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李也家族世代居住的那座样式独特的石宅就坐落在山脚下,在老宅大门前不远处就是那条贯穿了整个盆地的小河。以前周边几里地范围内孤零零的只有它一处宅院。现在好了一点,小河对面零零散散地起了几栋房子,但还是躲得远远的,最近的一栋房子离老宅少说也有大几百米远。
老宅院门前有一棵老榕树,据说已经有五百年历史了,长得枝繁叶茂,粗大的树干没两三个人都抱不过来,小时候的夏天徬晚,李也最喜欢坐在树下的石凳上听爷爷给他讲故事了。
此刻榕树下聚集了不少人,还有河边也零零散散地站着一些人,粗看有个三、四十来人。宅院周边的空地还停了七八辆小汽车。不用说,这都是前来看望老人家的。外面都有那么多人,老房子里有多少人更不用说了。
堂哥对李也解释到:“昨天听到大爷出事后,大家都赶回来了,现在老屋里少说都有上百人吧。晚点还有不少人赶过来呢。”
李也点头表示知道了,有那么多人特意赶来送爷爷一程,李也并不感到意外,这是预料中的事,但纵然如此,李也的心里还是为爷爷油然而生出几分自豪来。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赶来见老人家最后一面,其原因除了李也他们家族本身是个大家族,亲戚众多外,还和李也的爷爷的身份有关。
李也的爷爷有两个身份。
李也的爷爷的第一个身份与自身的经历有关。
李也的爷爷的经历可称得上传奇,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他。正值战火纷起的年代,也是中华民族最耻辱的时期。纵使李家镇再怎么世外桃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李也的爷爷虽说是在私塾上接受的传统教育,但外面世界的一些先进的思想悄然走进了小镇,在无形中影响着李也的爷爷。日寇投降后,李也的爷爷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学校。
在学校里,面对腐朽的旧社会,正值青春年少的爷爷和那些充满了正义感的热血青年一样,在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下,加入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的地下党,并很快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勇敢地与那时的反动统治者做斗争。快解放的时候,李也的爷爷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为省城的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到了李也的爷爷毕业的那年,朝鲜战争爆发了。一腔热血的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志愿军,在战场上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先后立了两次个人三等功。到了战争结束,部队回国时,李也的爷爷已经成长成营指导员。
回国后,部队想留下爷爷重点发展。毕竟那时候能读书写字的人不多,更何况他还是一名大学生。可面对似锦的前程,李也的爷爷却笑笑回绝了,他脱下军装回到自己的家乡—李家镇。
面对着一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又是营级干部,而且还是一名战斗英雄,地方政府和党组织自然是不敢轻视。也是一心想培养李也的爷爷,给他提供了的种种要职任他选择。
可李也的爷爷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选择了拿起粉笔,走进刚改立没几年的镇中学,站到了讲台上做了一名平平常常的中学教师。洗去铅华的爷爷从此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但金子在那都是要发光的,几年后老校长要退休了,他向组织推荐了李也的爷爷作为自己的继任人。就这样,在组织的青睐和众人的一致同意和举荐下,李也的爷爷走上了镇中学校长的岗位。在这位置上,李也的爷爷一做就做到了退休。
李家镇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从之前的私塾到如今的镇中学,一直都有着不错的水平。爷爷就任校长后,镇中学教育水平在李也爷爷呕心沥血地耕耘下,更是突飞猛进,实力很快超出了县中学,甚至一度可以媲美市里的重点中学。
即便到了现在,镇上中学的实力虽没以前强,但在县里依然是首屈一指,其扎实的学风在整个市里也是颇有口碑。弄得县城里一些子女无法到市里读书的家长都想尽办法将其子女送到镇中学来读书。而这一切辉煌全由李也的爷爷一手打造而成。
到了李也的爷爷退休时,他已经是桃李满天下。在几乎贯穿了其一生的教育生涯中,李也的爷爷不知培育出多少人才。无数的学生从他的教鞭下纷纷走进市里重点高中,考进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然后又踏上社会,成为社会各界的栋梁,不少人还走上了县级、市级,甚至是省级的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