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要搞钱啊
夕阳西下,一座恢宏的古宅出现在薛谔面前。
飞檐峭壁,厚瓦丰墙,石刻雕砖,华堂翠阁。
上面说的这些,都没有。
只是一座很大很旧的宅子。
墙壁是旧的,大门是旧的,就连门前的台阶,都缺了一块。
但薛谔还是很喜欢。
俗话说“居京城大不易。”
说的,不就是现在的状态。
“住在京城的大房子里,收拾起来不容易啊。”
有多不容易,看看国公府就知道了。
“少爷,到家了。”
全六麻利地跳下马车,准备去开门。
站在朱红大门外,薛谔无限感慨。
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记忆里的国公府。
记忆中,除了一间昏暗的书房和有点破败的大门,其他地方都很模糊。
应该是上一个“薛谔”没有关心过府内的景色。
抬腿起步,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府中。
仅存的幻想,被眼前的景象再次打破。
本以为,国公府外,那朴素的外表,是给别人看的。
内里说不上极尽奢华,也得有苏州园林那种风格。
可看到的,只有眼前这杂乱无章的庭院。
薛谔大吼道:“爹咱家被抄了。”
薛定理也没理,自顾自的回到书房。
见老爹没回应,只能转头对全六说道:“六,咱家怎么被抄成这个样了,有没有王法了。”
看着满目疮痍,庭院内,厢房里,几乎所有的家具东倒西歪。
除了一些搬不走的大件,没有留下什么像样的东西。
全六听了少爷的抱怨,向前查看一番。
“少爷,那天您和老爷被带走的时候,的确有一队鱼服卫在家搜东西。”
“不过还好,没拿走什么。”
“还没拿走什么,你看看这家里,什么值钱的玩意都没有了。”
全六红着脸说道,“少爷,咱们府上本来就没那种东西。”
薛谔愣了。
“你是说,我国公府原来就是这样?”
薛谔指着一处房间说道:“这厅堂里,连一点像样的东西都摆不出来。”
全六点头道:“少爷,您平时不管事,所以不知道。”全六停了一会儿,看国公不在,继续说道:“老爷平时好接济穷人,还经常送钱给老家。”
“还剩下一点钱,都买地了。”
薛谔一听有地,表现得兴奋起来,问道:“咱家有地,在哪?”
全六:“有,还不少,大部分在老家,还有一些在京郊,都是以前陛下赏的。”
薛谔高兴地点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咱府上还是很富的嘛。”
全六带点委屈,又有点埋怨地说道:“老爷租地不收租的。”
薛谔:“不收租,难道白送。”
“没有送,就算送,那些租户也不会收的。”
“为什么?”
“地在老爷名下,可以免赋税,而老爷又不收租,所以种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要是过户到租户名下,光税收,就要分走三成,还不算其他各种苛捐杂税。要是算上,起码分走五成。”
薛谔大惊。
惊的到不是玖朝税务之重,他见过一些更重的。
薛谔惊的是,自己家竟然有土地兼并的条件,却白白放弃了。
这也太可惜了。
薛谔从全六的话里听出,自己家的地是免赋税的。这可能跟老爹立过许多大功有关。
利用国公府土地不收税这一条,就能吸引无数有地的人将土地挂靠在国公府的名下。
等到灾年,再把那些不愿挂靠的土地,低价买下,用不了多久,一个世家财阀就出现了。
这还是最简单,最不出意外的手段。
薛谔一边摇头,一边暗道可惜。
全六还以为,公子是为了地租那三瓜俩枣可惜,一起陪着摇头。
“那府里平时的开销靠什么?”薛谔疑惑地问道。
“老爷有朝廷发的薪水,每年九万九千两白银。”
“怎么不凑个整数。”薛谔觉得这数肯定寓意着什么,但一时又没有想起来。
“皇上每年薪酬十万,老爷当然不能超过皇上。”
皇上还拿工资?
好吧,有些大老板也会给自己开工资。
但人家是拿别人的钱给自己开天价工资,公司赔了,也是赔股东的。
你一个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你的东西,怎么好意思再捞一把。
薛谔不理解,只能被这个骚操作震撼到。
全六确实一副骄傲的样子:“老爷也是除了皇上外,拿薪酬最多的人了。可以说这个天下,除了皇上,就咱家老爷最大。”
薛谔无语地瞧着全六,嗯,很朴素的观念,工资越高地位越高,但好像也没什么错。
不过工资才九万九千两?
就当它十万好了。
看惯了电视里,贪官动辄百万甚至万万的家财。
十万两对薛谔来说确实提不起什么劲头。
更何况这十万,还有很大一部分用来平时的救济。
这样一来,更经不起花了。
为了让以后的生活舒适些,薛谔决定搞钱。
作为一个现代人,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地搞钱呢。
最快的办法当然是钱生钱。
首先需要一笔启动资金。
“现在家里账上还有多少钱。”薛谔问道。
全六低头看着地上的落叶,小声说道:“府上已经没钱了。”
薛谔:“是被抄了?”
“那倒不是,少爷咱府上真没什么好抄的,没钱的原因主要是平时府里就没结余,几家店铺做生意一直赔钱。账上不但没有剩余,还欠着不少。”
说完头埋得更低了。
……
国公府有店铺。
虽然对这几间店铺没有印象,但薛谔并不觉得奇怪。
结合之前买地的操作,就能猜到,这个家生钱的法子还是老一套,投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属于稳健的投资类型,炒房不算。
固定资产投资的好处是收益比较稳定。
缺点是资金周转不灵活。
甚至有时候,还会在算上折旧的情况下赔钱。
店铺赔钱也能理解,想想前世楼下那十几家奶茶店,不是倒闭,就是在倒闭的路上。
有时候做生意,你不赶上风口,真的很难赚钱。
即使赶上了风口,还要在风停下之前,赶紧撤,不然摔得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