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剑?是道?
繁体版

种蘑菇?

    洛可可细细回想起,昨天炼气的过程,终于找到了重点。

    在最后体力不支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了识神,也就是附带有自我意识的精神活动去观想这股气。

    识神不出,元神自生。

    也就是说,并非气聚则成元神。或者说,气就是元神,但是必须要用元神去做引子,然后才能结而为丹。

    就和滚雪球一样,必须要有一团雪作为核心。然后再慢慢与其他的雪滚起来,越滚越大。

    最后,雪球还是雪球,但是变成了大雪球。

    而元神,也是元神,但最后变成了大元神。

    异曲同工之妙。

    洛可可又开始依葫芦画瓢进行炼气。

    降心敛气,十分钟便彻底进入了无我无识的境界。

    而一般人想进入这无我无识,一念不起的境界。还要下不少功夫。

    光是各种欲望,俗事纷扰就如同泥沼一般。再不提何人能有洛可可一般几乎无念无欲的心境。

    洛可可有变强的欲望,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欲望,而是一种本能,生物的本能。但是洛可可就连这种本能随时都能舍弃。求生,而不贪生。

    也就是洛开国口中的上善之体。

    所以,气在洛可可身上如盘中滚珠,虽不能掌其轨迹,但也不至于落于盘外。

    这气,起先随呼吸运转。渐渐的,受一丝元神观想,如同拔根应潮一般,河车斗转。

    气漩中间又缓缓聚起一颗红珠。

    这珠子随气漩的方向不断旋转。

    时间也随之缓缓流逝。

    四小时过去了。

    外面看来,洛可可并无异样

    但这珠子起了变化。

    旋转的珠子中间又慢慢的旋出一股气来。

    无形无质

    但能明显感觉到与之前的气不同,所到之处如沐春风。

    随着这两股气交融,慢慢充盈后。

    那股新诞生的气似乎脱缰一般直下会阴。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

    这股气又仿佛积足了势。

    从会阴沿着督脉,过长强,腰腧,阳关,命门直达髓海。

    随着这气入了髓海,洛可可灵台一阵清明。

    只不料在这清明之际乱了心神。

    这丹又散了。

    洛可可长出一口气。

    这是?

    这就是还精补脑?

    本以为这登仙之法玄之又玄。

    不成想最后还要应物。

    怪不得老祖宗要批注妙哉

    这种感觉就像一觉睡到自然醒般的舒服。

    着实有趣。

    洛可可在家潜心钻研。

    外界的风浪可一点不平息。

    在BC市的东街区菜市场后面的家属楼中。

    这里是李小波的家。

    这栋住宅楼的一二层都被他打通,改装成了自己的实验室。

    要说他哪来的这么多钱。

    还得从他的专业说起。

    除了国家拨下来的科研经费及工资。

    他还和K国各大农作物公司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担任不少公司的科学顾问。

    他所培育的真菌品种都是极品中的极品。

    光是专利费都收的钵满盆满。

    改装一个简陋的实验室,还不九牛一毛。

    此刻的他正兴奋的手舞足蹈。

    “快快快,小露。给蒋院长打电话。好消息,好消息啊。”

    一边欣喜若狂的看着盒子里长出来的蘑菇,一边紧紧勾住自己的学生杨露的肩膀催促道。

    只是这蘑菇长在活蹦乱跳的小白鼠身上。

    “是是是”小姑娘被吓的连忙应答道。

    不过也不能说什么,在李小波的带领下,什么课题经费完全不用操心,简直就是金大腿。

    打打下手就能出成果,彻底的带躺。

    所以杨露自然是一点不敢怠慢。

    蒋正先正在为了赵欣怡的事情发愁。

    自从上次去了防化中心,这秘密武器的担子落到了蒋正先的头上。

    但又不能拒绝。

    正值郁闷之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

    蒋正先一看竟然是李小波的私人实验室打来的。

    “喂,你好,是蒋正先院长吗?”

    “我来说,我来说。”

    见杨露吞吞吐吐。李小波赶紧接过电话。

    “蒋院长,好消息啊,大好消息”

    “哦,什么好消息?你找到病原体了?”蒋正先一头雾水,不知这李小波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院长,我跟你说啊,我之前座谈会提到的那个新型真菌培育成功了。”李小波激动的说道。

    “什么?就是你说的那个,借助动物尸体繁殖的那个腐尸菌?”

    “是啊,是啊。”

    “我特地挑选品种基因编辑后培育出来的,正好可以解院长你的燃眉之急啊。”

    蒋正先一听就会意了李小波的意思。

    这是准备拿感染者当原材料来种蘑菇啊。

    “感染者又不是尸体,他们可还具有活人的基本特征。”蒋正先疑惑的问道。

    “没问题的,我就是用感染了病原体的小白鼠培育的。想不到我在其他材料上种不出来的东西,和这病原体有这么高的亲合性。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啊。”李小波自豪的说道。

    “真的吗?太感谢了,你可帮了我大忙。”蒋正先一听也是大过喜望。

    真菌作为分解者,只要运用得当,这场危机想必很快就会过去。

    这绝对是蒋正先近来听过的最好的消息。

    “随后,材料我发给院长你,等我过去见面细说。”李小波匆匆挂了电话。

    “小露啊,盯好这个样本,任何人都不准碰。”

    然而此时的实验室中只有他们两人。

    李小波嘱咐了杨露一声,换了身衣服便走出了实验室。

    这实验室的门正通李小波家中的客厅。

    客厅里的一切被杨露打理的井井有条。

    唯独中央的桌台,李小波从来不让杨露清理。上面摆着李小波老伴的照片。

    此时从阳台望去只见李小波直奔早市。

    从昨天开始李小波和杨露两人就轮流守着这个菌株,现在又经一夜未眠正值饥肠辘辘。

    当初李小波选择把实验室建在此处,也是看中了这里方便。

    特地动用不少关系才获得BC市政府的同意。

    做科研的人过了饭点不吃饭也是常事。点外卖,又不能让直接送到实验室。总得出去拿,一来二去路途又远,还耽搁不少事情。所以,大多时候都是选择不吃。

    但是李小波向来将吃饭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若是BC政府的领导听到李小波将实验室建在此处是为了吃饭方便。肯定会被气的吹胡子瞪眼,立马将其当做违章建筑拆掉。

    其实建在此处的真正用意是因为原材料获取方便,小小的菜市场包罗万象,简直是微生物的天堂,李小波研究中至少有10%的成果和这地方有关系。而这只是自然界中一个个小小的菜市场。

    “哟,李老师,今天吃点什么呀?”这是早餐摊刘老板的招呼声,经常听见李小波的学生这么叫,他也便这么称呼起李小波来。

    李小波也不会在意什么,一个称呼而已。

    “给我来两笼包子,大肉馅的。一碗豆浆,老样子,少糖,再加两根油条。”李小波一边说着一边坐了下来。

    “好嘞,您先坐,马上好”

    此时是早上六点,天还微微亮。这早餐摊上,已经七零八落的坐了不少人。有跑出租车的司机,下夜班的工人,上早课的学生。自从老伴走后,儿子又不常回来。李小波就依靠这摊位蹭点烟火气。其他时间都是呆在实验室中,由杨露照料生活起居。

    “李老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昨天进了BC市的作家协会了。”刘老板一边端着早餐,一边在李小波这位他眼中的文化人的面前卖弄起来。

    “哦,是吗,那可恭喜你了。”李小波应和了一句。

    见李小波似乎不感兴趣,刘老板只得悻悻作罢。

    吃过,李小波也不忘帮杨露带了一份。

    尽管杨露学术水平一般,但是胜在吃苦耐劳,凡是李小波嘱咐过的事情,办的都一丝不差。所以,经常在作学术报告时也会署上杨露的名字。

    这种好事,一般人挤破了头也还不一定能到李小波身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