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繁体版

古代的粮食产量。

    古代粮食亩产,很多都是糊涂账。

    比如,秦朝的时刻,一个公士,有着一百亩耕地,家中五口人,一个小孩,两个老人,一个妻子,一个丈夫耕种五百亩,颇为困难,即便多一個雇农帮助,也只能粗放耕地,亩产较低。

    可在民国时代,一家五口人,又是两个短工,经营二十亩地,算是富农,必须要精耕细作,提升亩产,粮草亩产高。

    当然,某些试验田高亩产,并没有实际意义。

    古代农作物单产的上限,不会超过解放前民国时期留下的数据。

    看过一组数据,冀东辽西的春小麦,亩产100斤就是大丰收了。山东在风调雨顺,冬小麦146斤、大麦152斤、高粱204斤、大豆177斤、谷子(小米)223斤、玉米184斤、地瓜1416斤。

    这是古代,没有化肥,没有优化种子,没有精耕细作的亩产上限。

    《汉书·食货志》:“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一石,大约二十八斤。

    亩产能收获一石五栗米,还是不去壳,亩产为四十二斤。

    在这里,我估算一下秦朝大致的粮食产量,栗米(谷子),下田亩产一石半(四十二斤),中田亩产两石(五十六斤),上田亩产两石半(八十四斤)。

    秦朝一亩地为长二百四十步,宽为一步,一亩应为614.4平方米左右。

    现在一亩地为666平方米。

    古今兑换比,秦朝谷子亩产为六十五斤,糜子亩产一百斤,小麦亩产八十斤。

    至于说,秦朝亩产二百四十多斤,只能说想多了。

    当然,修建郑国渠后,亩产一钟,也就是六百四十升,大约是六点四石,亩产173斤。只能说是特殊例子,并不具有普遍性。

    ……

    PS:这是一家之言,可能存在争议和错误,不要太计较,稍后移到作品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