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水浒
繁体版

第三百四十九章:天启十五年

    天启十五年(1133年)二月初八。

    时间一晃五年过去,李纲、林冲、张叔夜的第一个任期结束,五年来的成效显著。

    这五年来,国内人口已经增长到一亿两千万,向边疆移民数量达到八百余万。

    这五年里,大理已经臣服、东南数国被攻灭。北庭都护府向伏尔加河扩展,并在梁赞平原建立大本营。铁路正向那里延伸。

    吴用、公孙胜、宗泽、林灵素等人领导的三十三天布道活动同样进展顺利。

    “公平、公正、牺牲、统一、和平、守护”的天道思想向外扩展。

    这五年,晁盖经常进行全国巡游,不铺张、不讲排场,快马飞驰,逐县奔走。

    如今的晁盖帝王之证已经达到9级,每年可以让中原和都护府百姓的亲和度强制提升9点。所以全国人口超过六成是晁盖的天命源。

    再加上光环覆盖半径达到27千米,只要巡游到一个县城,晁盖光环一开,几乎立刻便能覆盖一县的百姓。在吸纳天命值的同时,也对一些激起民愤的事件进行果断处理。在民间留下了许多微服私访的传说。

    五年下来,晁盖巡游了全国1500多个县中的800个,天命值达到了3000万点/月。

    之所以维持在3000万点这个数值,并非全国只有这些人符合条件,而是晁盖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吸纳天命值上,而且天命值还会因为百姓死亡等原因减少,这如同于一个池子同时有放水管和出水管一般。

    所以,晁盖便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寻找一个比较平衡的数字,将其维持在这个水平上,保持其上下浮动,动态平衡。一旦超过3000万,就可以稍歇歇。一旦低于3000万,自己再继续巡游,探访民情。

    这3000万点看似很多,但也只能修建双向铁路1500里,如果是四轨铁路,那就只能修750里。也不过堪堪满足了每年修建万里铁路的需求而已。

    但对于目前的华夏帝国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国家基础建设,晁盖可以开一个头,但整体发展还是需要整个行业出力,不能总让他来补贴。

    而且这几年,晁盖又开始在自己八百里梁山泊内按照《世界堪舆图》,以梁山主岛和众多支脉为中心,填土造陆,参考后世迪拜的世界岛计划,建造一个被水域环绕的等比例缩小世界模型。

    这个点子,最早源于历史上康熙建设的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初期是多尔衮避暑之地。后来康熙南征北战建立了庞大的大清帝国,便让工匠借助承德的自然和野趣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华夏版图的缩影。

    康熙也一直希望培养皇子们的世界观,要求他们每年必须去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活动。可惜后代们只记住了木兰围猎,忘了看这个世界。

    晁盖根据工程院设计的图纸,再参考各地地形特征,每年花费八千多万点财富,兑换沙、石、泥土,历时数年在梁山泊内构筑起了世界岛雏形。并安排居民上去种植树木、开垦田地、种植特色植被。

    还准备在世界岛的相应位置,为各位实地封爵的侯爵、公爵、王爵们建造自己家族城堡。风格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中式庭院、和氏天守、欧式城堡、波斯古堡、罗马建筑、南亚府邸等等。

    华夏并不强制实地封爵们必须待在封地,不得外出。毕竟,随着火车的贯通,交通越发便利。再像大明中后期一样把皇族圈养在封地当猪养,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所以,干脆在世界岛上再给他们建造一座住宅,作为他们前来中原时的落脚点。

    这是一种荣耀恩赐,因为获准在世界岛上建造府邸的,只有封地贵族才行,连宗泽这样的虚封贵族都不够资格。

    这也是一种变相削弱他们对封地影响力的手段。类似于后世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建造奢华的巴黎凡尔赛宫,让封地大贵族们居住,让他们留恋巴黎的繁华不愿回去乡间城堡,从而实现集权。

    比起中京汴梁这个帝国心脏、行政中心。梁山泊因为大学密集、气候宜人、养老官员爵士云集、英雄冢祭祀,而越来越向文化、休闲、养老中心转化。

    林冲、武松、鲁达、关胜这些实封贵族们对于能在梁山泊建造府邸都很积极。家族封地是传承基业,家族成年人去打理经营便可,真正适合居住和教育,哪里能比得上陛下居住的梁山泊呢?

    而且家中妇孺在陛下眼皮底下居住生活,也让他们征战在外的人更容易获得陛下信任不是吗?

    在世界岛开发建设时,晁盖也遇到了自己的烦恼。

    晁盖如今已经五十四岁,但身体状态和容貌依然停留在三十六岁时的状态,即便刻意蓄起的长须,依然看不出老态,让吴用等人羡慕不已。

    扈三娘、刘慧娘、柴紫衣三人也已经年过三十,继长子晁冲、次子晁锋、三子晁列、四子晁阵、五子晁勇之后,六子晁猛、七子晁直、八子晁前、九子晁胜相继出生。

    “陛下仍正值壮年,妾身三人已年老色衰,不如再广纳嫔妃入宫?”

    皇后扈三娘试探性的建议道。

    年龄最大的扈三娘也不过才三十六岁,加上宫中保养的好,放在后世仍属于“大姐姐”的状态,说年老色衰有些言过其实了。晁盖一边逗弄刚满月的幼子晁胜,一边摇头拒绝。

    以自己的超凡体魄,对付如狼似虎的三女还颇为轻松,但晁盖志不在此,为了更好腾出时间来处理国事,他还研发出了半个时辰内便可结束战斗的“高频震荡、疾风暴雨”模式,虽然费点腰,背上多些血条,但是节省了时间啊。

    晁盖可是个非常重视时间的人呐。

    现在第九个儿子出生,江山后继有人。晁盖又打算采用实地封王的策略,子女太多也并非好事。

    还有一个无法言明的原因,就是晁盖发现了自己衰老缓慢的情况,恐怕他的寿命会远长于凡人,三位爱妃却无法做到,这种心理上的亏欠,让晁盖决定不再纳妃,用一生的专注陪伴来弥补。

    你为我献出青春,我许你一世白头。

    至于儿子们?老子奋斗一生给他们打下诺大基业让他们继承,还不满足?自己又不欠这些小崽子们!

    尤其是晁盖看到调皮叛逆的长子晁冲,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家伙今年十五岁,却已经身高八尺,浑身肌肉虬结,犹如一头蛮牛,在羽林军中号称一霸,和张所的儿子张宪、陆登的儿子陆文龙、林冲的儿子林天、关胜的儿子关玲、董平的儿子董芳结成团伙,四处找人打架,已经被周侗老武圣告过好几次状了。

    就不能学学老二晁锋隐藏锋芒,谋定而后动?

    或者像老三晁列一样琴棋书画、风雅无双?

    再不济,像几个小的,卖个萌,逗自己开心也好!总比老惹事让我生气强吧?

    晁盖无奈的摇头。

    “陛下,黄龙府紧急军情,金国国王完颜宗峻病亡,诸子争位,部落混战,如今已经乱成一团。”

    林冲亲自从汴梁坐火车赶来梁山向晁盖禀告此事。

    天启元年晁盖御驾亲征,将金国势力赶到黑龙江以北,给他们挖了许多坑,还年年索要贡品压迫。金国能坚持十五年才内乱,已经相当不易了。

    当年完颜宗峻继位,是靠着晁盖率领大军消灭一切反抗之敌,强行扶上位的。一路征伐,差点将女真青壮杀断层,最后在会宁府的流星火雨,更是摧毁了金国最后一支有生力量。

    这就让宗峻上位不正,难以让女真部落信服。后来划分边界时,女真二十四部,又有九部迁入汉境成为华夏子民,进一步分裂和虚弱了金国实力。

    女真人崇拜强者,宗峻却性格懦弱,剩余十五部曾经密谋过叛乱,懦弱的宗峻第一时间跑到黄龙府求援,林冲立刻率军平叛,一番杀戮过后,女真各部又一次分裂,又有三部迁入汉境。

    天启五年高丽作乱,女真各部又蠢蠢欲动,结果还没行动,就被常胜军郭药师镇压,俘虏的青壮都被运到虾夷岛去做探索奴工了。

    天启十年女真仅剩的十二部以为经过五年修养生息又具备了一些实力,结果跟随宗峻来中原观看十周年军演,各部首领被中原领土之广阔、兵力之强盛吓到,再也不提作乱之事。

    到了今年天启十五年,宗峻病死,于是宗峻的三个儿子,十三岁的太子完颜合刺、十二岁的次子完颜元刺、十一岁的完颜查刺三子在各自势力的扶持下开始争位。

    “也难为宗峻窝囊的当金王这么多年。他今年才刚刚三十岁,死因必有蹊跷。我们作为父母之邦,不能不管啊。”

    晁盖叹息道。

    “陛下英明。我已让人撰写讨伐檄文,必定为金王讨回一个公道。”

    这时候宗峻是怎么死的已经不重要,华夏需要的只是一个合理介入金国争端的借口。

    “铁路修到黄龙府了吗?”

    晁盖继续问道。

    “已经辽阳至黄龙府段已铺设完地基,尚且枕木与铁轨。”

    林冲认真答道。

    “好,那我就亲自率领陷阵营、浮屠卫、羽林军前往。北方遗留问题该一并解决了。”

    这五年来,北方的女真、蒙古兵员南下作战非常勇猛,晁盖决定一股作气,彻底拿下金国剩余的十二部落,和躲在贝加尔湖以北的蒙古及铁勒部落,为南方兵源再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