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相治蜀
繁体版

十、藤甲兵汉营炫武 盘蛇谷烈火求生

    乌戈国的兀突骨大王听了孟获的来意,欣然应允。他准备亲自率领三万藤甲兵相助,同时打开仓库,慷慨地将库中所有的藤甲衣取出,借给孟获使用。

    孟获大喜,对兀突骨大王感恩不尽。这藤甲由山上所产千年老藤,经药水与油浸泡晒干后编织而成,普通刀枪弓箭根本无力刺透。有此藤甲护身,无异于士兵们都有了金刚不坏之身,诸葛亮纵然狡诈,又能奈何?

    孟获把营寨扎好之后,兀突骨大王亲自出营挑战。那兀突骨大王身高八尺,头冠上插着一根白犀牛的独角,身上除藤甲之外,唯有豹皮护腕护踝,他手持一根浑圆的檀木棍,身后背一副弓弩,装在鲛鱼皮做的箭袋之中。他身后四周,是三万藤甲兵,乌黑发亮的藤甲在阳光下格外渗眼。士兵们在阵前高声呐喊着,将战鼓与金钹敲得震天响。

    南军讨战的消息飞速报进了汉军前营。驻扎前营的子龙将军立刻吩咐开门迎敌。只见子龙将军一杆银枪在手,一袭银盔银甲,身下的白马用皮革制的马缰绳带住,在马胸前用一个铜制钩饰相结。子龙将军的身后,飘扬着一面锦素大旗,上面画有龙与龟蛇的图案,中间用银线绣了一个篆体的“赵”字。子龙将军的两边,分别是陈到、高翔。

    在后面压阵的孟获远远看见,一带马到兀突骨的旁边,低低地说:“大王,那对面正中间的,就是闻名中原的常山赵子龙,一杆枪杀遍天下。大王你可留个神。”兀突骨一听,又把子龙将军瞅瞅,自己也曾听说过子龙将军的威名,如今看见他威风凛凛地立在对面,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不服气。

    他一纵马冲出阵前,高声问:“对面来将可是赵子龙?”赵云将军骑马看见兀突骨和他手下的将士打扮怪异,知道来意不善,骑马向前,大喝一声:“常山赵子龙在此,来将通名。”兀突骨高声说;“我乃乌戈国大王兀突骨是也。”赵云将军说:“兀突骨,孟获反叛朝廷,屡次战败被俘,你为何还帮助他与汉军为敌?我劝你弃暗投明,否则,悔之晚矣。”兀突骨也不多言,说:“那就要看你的本事。看棍。”举棍就砸。子龙将军双手持枪往上一托,将棍挡回去,顺势一枪奔向兀突骨的咽喉。兀突骨一偏身躲过,心里一惊。这时长枪又奔胸口而来,兀突骨忙用棍挡住。

    几个回合下来,兀突骨直觉手忙脚乱,一不小心,长枪一下扎在大腿上。还好有藤甲护体,没有扎进肉里,但那力量也让兀突骨倒退好几步才停下来。子龙将军也觉一惊。这长枪扎下去,感觉又绵又韧,居然没有扎到肉里去。这是什么铠甲,竟如此坚韧?

    乘子龙将军一愣神的功夫,兀突骨将棍往空中一挥,招呼三军“小的们,给我冲!”身后的藤甲兵象黑色的海浪一样蜂拥而上,子龙大喊一声:“击鼓,前进!”鼓声阵阵,汉军们吼声如雷,冲上去与藤甲兵战在一处。

    这一交战,汉军可不是藤甲兵的对手,刀剑砍在藤甲兵身上,藤甲兵毫发未损,反过来一刀砍在汉兵身上,汉兵可就倒地而亡。子龙心想不好,忙吩咐队伍撤退至大营。藤甲兵尾追其后,子龙将军掩护长枪左右挥舞,掩护队伍后撤。

    子龙将军发现藤甲兵虽然身上刀枪不入,但咽喉处没有盔甲护身,于是枪枪封喉。他手下的将士也照此方法,才勉强挡住藤甲兵的冲击,待大队人马撤入大营中,忙命将营门紧闭。

    且说丞相在大帐之中,接到子龙将军战败回撤的消息,很是吃惊,忙带领众人登上塔楼观看。只见南兵在营前洋洋得意地呼叫跳跃,庆祝胜利,末了,兀突骨命令将死于阵中的南兵身上的藤甲取下收回,然后吹着得胜唢呐,洋洋得意地回营去了。

    丞相走下塔楼,正遇到子龙将军来向丞相请罪。丞相说:“敌军有特制铠甲防护,将军战败,不足为怪。只是不知那副铠甲何物制成?”高翔在一旁回道:“我手下的偏将王平,趁混乱之际,带回一具敌兵的尸体,其身上的衣甲还在,正好可以取下来看个究竟。”丞相说:“王平现在何处?”高翔回道:“正在前营清点伤兵。”丞相说:“那我们一起去前营看看。”

    前营外一片纷乱。许多伤兵或站、或坐,或躺,有的不住呻吟,央求着喝点水或给点药。找到王平时,他正在帮一个伤兵包扎胳膊,而他自己的大腿上,也是一片血迹。

    丞相看王平生得浓眉大眼,宽额高颧,想起来他在汉中之战时就从魏营投诚先帝,担任牙门将,这些年未曾参与战事,所以一直在军中默默无名。丞相褒奖道:“溃败之时你能够带回一副衣甲,可谓临危不乱,胆大心细,实为大功一件。”

    王平谢过丞相,呈上衣甲,大家仔细一看,这似乎是藤条编织而成,经油浸透,黝黑发亮,用手拉扯韧劲十足,用利剑砍切也难以割断。丞相若有所思,命人将藤甲上拿到宽敞之处,用火把在上面一晃,顿时藤甲上窜起明亮的火焰,熊熊燃烧,很快就被烧成灰烬,风吹过,扬起一股黑尘。

    丞相看着这满地的伤兵,听着他们痛苦不堪的呻吟,心中主意已经拿定。这些南兵仗着有藤甲护身,嚣张猖獗,若不设计将他们制服,南方难以平定。孟获,你一错再错,可不要怪我无情。

    丞相心中主意已定,吩咐人请柯正到大营之中议事。

    自从大军在南中驻扎下来,柯正就每日带着女儿四下探路,有时候出去一两日、三五日才回营,渐渐对周围的地形了然于胸。听说丞相有请,他很快来到大帐。

    丞相问他:“这附近可否有高山深谷之地?最好是草木稀疏,且宽敞开阔的地方。”柯正说:“高山深谷之处,此间比比都是。可若要草木稀疏之地,则需往东走约八十里地,有一处天然峡谷,沙石地段,寸草不生,其地势蜿蜒,连绵数里,当地人称盘蛇谷。”

    丞相听他的一番描述,甚合心意,立刻召集众将,一一分派完毕,众人各自领命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兀突骨就率领人马到大营前挑战,孟获也让自己的两万士兵穿上藤甲衣,为兀突骨做后队。然而汉军紧闭营门,任凭南军叫喊辱骂也不出战。

    如此,过了三天,到了第四天早上,兀突骨带人再来到营前,却见汉营中空无一人,想是在夜里偷偷离去。兀突骨见此,在马上仰天大笑:“想不到汉军只败一阵,就不敢再战。如今弃营而逃,我岂能让你轻易逃遁。”立刻吩咐手下四处打探。孟获心中惊惧,说:“大王,汉军狡诈,还需小心为妙。”兀突骨说:“那就暂时不忙追赶,待探子打听清楚再说。”

    第二天,探子回营,报说汉军在东向六十里外度过泸水据水扎营。兀突骨大笑说:“他们以为一条泸水能够抵挡我藤甲兵,哪里知道我恰恰不惧。”当即下令,全力追击汉军,直至泸水。只见藤甲兵一个个解下身上的藤甲做浮伐,稳稳当当地度过泸水上岸。

    很快,兀突骨带着藤甲兵来到汉营前,大声挑战。少顷只见汉军营门大开,高翔带着王平开门迎战。高翔首当其冲,与兀突骨通报名姓后战在一处。

    打了二十多回合,兀突骨跳出圈外,将手中木棍高举过头,喊声“杀!”身后南兵喊声震天,往前飞奔而来。高翔见状,也不答话,回身打马就逃,手下的汉军,立刻跟着他转身就跑。

    兀突骨一看,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地说:“汉将,哪里逃?”带着藤甲兵一路追下来。追到盘蛇谷,只见高翔带人进去了,王平在盘蛇谷处又阻截了一阵,然后虚晃一枪,领了剩下的士兵逃进盘蛇谷。

    兀突骨正追到兴头上,没有多想,领兵也冲了进去,看看王平所带的汉军,顺着峡谷中的弯道,转了几转,不见了踪影。

    兀突骨这才停下来,仔细看了看这个峡谷,只见两边的山坡全是光秃秃的沙地岩石,寸草不生。正在犹豫间,只见孟优骑马从后面追上来,大声喊道:“大王,千万不要再追了。诸葛亮善于用计,恐怕中他的埋伏。”兀突骨说:“就算他有伏兵于此截杀,我藤甲兵刀枪不入,又能奈我何?”

    正说着,只听轰隆隆的一阵巨响,大块的山石滚下来,将葫芦口入口处和出口处封闭。兀突骨一惊,心想:“不好,难道真地中了埋伏?”他抬眼四处观瞧,只见山头上,众多汉军将士一字排开,众星捧月般围着一辆四轮车,车上坐着一位羽扇纶巾的文士。

    马岱将军站在上面朗声叫道,“南军听着,你们帮助叛军,如今已被包围。劝你们弃械投降,以求一条生路,否则,决不轻饶。”兀突骨气得哇哇大叫:“汉贼休想!谅你区区小计,怎能困得住我藤甲兵?”吩咐所有藤甲兵,向山坡上冲,务必突围出去,如果有人抓住坐在四轮车上的诸葛亮,就是乌戈国的二大王。

    藤甲兵们个个奋勇争先,往山坡上冲上来。丞相吩咐一声:“放火”,马岱将一面红旗举起,战鼓之声突然响起,滚滚而来。峡谷两边的山顶上,倏地点亮了无数红色的火箭,噼啪作响,冒着黑烟,纷纷在空中划了一个圆弧,飞向正往上冲的藤甲兵。

    这藤甲本为晒干的古藤条所制,又浸足了油,遇到火箭,就“忽啦啦”地烧起来。身上被烧的士兵,疼得满地打滚,马上把周围的士兵又点燃几个。南兵这才惊恐万状,四处躲避。动作快的,忍着疼把藤甲衣解下,扔在一旁。

    紧接着,第二轮火箭又从山顶落下,落在更多的兵丁身上,峡谷里瞬间升起一股股黑烟,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味道,南兵们顿时心胆俱裂,惊声尖叫着,四处奔逃。

    此时丞相在山顶上看得真切,被烧的兵丁们痛苦万状,惨叫声在山谷里回荡。他心如刀割,扭头对马岱说:“切罢,把你手中的红旗放下!”马岱立刻将红旗收回胸前,鼓声骤停,士兵们箭在弦上,扣而不发。

    就在这时,赵子龙将军将孟获押解到丞相面前。

    原来,孟获随兀突骨的大军追赶汉军时,走在最后面,他越追越害怕。当他来到盘蛇谷时,不由得大喊一声:“不好!兄弟,快去将兀突骨大王追回来,此山谷中恐有埋伏。”等到孟优从后队去追兀突骨时,石块已经从山顶上纷纷滚下,堵住了谷口。孟获大惊失色,调转马头,转身就跑。子龙将军早已打马下山来,见孟获打马而逃,他从后背取下弓箭,弓开满月,一箭射中孟获的马腿。一声长嘶,那马将孟获重重地摔在地上。孟获挣扎着想爬起来,子龙将军的枪头已伸在他的咽喉面前。

    孟获被押到山顶上时,将山谷中的惨景看得一清二楚。两边山头上站满了汉军,张弓搭箭,火焰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士兵的脚下,堆满了油布、木柴。马岱将军将红旗收在胸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看到此景,孟获仿佛万箭穿心一般。他一下子跪在丞相面前,俯伏在地,说:“丞相明鉴!举兵反叛朝廷,是我孟获的主意,这些南兵,都是听我的指挥而不得不如此。罪责过错都在我一人。士兵们并非有心造反。对我孟获和我的家人要杀要剐,但凭丞相处置,只求丞相开恩,不要再让士兵放射火箭,以免惨伤无辜。”

    丞相命令道:“孟获,你现在下到谷里,告诉所有人,卸下刀剑武器及藤甲,从西面出口速速离去,由此可留性命。之后你立刻回来见我。”

    孟获站起身,依着丞相的吩咐,下到谷底。兀突骨和孟优及其他将士忙围上来,孟优抱住他失声痛哭。孟获说:“好兄弟,兀突骨大王,是我孟获执迷不悟,才闯下今日之大祸。我已向丞相求情,放过谷中所有人马的性命。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有将手中武器及藤甲卸下,从西面出口速速离去,尽早返乡。”

    兀突骨无奈,只好吩咐藤甲兵照此行事。那些南兵们脱下藤甲,身上只穿了一件短裤,仓皇望西而去。待所有南兵走过西面出口,突然听到身后战鼓再次响起,火箭“嗖嗖”飞窜,南兵们惊慌失措,回头一看,谷中堆放的藤甲已被点燃,黑烟升腾,火光冲天,热浪滚滚而来。

    孟优陪着孟获回往山顶,来到丞相面前,拜伏于地,说:“孟获拜谢丞相对南兵的不杀之恩,愿意诚心归顺丞相,绝不再反!”丞相命令说:“你既然迷途知返,十日之后,可在东面泾滩率领众人祭祀天地,与我一起对天歃血盟誓。!”孟获叩首道:“遵命。”

    十天以后,在地势开阔的泾滩上,双方结盟祭天典礼如期举行。泾滩背后的高山上,新修的一座高塔耸立在峰顶,见证双方联盟合一的时刻。半山腰的石崖上一股清泉飞跃而下,浪花四溅,水声隆隆。

    在祭坛前,丞相和孟获,刺血入酒,依次对天发誓。丞相道:“孔明代表汉室对天盟誓,汉与南中从此结为一家,和睦相处,世代友好,共享太平。”孟获接着说:“天神在上,丞相天威,从此南人不敢再反。”发誓完毕,再拜起身。祭礼之后,军中大摆筵席庆祝,歌声鼓声和着笑声,在大山中久久回荡。

    席间,丞相对孟获说:“此次结盟,意义重大。南中还没有文字记载历史的习惯。等我回成都之后,我会为你们南人画一套图谱,记录我们双方结盟之事,并铸在铁券上,作为我们世代友好的信物。”孟获不知铁券为何物,丞相解释说:“我想将所绘图谱,铸在铁制的图片上,世世代代也不会损坏,意喻汉人与南人的盟约,世代长存。”孟获大喜,忙拱手称谢,“若是如此,就有劳丞相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