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水浒
繁体版

第二百七十九章:江南攻略

    江州,九江汇聚之地。

    晁盖现在重返江州,也代表着华夏南方战役的正式开始。

    晁盖看了看面前一脸不服气的张叔夜,饶有兴趣的扫视了一眼。对这位历史上剿灭梁山,之后在与宋金战争中悲情落幕的英雄有些惋惜。

    但现在却无暇理会他。

    晁盖要对此战攻克江州的功臣进行奖赏。

    神行太保戴宗与混江龙李俊第一批被奖赏。

    “戴将军在江州潜伏多年,为我华夏一举打开南方局面建立战功,劳苦功高。赏银三千两,按军功提升十五阶。暂留我身边参攒军务吧。”

    晁盖对戴宗以后的安排,准备向机密情报方向发展。

    目前梁山上涉及机密情报方面的人才,一是根部的宋江,二是暗线的朱贵,三是陷阵营军情方面的时迁,现在加上戴宗,一共四人。

    人员和部门一多,就会出现权力交叉和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所以,晁盖决定将机密情报部门进行整合,简化成对内监督的调查局和对外行动的安全局。

    对内的调查局以暗中调查为主,不设行动处,没有执法权。调查出的情报交由御史台和司法部门去调查处置。避免出现法外特权的东厂和锦衣卫。越是特殊部门,越要用法律进行约束。

    对外的安全局以窃取机密、刺杀下毒、威胁利诱、挑拨离间为准则,不但拨付大量经费,还自小培养行动人员,不限国籍、不限肤色、不限男女。

    对内和对外的两种不同风格,也注定了他们的掌门人的性格差异。

    对内的调查局既要足够谨慎、严密、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又要为人公正,保持原则,守住底线,不妄自参与党争。

    宋江的底线太灵活,不适合对内;朱贵不够狡诈,手段不足;戴宗有些贪鄙,也有些小聪明,但魄力不够;时迁机敏、狡猾,心思也够细。

    所以晁盖决定把时迁从陷阵营调出来,担任调查局局长,朱贵担任副局长辅助。朱贵手中的暗线和一部分根部成员,作为调查局的根基进行组建。

    对外的安全局局长由宋江兼任,戴宗作为副局长辅助,以一部分根部成员作为根基组建。同样,作为代价,宋江需要卸任御史台的职务。

    这可以看做是晁盖对宋江之前错误的秋后算账,也是因为宋江既掌控御史弹劾之责,又掌握暗中机密的不满。一个掌握众多特务的御史中丞,不但百官不安心,晁盖同样怕他滥用职权。

    权力这东西,终归还是要有所约束才好。戴宗与宋江虽然有情谊,但几年的分别,加上一些戴宗当年让宋江“吃屎”一事,也不怕两人真的沆瀣一气。

    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等这次南方战役结束,再安排不迟,先把戴宗留在身边考察一段时间再说。

    思绪瞬间完成,晁盖对戴宗的未来有了安排。

    戴宗得了赏赐和军功爵位,大喜过望,急忙叩头谢恩。

    “李俊,你组建的金陵水军,为我华夏守住长江一线,这次渡江作战又运输及时,军功爵位提升五级,水军编制再扩大一倍,再接再厉。”

    晁盖又对李俊说道。

    “谢陛下!”

    李俊大喜。自己的兄弟张横、张顺、童威、童猛都已经是水军大将,唯有他因为经商耽误了几年,战功不显。但陛下仍然看到了他的苦劳,将水军编制扩大一部,就是两卫一万五千人编制,自己也算是一方水军主将了。

    “杜壆,你明日便以江州为根基,率领天柱军向四周扩张势力,尽快攻克南昌府,一个月内拿下整个江南西路,可有信心?”

    “陛下放心,末将有信心在二十天内拿下全境!”

    现在华夏钢铁产量已达45万吨,是徽宗朝巅峰期二十四路的15万吨年产量的三倍。大量的火炮产出,让各主力军团攻城手段极大提高,以前需要长期围城才能攻破的城池,现在数日就能拿下,这才是杜壆敢拍胸脯保证二十天内拿下整个江南西路的原因。

    “好,我期待你拿下江南西路,为你授予关内侯的勋章。”

    晁盖点头赞道。

    “必不负陛下期望!”

    杜壆一直严肃的脸,闻言激动的抖动,立刻右手拍在胸口,行了一记军礼。

    之后,晁盖又对此战立功人员进行了奖赏。

    封赏完毕,晁盖这才对跪的双腿发麻的张叔夜说道:“久闻嵇仲先生刚直为国的大名,今日相见,也是缘分,先生请起吧。”

    张叔夜这才颤颤巍巍的起身,心中腹诽不已,如果真的对我闻名已久,就该早点让我起身啊!

    但想起蔡九的下场,张叔夜也不想过多激怒晁盖,因为在这江州城,不止是他自己,还有自己的两个儿子张奋伯、张仲熊。当时为了抵御方腊势力进攻,张叔夜将两个勇猛善战的儿子从老家召唤过来,一起为国效力,却不想被华夏一鼓而破。不但自己被抓,两个儿子也被关押在俘虏营。

    “我只是不服。”

    张叔夜斟酌了一下词句说道:“若是真刀真枪对战,我张叔夜自诩不弱于人。但是天启陛下靠阴谋诡计破城,实在让我难以心服口服。”

    现在大宋的官员称呼楚国王庆为伪楚囚徒,称呼方腊为食菜事魔之辈。但再自命清高的宋臣面对攻灭辽国的晁盖,也不敢再说对方是梁山贼寇,而得称呼对方一声陛下。

    这就是胜利者的光环加持。

    “不服么?”

    晁盖呵呵一笑,摊手向营帐内众人一扫,道:“刚才我一系列封赏,你可看明白了么?”

    明白什么?

    张叔夜有些疑惑,用心思索起来。

    不等张叔夜回答,晁盖自顾自的说道:“你至少应该从这次封赏中明白三点。”

    “第一,对江州城,我自三年前便开始谋划,你以为败给我的是我华夏大军的突然袭击,其实你败给我的是这提前三年的筹备。”

    晁盖轻声细语的说道。

    但这轻声细语,听在张叔夜耳中,却如洪钟大吕,让他脑袋嗡了一下。回想起三年前晁盖化身蔡羊到江州的各种事迹,当年看不懂,看懂的时候自己已是阶下囚。

    “第二,赏罚分明,才能更好的激发将士斗志。江州城自两年前遭到方腊势力的攻打,百姓团结一心,士卒用命作战。但,官府对百姓的盘剥依然严重,官员对财税的贪婪依然无度。百姓努力而无所获,士兵奋战而不得赏。但是蔡九一伙儿却吃的脑肥肚圆,从蔡九家中抄没出的钱财便多大三十万贯!其他官员家中抄没的钱财累计百万之巨。如此赏罚不明,只知压榨百姓、损公肥私之辈长期盘踞,这才是戴宗一呼百应,众人跟随的原因。”

    晁盖语调依然平和。

    张叔夜苦涩点头,他自己清正廉洁,儿子奋勇作战。可同僚们却贪鄙无度,这在大宋是常态,他一个区区通判无力改变。他多次让儿子跨江搜集《华夏半月谈》,看到里面报道华夏军功封爵和反腐的各项政策,无数次上书西安朝廷改革,却如石沉大海。两相对比之下,大宋这边赏罚不明,文人贼爱财,武人贼怕死,失败似乎也就不是那么奇怪了。

    “第三,你想与我明刀明枪打一场攻防战,但你却忘了,攻防必有死伤,攻防双方士兵都是汉人,都是父母生养的儿子,都是血肉之躯。慈不掌兵,但在可能的情况下,我晁盖不希望汉人流血,不希望我的士兵伤残。他们的生命,应该在为汉人开疆拓土中绽放;他们的血,应该在为自己的前途和爵位奋斗而流,而不是这徒增内部仇恨的内战!”

    晁盖声音突然凌厉起来。

    张叔夜只觉一股酥麻之感,直冲天灵盖,整个头皮发麻,良久才平息下来,低头久久不语。

    “嵇仲先生乃是大才,我的话,不管你信与不信,不妨留在我身边,做个参谋,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去思索,我华夏与大宋的区别所在。可好?”

    晁盖又恢复了温和的声音,向张叔夜发出邀请道。

    作为北宋末年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更是在民族大义中慷慨赴死的英雄,晁盖还是希望能将张叔夜拉到自己阵营中。

    “多谢天启陛下美意,参谋就就不必了。我愿以白身跟随。”

    晁盖那句“徒增内部仇恨的内战”让张叔夜破防了。面对女真异族入侵,张叔夜宁死不屈。但面对同为汉人的晁盖,他却无法再生死志。

    “可以。”

    晁盖也明白张叔夜这是拉不下文人的脸面,所谓的白身,就是一层遮盖自己叛宋的遮羞布。但许多人就在乎这个,晁盖也给予尊重。

    “我两个儿子张奋伯、张仲熊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知陛下是否愿意接纳。”

    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如今华夏渡江,长江以南的大宋、方腊、王庆都即将完蛋。张叔夜自己不在乎官职,但是两个儿子还年轻,想为他们求个前途。

    “哦?两位万夫不当的勇士,自当重用。但我华夏最终军功,无功不赏,就先调在我身边作为亲卫,待立新功,再行授予官职吧。”

    晁盖点头笑道。儿子都投过来了,你这个老爹还能跑吗?

    “多谢陛下。”

    张叔夜也端正了态度,不喊天启陛下了,直接称呼陛下,那就是承认自己已经是华夏子民。

    “两位勇士何在?”

    “在,在俘虏营。”

    张叔夜脸色微红,刚夸完儿子有万夫不当之勇,转头就得从俘虏营去找,多少有点难堪。

    晁盖:......

    现在“万夫不当之勇”这个词,已经这么廉价了么?

    晁盖有点无语。

    不久,张奋伯、张仲熊两人带到,张奋伯身材魁梧高大,八尺五寸左右,原本使一对六十斤的赤铜溜金大瓜锤,现在大瓜锤被没收,但人当堂一站,便稳如泰山,昂首挺立,与张叔夜颇为相似。

    张仲熊八尺左右,身材稍瘦,武器是一柄厚背薄刃雁翎刀,一到营帐中,一双眼睛就滴溜溜乱转,惊慌中带有恐惧。

    “两个逆子,快来拜见陛下,为父已经向陛下举荐你二人。”

    张叔夜看到两个儿子的表现,怕他们失礼,急忙言语提醒。

    张奋伯被说的一愣,自己刚想来一场宁死不屈、为国捐躯的戏码,怎么老爹自己先投降了?还举荐了自己两兄弟?

    张仲熊则是闻言大喜,一个滑步噗通跪倒,抱拳道:“小子张仲熊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晁盖闻言,看了看这两兄弟。《荡寇志》中可是描写两兄弟能与卢俊义对战一百三十回合不分胜负的猛将,但是现在看来,怕是虚夸的很。能在卢俊义手中走十五个回合就烧高香了。

    而在历史上,张奋伯和他父亲一样,因孤军救驾,被金军围困,最后宁死不屈,战死沙场。而张仲熊则是投靠金国和伪齐做了汉奸。

    现在历史已经改变,张奋伯不会再孤军奋战而死,张仲熊也没机会去投靠金国做汉奸。但性格这东西,却不容易改变,这张家老二的底线,还是这么灵活啊。

    不过无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哪怕是一张卫生纸也有他的用处,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呢。

    晁盖微微一笑,将二人纳入亲卫,跟随自己身边。

    张叔夜也安心下来,以白衣身份,跟在晁盖身边,参谋军事。

    九月二十三,晁盖率领麒麟、神策、武威、千牛、射声五军,兵出江州城,折向东方,在李俊水军的协助下,顺长江而下,兵发杭州。

    拥有晁盖随时补充后勤的麒麟军区诸部,没有后勤拖累,机动能力超强,一日行军九十里。他们要趁方腊势力内乱,率先平定江南东路和两浙路这个财税和产粮重地。

    这么好的地方,一直给方腊这些摩尼教徒祸害了两年,已经足够了。地主、豪强、宗族势力被大幅削弱,正是自己该去摘桃子的时候。

    如果真被方腊完成改革,统一两浙,那以后想要剿灭,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趁其病,要其命。

    我晁盖可不是真的大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