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讲故事之短篇合集
繁体版

生与死小记

    我幻想过得了绝症,不治而亡。

    我幻想过遭遇车祸,横死当场。

    我幻想过失足落水,溺死于河。

    我还幻想过被电击而死、高空坠落而死、燃气中毒而死、服毒而死、被冻死、被烧死……

    想过这些,其实并不是我想死,只是有点不太想活着。

    无论是想要生还是想要死,我并没有什么偏向。让我好好的活着我也能够接受,若是我现在突然的死亡我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正因于此,我时常会思考生与死的关系,对于生的倾向性以及对于死的倾向性。

    对于生死的倾向取决于人欲望,这就好比是二次函数y=x²,y相当于欲望,x相当于生死,其中正值为生,负值为死。当人的欲望越高,也就是y值越高,那么对生死的倾向性也越高,当人的欲望越低,也就是y值越低那么对生死的倾向也越低。而当欲望低到0的时候,也就是y=0的时候,那么此时x也等于0,这将处于一个绝对平衡的状态,不再在乎于生死,生与死对于此时而言将毫无意义。

    欲望是生命的根本属性,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生命群体而言。生命的吃喝拉撒都是欲望的体现,或许这不一定是个体的思维集合体的欲望,也有可能是来自所构成个体生命的细胞群的欲望,这种来自最底层的欲望会驱使这个体生命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对于社会群体而已,欲望的产生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当然极端的欲望也可能会是促进社会的毁灭。不过欲望的成分十分复杂,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存在单单一个欲望,而是多个欲望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形成一个复杂的函数关系。

    就个体生命而言,正向的欲望越高,那么对生的渴望也就越高。所谓正向欲望,即有益于个体生命的细胞群和个体的意识形态,对个体生命起到正向发展且适当范围内的欲望。例如一定范围内的衣、食、住、行、性、尊重、认可、快乐、自信、幸福、自由等物质或精神的欲望,这些欲望会促进生命对生的渴望,对生命起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若是欲望超过了一定的阈值,那就会形成灾祸,进而摧毁个体生命,哪怕是出于对生的渴望。例如暴饮暴食、过度纵欲、贪婪、极端偏执等等,即使是为了想活着,可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生命体的死亡。

    而负向欲望的增高,会导致对死亡的倾向性也越高。所谓负向欲望,即或许有益于个体的意识形态,但绝对无益于个体生命细胞组织的欲望。例如逃避现实、逃避痛苦、厌恶生命所引起的渴望死亡类的欲望,以及出于奉献、牺牲、保护等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欲望。前者类型的欲望多是呈指数形态增长,在达到某个阈值后,进而迎接死亡;而后者多是断崖式的直接达到顶峰,是突然式的爆发式的迎接死亡。在这两者之中,解脱类和升华类应当是有益于个体的意识形态的,而其它应当是无益于的。

    在没有弄明白意识形态也就是灵魂的形成原因,死亡并不应当当做一个负面的现象,因为我们无法确定死亡之后,灵魂是否有更好的去处。以人间和地狱为例,也许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我们现在生活的是人间,死后灵魂去往的是地狱,也许有种可能,我们现在生活的是地狱,死后去的是人间呢?如果生命的存在是宇宙的偶然,那么灵魂的存在更是偶然中的偶然,即使死后灵魂没有去处,那宇宙也会是它最后的怀抱。

    什么是生死,就好比是水面的气泡,气泡浮现便是生,气泡消失便是死。生死本来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是气泡的出现和消失这并没有什么意义,顶多算作一个现象,但是为生死间注入的灵魂,使这一切有了意义,而这意义便是思考,思考是贯穿了一个生命的全部,将生命由线性的恒定的直线运动变成了动态的无法预测的随机运动。

    欲望决定了生死的倾向,而思考更像是欲望的控制阀门,掌控着欲望数值,使其在生死的倾向性有所约束。换而言之,生与死取决于个体生命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成长又受到集体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自我思考十分重要,是生与死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