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道路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番外—杂记

    本章共分四部分,均为写本书时一时兴起写出来的杂记,与正文无直接联系。

    一、谈《夜晚的道路》的主角为什么是洛夜。

    先说点实在的,在创作这本书之前,我曾尝试过许多题材的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的形象都或多或少有洛夜的气息,就这样一个小人物,把他扔到其他书里去。他或许只能混出路人甲的地位,但我创作从不是想去写那些上层人,我对上层那些人并无太大好感,我习惯干把眼光放到基层,把有关注点都放到小人物身上。

    洛夜一无才,二无能,三无什么伟大之处,他,无依天靠,天赋几乎达到了负数,他习惯于吐嘈与抱怨,痛恨自己的弱小,但他确实也没什么可值得拿出来炫耀的资本,犹如一个明知手中无牌却硬想要赌的无赖赌徒,外界的打击使他明白弱小的代价,可他又找不到变强之路,他只能像个疯子一样到处跑,在得知要凑齐九种力量才能回家时,明明他们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他并没有下手,这与他的姐姐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有软弱的一面,可又不甘于倒下,他想找寻一个合适的好方法来回去,可又无果,他从没有主动惊夺过什么,也没有掠夺过他神的力量,他并不想引人注目,只是坐在旁边当个旁观者,可当弱者受到欺凌时,他总能第一个跳出来去帮他——把实力与最终结果放一边,因为他几乎没有赢过。

    他是弱的,软的,可也是硬的,强的,他无数次失败,却又无数次站起来,他并不看重胜利,却在乎失败后的成长,与他的那些同学相比,他没有荣誉,这位连见习骑士都当不了,但又能在众人中地位极高,为什么?

    他伟大的理想,在明知并接受现实的残酷时,他仍有构建天下大同的梦想,仍怀着破碎的理想向前走,也许它并不完整,甚至幼稚得令人发笑,但它终究是洛夜这个破碎前行的理想主义者所坚持的一切美好。他不看重脸面与荣誉,曾数次向打败他的人请教,在骑士学院出事时,他以离院观察的罪名第一个起来,他从来没有用力量征服过别人,却处处用另一种力量感化别人。

    亲人的死,他亲眼目睹了,他也明白了,该出手时就出手。

    无数的宇宙有无数的生灵在遭受磨难,我不能无动于衷,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当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时,却能爆发出天穷的力量,人们因为利益不可能真的团结在一起,可也正是有了利益他们才开始联合,不必追求百分之百,尽可能爆发最强。

    这就是神民同心的溶夜。

    二、为什么我们需要《夜晚的道路》

    当代的孩子们都活在保护罩里了。

    洛夜,男,差一岁成年,三岁丧失双亲,近十四年来,他一直活在爷爷和姐姐给他编造的一个谎言里,活在一个自以为完美的梦境中。

    穿越这一遭遇,彻底改变了他。

    他在这里没有了亲人的陪伴,最初也没有交到朋友,甚至还被卷入一场冤案中,他不敢直视这黑暗的一切,夜盲,即什么都看不见。

    但现实中“弱者”的打击,仍告诉他:他必须敢于面对,他必须做出改变。于是,他开始尝试,但开局的失败像是对他更无情的打击,他只能在愤怒中无能狂跑。

    有一种变强的方法:掠夺九神的力量回家。

    他没选,因为他还是懦弱。

    首轮城告诉了他弱小的代价。

    大森林让他直面了人性的黑暗。

    骑士城让他看到了无情的竞争与努力的成果。

    姐姐的死更是让他彻底撕下了最后的懦弱,他明白,不想在别人的攻击中沦为牺牲品,那就要把它们全都干掉,对待野蛮,没有必要仁慈也不必讲什么文明。

    他的刀上,第一次见血。

    恭喜他,在各种无情前,敢于面对,敢于努力,敢于拼搏,敢于竞争与撕杀了,懦弱,保护罩,已经被他的强大撕碎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洛夜的影子,每个人都要面对与洛夜一样的处境,每个人都该做出改变。

    当然了,还有人心,这是个自私与欲望爆炸的时代,有欲望没有错,可放纵欲望便是大错特错,要用正确的手段把欲望转到正确的方向,引导我们去前进,洛夜希望回家,渴望变强,但也想改变这个世界,他拒绝用其他邪恶歪门的方法去提升自己,力量由自己来亲手获得,当他看到世界的黑暗时,他从个人的世界中走了出来,去奔向改变世界的道路。世人都不该把自己与世界强行隔断,惟有改变、改善这个世界,个人才得以真正“享福”。

    每个时代都要有每个时代的作品《夜行之路》在时代上不仅符合当下合作与博弈并立的时代,它呼吁,所有人类团结起来共抗外敌,反靠个人努力与力量是无法战胜那些外来敌对生物的,而且同时还开拓了一个文学的新时代,即它不以时间为顺序,不以人物为顺序,仅以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为顺序,在第三人特视角下插入大量第一人称现角,争取沉浸式阅读,同时它也像连串爆炸一样,所有人物在一开始均为相对孤立的,但一场大事却会使他们在表现自己的同时连在一起。

    《夜行之路》中人物的性格并不绝对,它无法用一些词语去概性这些人的性格,相反,它是通过大量的事情与细节来体现并影响人物性格的,人物的性格随外界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人物之间的性格也会有相同点,在面对同一件事时也会出现不同点,它既有特色,也有相同色。

    数不尽的人物在困难前做出选择,他们的毁灭或胜利投射着我们的身影。

    当我们奔跑在黑夜的道路上时,我们固然不会看见一丝太阳的光,但手上的火把仍在照耀着我们,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当我们陷入迷途,或者进入梦境时,我们是否还能记住自己最一开始的初心?

    家,永远是人们最后的温室,注意了,是最后的,是永远的,我们在向往家庭的温暖幸福时,也该加快自己奋斗的脚步,让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的“温室”

    三、寂月

    她的世界里一片寂静。

    母亲是在一个月明之夜生下来她来,那时夜才刚刚落下,一弧残月独自孤清地照着那对新的母女,母亲顾不上自己的旧伤发作,高兴地把她举过头顶,眼中的兴奋好似露水般打湿了她脚下的土地,“明月,记住了,你叫千明月。”

    她记住了这个名字。

    母亲旧伤复发,无暇教会她太多,是从林里那头巨兽教给了她许多丛林里的乐趣,她就这么无拘无束地快乐着,直到有一天…

    “砰—”

    她愣在阵地,等眼看着那些先前与自己快乐玩耍的伙伴在一次又一次那刺耳的吼声中倒下不起,她起初还认为它们只是地上睡着了,直到那淡红色的液体亲自拉住了她的手。

    恐惧盖过了一切的疼痛,她在尖叫声中勿光逃去,自那之后,她便牢年地记住了那个字:“死”。

    “啧,让那狐狸逃了。”

    “没事,今天这笔买卖够让咱们挥霍一顿了呀,咱得想想有了钱要去哪里哪儿一顿。哈哈哈…”

    树木在人们的大笑声中,无声倒地,倒在那堆动物尸体上无声痛哭。

    母亲的伤更重了,走到哪儿都要拖着她那几条病无力的尾巴,她想出声去安慰一下自己的母亲,好告诉她自己除了右臂上的那道伤痕自己外早已恢复如初,可当她张嘴时,她才发现:

    自己已经说不出任何的声音了。

    丛林的动物都走了,它们都被“请”到人类的餐事上供人享受了。

    丛林里的树木也都走了,变成人类生活中的“顶梁柱”,只剩一个木桩留在那里哭泣。

    幽林里的伙伴走了,只剩下几只生命力顽强的,从它们瘦弱的躯体与嘶哑的喊声中,她总能想到那天她碰到的那群恶魔。

    终于,在她选择孤独之后,在她要安慰母亲之时,她的听觉与嗓音纷纷离地而去,它们从这时起便不再属于她了。

    她的世界寂静了。

    “我不管你用什么歪七扭八的思想或什么方法,赶紧让我的女儿恢复正常。”母亲盯着她面前淡然喝茶的鹿角老头。“否则我不介意把你那两假角折了给你当柴火烧了。”

    “慢,这可是几千年前老祖先留给我的宝贝,动不得。”老头将嘴里的茶叶吐在地上。“这茶真烂。”“你说不说?”

    “你叫我怎么说?要是我没猜错的话,这孩子的血脉天赋应该在你之上,可惜没到年龄没法用,要不你们用手语交流吧?”

    “手语?”

    “哦对了,我劝许多让她出去转转,我能预言到…她会遇到一个让她幸福的人的。”

    母亲摇了摇头。”我从不相信预言,我只相信自己。”

    她又可以与母亲相互交流了。

    那天,她发现母亲头上最后的一根淡粉发色的头发也沦陷变成了白色,虽说它们这一长生不老,可那满头的白发算是给它们的一个警告:它们的日子也是有尽头的。

    “你,要多出去,走走,不能一辈子,都在这个,小林子,里。”

    她点了点头。

    马路,行人,枯草,垃圾,恶魔…哦还有美味的鱼,心中所产生的恐惧感被生理上的饥饿打得连连败退,终于,她扑向了鱼。

    得手。第二次,得手。第三次第四次…

    “该死的贼!给我住手!”恶魔的刑棍抽向了它,它在疼痛中匆逃跑,可那老恶魔没有放弃的意思仍在追着她跑。

    那算是她第一次遇见他吧,像被了一个被所有人抛弃的孩子,蜷缩在椅子的安全角落,寻找片刻的安全。她跃过了他,回首望时,他仍愣在原地。

    木头人?

    四、本书几大疑点。

    1、狼人到底有什么意味,真的只是种族入侵人类吗?

    2.人神的神之力究竟代表着什么?拥有神之力究竟是福还是祸?

    3.为什么有的神直接受醒,而有的神却需要经历无数磨难?

    4.洛不败的日记是怎么到守护者手中的?它究意想表达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