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剑一天下
繁体版

第六章 贫僧,龙亢

    北莽礼佛,北莽王庭存在着诸多佛陀,曾经也有传闻,新一代的北莽皇帝,居然剃度出家,成了个诸多蛮子以来唯一一个身着袈裟的江湖行走,这也因此,那位尚处于壮年的太后主政当今的一切事宜。

    也因此,北莽的诸多部落不少战意连绵,屠戮了不少的佛庙之人,掀起了一场突然的教派之争。

    北莽龙气大损。

    然而,此刻的边关,很出人意料的没有浮现战争的影子。

    北莽垂涎这里已久,北莽多年来富有气运者频频,宋家王朝紧挨着这里。

    这也因此,远在中州的天子对此不闻不问,很多地方的好处,自然应有尽有,尔等只需卖命就好。

    曾经有一位大学士论断道:“这宋家的王朝,夹在两大帝国的夹缝中苦苦生存,所以能从一代老兵到王侯。”

    北地多年来的孱弱,在宋家六代人的拼搏之下有所好转,宋家根上已经有不下三位王侯死在疆场,硬生生的把北莽打出居北城,天下人人人艳羡当今景王的权倾一州,却不知当初从北地的一座小城打了三百年,权倾一州。

    没人怀疑宋家的血性是否还在,曾经也让山上仙人有一瞬之间,脱离了他们的掌控,万年来,还从没一个能够脱离仙人掌控的凡人国度,纵然是天子。

    边关之上,景王亲自册立的北庭军居于此处,从关口往后,都是数代人的厮杀下夺得的,那里埋葬着在场甲士的先辈。

    来往商人碌碌,这个关口是宋家税收的一大部分,中州的商人和北莽的商人都需要出资一部分,景国首辅曾经力排众议,坚持守这雄关,甚至耗费国力,把当年的破城楼子改成一座御敌的雄关,是天下的喉咙。

    虽然出资不少,不过百年来收效逐渐势大,来往商人更是成了宋家的挡箭牌,没人希望这座充满效益的巨关轰然倒塌,北莽的蛮子不会做生意,城塌了,会让里里外外多少人失了生计。

    天子俯首下的多少着朱袍的高官大人,丢了日进斗金的财路。

    此刻的关外已经放出来了上百名斥候,这是北庭甲百年来的规矩。

    北庭众将齐聚城楼,城上只有不断巡弋的甲士,旌旗顺着呼啸的西北风嘶吼。

    城楼上寂静无风,北庭军很擅长对外做一些示弱的把戏,不论如何都一样。

    毕竟从来也没有人试过城楼上的兵甲是否锋利。

    城楼里,气息凝固,北庭甲当今的都统是宋家的旁系,曾经有人希望他好生读个太学,入书院日后在朝廷给家族做个棋子,故而起了个文雅的名字。

    不过这位旁系,从来读不进去书,却自小戎马,实力强横,杀伐果断,是西北少有的八境强者,也是个出了名的武痴,曾经无名无派,为了寻求武道,特地去各大宗阀问鼎,败退诸多强者,又在武当修拳意十年,铸就的一身武夫豪慨。

    立足天地,便如貔貅血气震颤。

    宋之翰坐在木椅上,脸庞瘦削,在场的众将沉默不语。

    “首辅亲令,放北莽龙亢过关。”

    城外,十二铁骑不紧不慢的赶来,为首的少年儿郎目光清澈,明眸皓齿,披着一身的白衣,笑容可掬道:“贫僧,龙亢。”

    厚重的城门许久才冒出几个身影,暗处已经有百名暗哨拉弓搭箭,十二铁骑纵然再无敌,只要宋之翰一日在,便无事。

    两拨人马就如此僵持,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那位年轻僧人摇头苦笑道:“罢了,就当是买路财了。”

    随后丢出了一把小巧可爱的青明小剑,剑鞘还附着着青藤的灵韵不是凡物。

    厚重的城门最终打开,城后无一甲。

    那位僧人皱眉叹道:“我北莽铁骑,何时也能如此?!”

    宋之翰沉默不言,十二铁骑入关,这是有辱祖宗的莫大罪过,直肠子的武夫自然气不过。

    其他的几将纷纷直言道:“将军,此刻派快马铁骑,可以追到,晚了可真让他们入关了。”

    宋之翰平静如水道:“一切谨遵首辅之令!”

    这十二铁骑是北莽的精锐所在,穆林一族是北莽天生的刀,生而便是为了杀人,穆林的马也是为了追逐敌军而成。

    传说穆林的马可以追逐射出的箭,穆林铁骑是马上的汉子,通常十二铁骑就足以灭了一个部落,以一当百只是穆林中最不起眼的战绩。

    这一次出远门,纵然是身份尊贵如这位年轻皇帝,也不过只能带着十一人马出入,众铁骑都带上面甲,连夜赶赴,自然是为了北莽王庭丢失的八十一道仙人气运。

    正因这飘渺的气运,北莽这么多年来江湖强者日益稀少,甚至出现了近乎断层的局面,江湖行走如今甚至八境都是后无来者的局面,倘若再不出几个破境入山的强者,恐怕北莽的气运骤减,甚至无力和大周对抗,曾经的一位十一境老前辈特地入世,嗅到了气运破棺而出的场面,这才布局诸多,只为了收回仙人气运。

    年轻僧人和善道:“此行布局充分,气运之争在所不惜,儒家强者不会出手。”

    “诺!”

    气运既是国运,当今的北莽江湖强者已经大不如大周,除了几个大宗族的老人,已经没有新鲜血液补充进去,对于北莽而言,生死攸关的一战。

    夜色下的平遥还是平静,那些高官达人跑了以后,也没人觉得意外,毕竟这种贫瘠之地难以出政绩,迎来的那些书院弟子们堂而皇之的霸占了诸多宗族宅院,这些的宗族小子都被遣送回都,或是被几个师父老中收下弟子。

    书院里,那位中年教书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的温和人物,私塾里坐着的就剩下一些顽童和穷人家弟子,唯一顺心的就是个小乞儿般的书童,曾经在一处巷口,被几个大宅院的弟子堵在里面一顿欺侮,正是因为其手中祖上留下来的黑色残甲,实则不过是差点被当做煤炭烧了的铁疙瘩。

    那位小乞儿却也始终抱着那件甲胄,甚至一口咬在那个锦衣弟子,生生撕下一块肉,吓得几个富家弟子匆忙跑走。

    还是教书人特地救下来,并且特地以林为姓,取了个存希二字,就留在身边当做书童。

    林存希心性单子,或许也是因此被人欺侮,性子正,也不胆小,或许是常年生活,养成个骨子里杀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