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剑?是道?
繁体版

洛可可的日常

    对于气这种抽象的概念,洛可可其实早有涉猎。每日的马步便是洛可可的对体内之气的训练。

    虽然书中并未指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但聪明的洛可可早在十二岁时就参透了所谓的气。

    当年,也就是王冉彬所在的那个年代。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加之科技树点歪的社会氛围影响。整个国际社会都在研究人体科学。

    所以K国也都掀起了一场对气的迷信浪潮,仿佛人体之气无所不能。只要掌握,上可神游太虚。下可遥感控物。

    所谓的大师专家层出不穷,骗术花样繁多令人咋舌。甚至一度发展出邪恶组织为非作歹,危害社会安全。

    待这股浪潮散去,烟火褪尽,所有人都发觉被骗,如同大梦初醒。整个K国的社会又陷入了对于这种行为的批判。所谓气的概念又成为了伪科学代名词,所有人可谓闻气色变。自始至终都没有人正视过这个富有哲学概念的名词。

    乃至现在,除了本土草药医学中对气的理念的引用外,再不见任何风浪。

    本质上来讲,气就像潮水一样,就是一种纯粹的与物质结合的力的矢量运动。假如由月球潮汐力引动了浪潮。那么,滚滚的浪潮就是星球之气。

    再引申入人体,所谓人体之气就是人体内在力量的一种表现。

    浪潮是潮汐力的载体,那么血就是人体之气的载体。

    在K国本土医学的治疗理念中,就有气行血行的理论。

    所谓意到气到,气行血行。

    在K国的文学中就有气力二字。

    气便等于力,力便等于气。

    用力便是用气,用气也便是用力。

    这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并不可执于表面。

    比如握拳曲臂,我们可以观察到手臂的肌肉运动,以及内部还涉及到的神经系统的调节等等。

    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

    其根本是力的传导,是一个个肌肉纤维汇集起来的力的传导。就如同大海的浪潮是由每一滴水汇聚的一般。

    如果水是潮汐力的载体,那么血便是人体之气的载体。

    为什么是血,而不是整块肌肉。因为就像大海一样,浪潮袭来是一种势能。

    而力到气发也是一种势能。

    这三者的关系可以一一对应。

    所以,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感觉。用力便是用气,攒力便是攒气。

    所谓马步收而不放便是攒气的过程。双腿是人体最大的肌肉群,其攒足的力气可见一般。

    这也是洛可可为什么会选择扎马步的原因。

    不过扎马步还有学问,其中涉及到对气也就是对体内之力的引导等等概念。这属于传统内家拳的范畴,各家自有传承,各有特点。

    当然对于洛可可来讲,这都不成问题。有了勺子还怕把饭扒不到嘴里?

    现在洛可可的气力已经攒足,如果有内家拳的高手看到现在的洛可可一定会惊叹,小小年纪能有如此内力。

    不过,这些也都并不是洛可可该关心,她压根也不会在意这些东西。

    现在真正让洛可可头疼的依然是人体极限。

    人体之气再雄厚终究也是有极限的。

    可别忘了,血才是载气的根本。换句话说,有多大风才能掀多大浪,有多少血便能载多少气。就如同同样的训练方式,男性所拥有的气力终究是要高于女性。当然这里的血也不能单纯的理解为血液,而是参与意所达,力所至过程中的所有组织液。

    归根结底,气再神秘。也是人体生理反应的产物。一个赤裸裸的人类,气血再雄厚,也不过是懂得用火的狒狒。能劈砖断瓦已是极限。鼓动气血增效抗击打算是灵活运用。妄想依靠一点气血之力,去抵抗现代武器。那岂不与拿着棍子的狒狒一样。

    每次看到什么广告,打着莫名其妙的旗号揽钱,这种功那种道。教点广播体操般的东西。洛可可就一阵无语。不过任何人都有独立思想,洛可可也不会觉得这种事情有何不可。

    既然气的神秘面纱被揭开,那洛可可做的又是些什么?

    气的概念可是出自草药医学的典籍。洛可可要做的自然是从这些本土药学著作中找出专门的补气养血药来为自己强身健体。就像扩建大坝一样,为自己的血池扩容。

    只是K国的古语实在复杂,扭曲的字型,庞杂的字义,再加上年代久远,出土不全,摘抄错误,文化断代。想要看懂这些千年前著作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也就是洛可可的聪慧,一般破译古籍这种事情,都是需要一整个专家团队来进行的。

    但是这种语义不明的旧书,除了摆在博物馆当古董,用作增加K国人民的自豪感之外。连专门的国家验方工作组都放弃了研究。

    还能翻看的也只有洛可可这样古怪的人。想来这样人应该也不会太多。

    书中的药草,几乎已经绝迹,偶尔同名,与当今来看也是两种植物。虽说是草药医学,但草药医学只是一种代称,其中不乏动物药。

    而且其中的药材千奇百怪,什么蛇尾翼绒,草叶凝霜,金石鳞虫,无奇不有。虽说奇怪,但更令人惊异的是似乎都已经被找到并且服用过。书中清楚的记载了每一种药的药效以及炮制和服用方法。似乎真的就有一般。能编著出这样一本书,作者不是亲身经历过,仅靠想象力是根本无法写出来的。难不成古人废这么大力气编著这么一本书只是为了诓后人不成。

    洛可可看的入迷,就算不懂其中含义,但书中志怪用来下饭都够洛可可吃三碗。简直比听神话故事还令人神往。

    不过既然书中的药材早已找不到,洛可可为什么还会将这本书翻的起劲。

    不然怎么说洛可可聪明。她研究古籍当然不是直接就找来翻看。而是先从现代的本土草药学入手,然后一直深入到桌上这本最久远的古籍。不断的学习,为的是通晓其中的理念,也就是贯通全书的核心,治疗理念,方法以及思想。

    她要做的就是掌握这些书中的逻辑和思路,然后再回归现代草药学,从现代草药学中找到功效相同的药材。以古代药学的思路为核心,辨证的指导现代草药学的用药。

    这就如同另外一种哲学思想

    万法通,一法即通

    一法通,万法皆通

    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禅语,但是真正做到的也唯有洛可可这样固执又古板的人。大部分人是不会做为了一法,而去通万法这种看似愚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