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征途自狮城开始
繁体版

第三十章 入场新人

    喀尔巴仟鲁塞尼亚,边境检查站

    一辆车开过匈牙利国境,停在检查站前开了门,乐正懿德和家中安排的“保镖”周毅下了车

    “我上有老下有小的,就不陪您两位送死了,再见!”

    司机说什么也不肯把车开进红鲁塞尼亚,连钱都没收便打死方向盘猛踩油门,擦着土坡急转掉头,拉出一道烟线疾驰逃离

    眼见周围居民视目的地为龙潭虎穴,周毅神情严肃解下配枪转而挂在胸前,领着乐正往前走

    一名哨兵站在检查站前,以红鲁塞尼亚标准无疑是合格了,但在桃花石现役军人面前则一点不够用

    看着不甚标准的站姿,红鲁塞尼亚在周毅眼中的形象已经变成新德里解放之前的印度,标准的民风败坏贫困地区

    “……有一名武装人员和一名平民,一男一女正在靠近检查站”

    卡桑站在岗哨中,眯眼注视着正距离边境越来越近的两人,举着对讲机询问指挥部

    他不觉得红鲁塞尼亚或别的地方存在带着武器的游客,但还是选择先请示上级再做打算

    电话那头的锡德满脸诧异,这地方哪儿会有游客,莫不是跑来挑战不可能的荒野求生选手?

    当然,也不是说来的只会是敌人,这种情况更应该慎重处理,以免制造大麻烦

    想了想,锡德下达了指令:“谨慎观察,如果他们没有抗拒安检,就将他们视为过境平民,而非进犯边境的敌人”

    上面的意思着实出乎卡桑的预料,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最近冒出来的怪异决定可一点不少

    两人越走越近,他站在用油漆涂抹,几近褪色的边境线前伸出手示意对方停下脚步,按前两天培训的方式走个流程

    “前方为红鲁塞尼亚边境,请在入境前接受边境安检”

    周毅心领神会,走到卡桑面前停下脚步,满脸堆笑摸出一个鼓起的信封递给他

    贫困国家的检查站总会收点油水,主动给点总好过被搜出来了惨遭抢掠一空

    对面的卡桑愈发疑惑,眼前这人为啥要给他个信封,红鲁塞尼亚也用不着信封这玩意啊

    看他如此表情,周毅抽手沉思,莫不是自己拿少了,对方这是在暗示给的还不够?

    这人到底在干什么?过个边境安检为啥要折腾半天?再拖下去他回山地猎兵驻地只能喝冷饭了

    卡桑绕过正在掏腰包的周毅走到乐正面前,一把拉开她背上旅行背包的拉链

    一堆衣服,一小包奇怪玩意,还有一本半卷起来的书本,上边密密麻麻的字体他一点也看不懂,但上面画的植物倒挺不错

    没有食物,没有危险物,卡桑神情淡然拉上拉链,走回边境线内公事公办给出回答

    “没什么问题,你们通过安检了,直接走过去就行,这地方没证件之类的东西”

    事办完了,他转身就走,留下周毅领着乐正跨过边境线沿路往上走,满脑子都是怀疑

    他这是在做梦?从德黑兰到喀布尔都不能免俗的检查勒索,在更穷的地方居然没发生?

    ……

    与此同时,锡德正愁于这出预料之外的消息,一边阅读信使传回来通告消息,一边来回渡步

    保镖能带着突击步枪而且装配实弹的游客,要么资产多到能使全红鲁塞尼亚致富,要么权力比他这个“镇长”强百倍

    就那罗马人看了都嫌没纪律的状态,但凡招惹到那位“游客”,刚加入一粒糖的苦日子就要超级加倍,指不定慈善捐助全得消失

    正想着,卡桑便端着饭碗着急忙慌走进“食堂”,眼睛没看路一头撞上来回打转的锡德

    还没来得及赔礼道歉,锡德便一把按住他肩膀,像听见股票暴跌的炒股人士一样情绪激动出言发问

    “你没把那俩人怎么着,没搞吃拿卡要,没让对面不满意吧?”

    卡桑没说话,但面上的表情依然平淡到毫无反应,由此能肯定的是,他大概真没捅娄子,否则也不可能主动回驻地

    锡德松了口气,拽出一把椅子坐下掏出纸笔,既然这档子事解除了危险,他也应该进行更为关键的工作,对山地猎兵进行一次普查

    山地猎兵已经算是高知识人才,直接普查他们就能确定知识水平上限并以此敲定方案,省去制定计划前调查三百万人的工作量

    “叫到名字的出列,我要求你们按顺序来写出自己的名字……阿里·卡桑,伊什万特,斐迪南”

    几人紧随其后站起身来,本就站着的卡桑走到锡德面前,拿起铅笔在纸上写下自己姓名

    纸上的名字歪斜之余还是俄语字母写的阿拉伯名字,但好歹证明卡桑能把字写出来

    剩下俩人的表现很糟糕,兼职骑士团雇佣人员的斐迪南写漏几个字母,把自己拼读成了无迪的男人

    伊什万特……由于红鲁塞尼亚的匈牙利裔少得可怜,没人教识字的他基本靠想象力在写,写在纸上的字母就是四不像

    锡德眉头紧皱,卡桑的识字从阿拉伯老家学来的,斐迪南勉强写出来则是因为骑士团

    可以说,只以读写名字为标准,红鲁塞尼亚的识字率也就20%,再去掉难民,这个数据甚至能达到3.3%,骑士团的教育只是在这个百分比上慢慢加一

    所面临的问题在于,教材呢?哪怕采个草药也要有有人教,红鲁塞尼亚这个人才缺乏情况,大部分职业不可能依靠老带新

    其二是教材的适配性问题,放眼全世界教材,哪怕最接近红鲁塞尼亚现状的桃花石也只是大民族里的小民族

    文化语言截然不同的先例不是没有过,但当地也不适合搞那套巧立名目转移矛盾的操作,因为每个民族都有掀桌子的能力

    除非……有个经验宝宝正好在此时此刻来到红鲁塞尼亚的同时,“刚好”带了相关书籍来

    想法一串,结合自己对来访者背景的揣测,锡德想起了那位入境缘由不明的游客

    只要展示地主之谊,再给人帮帮忙,说不定就能接触到相关书籍,找人照抄一下解决当前需要

    ……是时候盛情款待那位游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