经入门了。

    等旅游完成,把这首歌当做专辑主打歌曲来发,时机也差不多了。

    对于这种主题园,基本就是看历史文化,魏本佳对着方面了解较少,苏晨的兴趣也算不上太大,两人随便逛了逛,就离开了。

    之后,两人去了小镇中有名的明清商业街、程氏宗祠和陈毅旧居。

    明清商业街较有古典风韵,程氏宗祠是纪念先祖的祠堂。

    而陈毅旧居,自然是因为陈毅元帅在此居住过而得名的了。

    作为一个对军事和历史稍感兴趣的爱好者,本朝十大元帅,苏晨还是了解一二的。

    对陈毅的话,就更稍微了解一点了。

    除了他参与指挥的比较有名的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课本上还有他的诗《青松》及《梅岭三章》等几首诗。

    具体几年级学的,苏晨记不清了……不过因为诗比较好记,踏出校门多年,苏晨都还有些印象。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想到这些,苏晨对这些革命前辈崇拜之余,也多了一些对过往和现在的感慨。

    上个世纪,这片大地腹背受敌,内忧外患,正是这些置生死于度外先行者,才能让神州有当今的繁华。

    安稳发展几十年后,如今世界也极为不平静,来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完全不是夸张。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到达顶点,物极必反,作为获益最多的灯塔国开始衰退,不愿再做他们自认为的“正义的世界警察”,并进行了一系列骚操作。

    世界格局也开始有逆全球化的趋势,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谁也猜不准。

    处于大变动时代,也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了……

    看到苏晨有些感慨的表情,魏本佳笑着好奇问:“怎么,来到这里又想起一些历史故事了吗?”

    “不只是想起历史,也在想将来。”苏晨回了。

    “将来的什么呢?”

    “世界格局,你们女孩子应该没兴趣的。”

    “好吧。”魏本佳确实没兴趣,没再追问了。

    从陈毅旧居出来,刚好下午三点半。

    两人回到车上,休息一番后,前往了下一站——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该湖位于赣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范围之类,是国内第一大淡水湖,渔产丰富。面积与水位有关,高水位时能达4000多平方公里,低水位时只有500平方公里,差别挺大的。

    苏晨也不可能湖面沿途都去走一遍,他就去九江市范围内的鄱阳湖北面顺路看一看。

    导航的地点离瑶里古镇一百三十公里,之前苏晨和魏本佳商量过,为了安全着想,两人每六七十公里交换开车……这个距离,正好一人一半了。

    一个半小时多点,车子来到了鄱阳湖湖边。

    两人是从东方过来的,当前时节水位偏高,西望湖水,一眼看不见头。

    离湖面不到二十度夹角的夕阳,将整个湖面映照出一片金黄。

    苏晨拿着摄像机,和魏本佳从车上相继下来,沿着岸边的路线,开始游走。

    湖边郁郁青青,花草树木繁茂,时不时还能看到飞鸟在两人附近停留,或从旁边飞过。

    相对巢湖而言,这里的视野更广阔一些,加上两人停车的地方,也不是专门的景点,整体风景偏自然,人为痕迹较少。

    走了一段路,记录了些景象后,夕阳也渐渐地和远处的水面贴到了一起。

    晚霞火艳,波光粼粼,偶尔有渔船路过,响起一阵轰鸣声,西边的天空中,偶然见有飞鸟无意间路过……

    看着眼前的场景,苏晨突然想起了《滕王阁序》里的那几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彭蠡就是鄱阳湖,虽然时过境迁,渔船已经从手动的变成机动的了,这几句还是很应景。

    他手上的摄像机,又开始工作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