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不落,从木匠皇帝开始
繁体版

43章:诸王惊

    楚藩除国的消息,迅速在大江南北传遍了,两湖的藩王们各个坐立不安,生怕成为下一个被收拾的对象。

    成祖爷手里有兵,有京城,有嫡系人马,才敢起兵奉天靖难。

    可两湖的藩王手里的护卫,加在一起连五千人都凑不齐,湖广巡抚衙门,督指挥使衙门都派了人盯着他们,只要有异动,楚藩就是他们的下场。

    跟王府长史商议一番,于是立刻往京城送折子,请削护卫,主动归田于民。

    两湖诸藩,以及福王,秦王,蜀王,周王的折子,全都送到京城,宗正府经历朱歆接到折子后,不敢怠慢,上奏司礼监,请求觐见。

    事关宗室,王安不敢耽误,立刻安排朱歆觐见。

    朱由校坐在御榻上,看着诸蕃上的折子,面无表情。

    诸藩跟他离心离德,本就是路人皆知的事,不意外,也不惊讶。

    主动请削护卫,还算是识相,至于说每家放弃一两千亩荒地,就有点搞笑了!

    真是一群舍命不舍财的混账东西!

    “诸藩现有玉碟人口多少?”

    朱由校将奏折扔给魏朝,询问起站在一旁,等候旨意的朱歆。

    朱歆思考半秒,而后开口禀报道:“回禀圣上,玉碟在册太祖,成祖,世宗子孙,总计四万八千人。”

    “但不涵盖宗室诸子孙,各藩,各废藩,还有未登记玉碟之人繁多。”

    “光是宗正府在册,等待封赏的,就有七万多人。”

    “但这是万历二十年统计之数,此后二十余年,各地王府,各废藩每年都有上报,臣预估,各地宗室应有十五六万之多。”

    “臣乃是先泾王之子孙,先泾王无嫡子孙,国除,旁系子孙,皆无封国之赏,臣为从四品镇国中尉。”

    “太祖置法,皇子为亲王,亲王除长子继承亲王位者,其余诸子为郡王。”

    “郡王之子为从一品镇国将军,郡王之孙为从二品辅国将军。”

    “郡王曾孙均授从三品奉国将军,郡王四世孙均授从四品镇国中尉。”

    “五世孙为从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不再降爵.从六品。”

    “太祖宗室子孙,不可从商,不可为官,只能领取俸禄过活。”

    “但禄米短缺,生活困难者,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经常打着宗室旗号,抢劫行人,但也只为一口果腹之食。”

    朱歆也是宗室,时常赈济同族,知道这些人的难处,说到这里,感伤太祖的子孙,活的还不如各地的士大夫富户,嚎嚎大哭起来。

    宗室境况就是如此,富的富,穷的穷。

    说宗室是大明的负担,可自从嘉靖爷开始,俸禄就没有给齐全过。

    而各藩名下的子粒田,如同军户之田一样,让各地士绅侵占,每年给个百八两银子,敷衍了事。

    “别哭了!有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

    “宗正府有何对策?”

    朱由校看着眼前四十岁的汉子大哭,也是于心不忍,但还是冷着脸,硬着心,问宗正府有何解决办法。

    朱歆擦了一把眼泪,赶紧下跪,请圣上治他御前失仪之罪,见圣上不怪,才壮着胆子说道:“臣侄认为,应当设立宗室考举。”

    “身强体壮者去军前效力,文采斐然者,应该入官学,学习圣贤之道,参加科举应试。”

    “至于说文不成,武不就者,也应允许他们经商。”

    “臣侄斗胆上书,请求圣上开禁宗室。”

    朱歆说完,还胆怯地偷看圣上,想要看看圣上的反应。

    站在御座旁的魏朝,轻轻咳嗽了一声,目光如刀,让朱歆老实一点。

    朱歆看到了魏朝的冷眼,赶紧把头低下。

    宗正府的办法,有利有弊,给宗室放宽,是能让他们自立更生,但也会给不臣之人可乘之机。

    虽然大明藩王造反,就成功了一次,其余几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可野心家有一分,不,半分机会就敢尝试,不得不防。

    得想个稳妥的办法,既能防止宗室聚在一起闹事,也得让他们有活路,让他们为大明贡献力量。

    朱由校思考再三,才开口说道:“宗法改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但宗正府的提议,也不无道理,选一良辰吉日,命天下各藩之宗室子孙汇于京,开始宗举。”

    “允许宗室子弟出仕,参加科举,投军入伍。”

    “还有宗正府要在玉碟上作出区分,分内外之册,内册为内宗,是先帝诸皇子,当今诸位皇子,诸藩王府嫡系。”

    “外册则是外宗,是各藩过两世之子孙,要求各藩尽快拟出名单,报于宗正府。”

    “既然是各藩王府子孙,命各藩为名下各宗室将军,中尉分田产,银两。”

    “各将军银五百两,田一百五十亩,中尉银四百五十两,田一百亩。”

    “废藩子孙所用田地,由内帑下发。”

    “宗室之子孙的丁税免除,田赋按照朝廷赋税上缴。”

    说到这里,朱由校看向一旁的王安,询问道:“南北直隶,朕皇庄、子粒田,官田现有多少亩?”

    大内有多少田,王安还真不知道,因为实在是太多了,他告罪一声,赶紧叫来内帑管事太监,小声嘀咕了几句,写了个数字,呈现给皇爷。

    朱由校看完内帑管事呈上来的数字,才知道自己是大明实际上最大的地主。

    光是北直隶皇庄,子粒田就有两万七千顷,南直隶有子粒田五万四千顷。

    注:明代一顷是五十亩。

    大明天下归属于大内的官田,五十万顷地!

    每年归于内帑的田租,就有银六百七十五万两。

    见圣上一脸震惊之色,内帑管事太监王体乾,小心翼翼地说道:“昨个南京守备太监回信,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为十一,为人佃者十九,余下都在众勋贵,众士大夫之手。”

    这还改个屁!

    朱由校发现想要厘清税法,第一刀就要砍在自己身上,否则一点都进展不下去。

    现在他真的明白了那句话,触及灵魂,真比触及利益简单多了。

    “废蕃宗室将军、中尉之田地,由朕来补齐。”

    “命朱歆为宗正府大臣,管理宗正府日常公务,赐春城园行走腰牌,为御书房中书。”

    “用多少田,要多少银子,尽快行书章程,报于朕。”

    “下去办差吧!”

    朱由校让朱歆下去,收集宗室名单,尽快拿出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