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
繁体版

第八章 朱棣

    父王总是这样喜形于色,自己当初也差不多,不过经过这段时间和傅先生的学习,他的见识增长了许多,遇到一些远超自己理解之事也能迅速接受。

    “父皇,人数众多的话恐怕会引起朝中大臣对您的弹劾,况且此行只是前往查看一番,确认后再去也不迟。”

    朱高煦仔细一想,也是,况且他可是知道自己的父皇可是有着无孔不入的秘密武器锦衣卫的。

    如果自己动用大量府中的亲卫,恐怕第二日父皇就会知道这个消息,那自己岂不是落得一场空。

    在他的计划中,最多交出去三成就不错了,剩下七成,肯定是自己花啊。

    想到此处,朱高煦从椅子上弹起,丝毫看不到有些许醉酒的痕迹。

    几个闪身之间,来到书房门口,打开木门,将头探出去四处张望。

    外面只有一轮月亮高悬与天空之上,以及几声轻微的虫鸣在院里中响起,除此之外并没有多余的风吹草动。

    随后他整个人退回屋中,重新坐到椅子之上。

    目前看下来自己的府中应该没有锦衣卫。

    不过,他又想到一件关键的大事。

    “壑儿,可有地图。”

    毕竟东瀛的地名和大明可不相同,没有地图的话两眼一抹黑,那得找到何年何月。

    朱瞻壑从怀中掏出一张地图,朱高煦大喜过望。

    接过地图一看,这哪是什么古籍上的地图,分明就是一副新绘制的地图,他心中对于这地图的来历了然于心。

    朱高煦不由得对那位傅先生钦佩异常,竟然连地图都想到了。

    他仔细端详起地图,这幅地图只画了沿海区域以及东瀛区域。

    作为大明皇子,他是知道大明那可是有着自己的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的,只不过现在手中的这个地图与混一图有所出入。

    好在上面用一块黑色的木炭标注出一块区域,甚至大概距离方位都已经标注出来,旁边还有一串不怎么看的懂的词语,算的上十分详细。

    不过要找到那矿藏恐怕也不容易,大概要花几月有余,朱高煦则是一脸期待。

    自己就稍微忍耐几月,待到银子归来之时,就是自己登上太子之位之时。

    见父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朱瞻壑将今日自己见识到的那个名为滑轮组的新奇玩意的消息咽了回去,慢慢退出了房间。

    今日傅先生见天色已晚,只是告诉了自己一个大概的名字,说第二日再教自己有关滑轮组的知识。

    房间内只剩下朱高煦轻轻抚摸着桌上的地图。

    。。。。。

    与此同时,应天府,紫禁城,武英殿中,此时依然灯火通明。

    大明的最高掌权者朱棣身着衮服,正在批改着奏疏。

    现在的朱棣虽然已经中年,但是相貌依然英俊威武,轮廓分明,眉宇间透露着一股王者的风范,眼神深邃有神,流露出睿智的光芒。

    半晌过后,朱棣放下了手中的奏疏,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

    虽说现在大明有内阁帮助自己处理政务,但是内阁只有提出建议的作用,真正的最后决策者还的是自己。

    真不知道当初自己的父皇是如何做到光凭自己就能过尽揽天下事的,自己的大哥朱标想来也帮助了父皇许多。

    不过现在的自己仿佛太祖皇帝一般,也有着一位好太子,朱高炽,同样能帮助处理政务,这岂不是说自己与父皇相似。

    想起太子朱高炽,这位大明皇帝就不由得叹息了一声,他的大儿子朱高炽虽说深的朝中大臣青睐,并且是太祖皇帝亲自封的世子。

    但是在他的心中,一直喜爱着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朱高煦。

    且不说朱高煦同自己一般高大威猛,英武非凡,就说在靖难时那可是数次救自己与危难之中,朱棣就对这个二儿子充满了喜爱之情。

    看这自己的这个儿子,就仿佛看着年轻时候的自己。

    只不过在两者之间,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朱高炽。

    其中兵部尚书金忠,解缙,黄淮之流的意见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自己圣孙朱瞻基,朱瞻基出生当晚,他竟然梦到了自己的父皇洪武大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他,并对自己说:“传世之孙,永世长隆。”

    最终的结果就是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为汉王。

    将朱高炽立为太子后,处于对二皇子朱高煦的愧疚,朱棣对于朱高煦的溺爱更甚。

    此时,在批阅奏疏的朱棣前站着一人,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整个人气势非凡。光人往那一杵,就带给人十足的压迫感,此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朱棣一边拿起另一本奏疏,一边有些漫不经心地向纪纲问道:

    “汉王今日可有何逾矩之举。”

    自己的儿子自己最清楚,今日宣布完他大哥成为太子,相必他今日就要搞事。

    “启禀陛下,汉王殿下今日并无逾矩之举。”

    “嗯?”

    朱棣清楚自己二儿子究竟怎么样,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干出些出格的事情。

    他那冰冷的眼神扫向纪纲,仿佛在说,你在诓骗朕。

    这位指挥使脸上冷汗顿时涔涔流下,双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将汉王朱高煦的今日行为一一禀告。

    “汉王殿下下朝之后便回到王府,之后淇国公丘福便前往拜访,两人结伴前往江宁县的一处社学当中,约莫停留一炷香的时间,然后前往城外,大约申时回到王府。”

    听完纪纲的禀告,朱棣眉头微皱,从今日朱高煦的行为上看,确实没有逾矩之举。

    但是这才是古怪的地方,以朱棣对自己儿子的了解,今日即使发生打闹应天府之事,也是理所当然的。

    着实奇怪。

    难道自家老二转性了,如此的话他倒是省心,毕竟他也不希望看到兄弟两人为了那个位置反目成仇。

    阖上奏疏,朱棣闭目养神了一会,然后睁开双眼,对着跪在地上的纪纲说道:

    “继续盯着汉王,有任何异动要向自己禀告。”

    “是,陛下。”

    。。。。。

    第二日,就在朱棣和内阁几人在议事之时,门口传来太监的禀告之声。

    “启禀陛下,汉王殿下求见。”

    内阁几人大眼瞪小眼,不明白为什么朱高煦会前来内阁,这里可是太子朱高炽的地盘,就这么说吧,自从内阁成立以来,汉王朱高煦就没来过这。

    但是朱棣仿佛未卜先知一般,他此时也想通了,为什么昨日自己的二儿子没有什么动作,而是今日在这里等着呢,难道他想大闹内阁。

    “宣。”

    随着内阁大门打开。朱高煦那高大的身形出现在众人面前,看着这高大的身形,朱棣不由得感慨。

    像,真像啊。

    朱高煦冷厉的眼神扫视场上的一圈,解缙,黄淮之流也都在场,毫不疑问的说,现在的内阁几乎都是太子党,自己一般也不会到这来,只不过他今日来这,可是为了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