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抄大清作业

    除了朱瞻壑,隔壁偷听的三人加之外面偷听的朱高煦全都一脸惊恐。

    这教书先生什么都敢说啊。

    朱高煦则是一脸紧张的看向进院门口的位置,除了两位护卫,并没有其他人的身影,他的心中舒了一口气。

    虽然他不怕锦衣卫,但是如果锦衣卫将自己世子谈论的这个消息传到父皇耳中,难免引起父皇的不喜。

    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父皇现在已经面露不喜了

    现在的朱棣左手握紧茶杯,杯中之水被他握得轻微荡漾,甚至洒了一些溅落到方桌之上。

    这爵位制度是自己父皇定下的,这教书先生竟然敢如此说,简直胆大包天。

    不过现在的朱棣与之前的朱棣已经不同,他听完了之前傅林对于开源节流的独到见解,还是觉得此人有些才能,不过,如果这次回答不能令自己满意,他就要发飙了。

    天下有才能的人多的是,不差他一个。

    道衍的目光瞥向朱棣,看到朱棣仅仅是握住了茶杯,并没有大发脾气,心中同样了然,大概陛下和自己一样,同样想要听听他的独到见解。

    纪纲则是一脸惊悚的看着分坐于桌子两边的朱棣和道衍,作为目前大明帝国身份最高的两人,在听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后,竟然没有任何反应。

    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如果按照纪纲自己的脾气,敢这么说,就等死吧。

    不,直接死还是便宜他了,纪纲心中有一万种方法让他身不如死,比如夹棍,剥皮,断脊,堕指,琵琶等,可以让他在诏狱中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

    不过既然两位大佬都没有放话,纪纲也只能继续记录工作。

    “先生,大明的爵位制度有何问题。”

    听闻傅林提起大明的爵位制度问题,朱瞻壑心中一凛。

    他自己就是这制度中的一员,如果有问题的话,他也跑不掉,因此有些急切的向傅林询问。

    “大明封爵是不是在十岁左右。”

    朱瞻壑也没有多想,当即点头答道。

    “是的,先生。”

    但是在隔壁的朱棣显然不这么想。

    为什么这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会知道皇室宗室封爵之事,就算是有官身之人,知道这件也不过数十人,那些人可都是朝中大员。

    朱棣的食指轻轻的敲击着桌面,脸上露出沉吟之色。

    道衍同样听到了傅林所说的话语,愣神之际,听到了耳边传来的桌面敲击声。

    他知道,每当这时候,就是朱棣内心动杀机的时候,作为朱棣的谋士,他可是知道刚才的那一番话,可是触动了皇家的逆鳞。

    现在就看这位教书先生如何收尾了,如果到时陛下杀意已决,自己要拼死劝住陛下,最起码要将亩产千斤粮食的消息套出来,那教书先生才能去死。

    傅林当然不知道隔壁所发生的的事情。

    “那皇室宗室是不是可以有十足的把握获得爵位。”

    朱瞻壑不明白傅林这是什么意思,不是十足的把握,难道还会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朱瞻壑还是点了点头答道。

    “是的。”

    “你有没有觉得大明的爵位来的太容易了一些。”

    朱瞻壑一脸疑问,什么叫大明的爵位来的容易一些,其他朝代难道不是直接分封诸王的吗。

    “先生,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懂。”

    “就是说,大明的各个爵位来的都太简单了,就与天上掉下来的一般。”

    朱瞻壑脸上的疑问更重。

    “先生,难道不是自古如此吗。”

    “这样吧,我与你讲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每次路过街边的一个乞丐,都会给他十文铜钱,后来就只有五文,最后只有一文。”

    “乞丐觉得很奇怪,有一天,在年轻人在他碗里放了一文钱之后,正准备离开,乞丐拉住了年轻人有些生气地问道‘你以前给我十文,后来给我五文,现在怎么只有一文钱了’。”

    “读书人回道‘以前我一个人生活,给你十文钱,后来我娶了老婆,要养家糊口,所以只能给你五文,后来有了孩子,就只能给一文了’。”

    “乞丐听到此处,勃然大怒,大声说道:‘你怎么能用我的钱养活你的家人呢’。”

    “小朱啊,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朱瞻壑从故事中醒来,一脸愤慨的说道:

    “这乞丐太可恶了,先生你告诉我他在哪里,我去教训他一顿。”

    门外的朱高煦同样一脸气愤,可以看得出,两人确实是一对父子,想法都如出一辙。

    隔壁的朱棣则是一脸沉思,几息的时间过后,猛然“哦”的一声,刚好眼神与道衍那似笑非笑的眼神撞到一起。

    “少师似乎相同了其中的道理。”

    “陛下不也一样吗。”

    两人同时发出哈哈大笑声,只有纪纲看着两人大笑,一时有些手足无措,难道两位疯了。

    傅林深吸一口气,说道:

    “非也,这个故事所展示的道理就是面对这白得的好处,没有人愿意在乎究竟是谁给了自己,自己又是怎么获得,就如同爵位一般。”

    “那些凭空获得爵位之人你说会感谢陛下的大恩大德吗,我看九成九的人都不会,可是一旦陛下有削藩的念头,他们就会记恨上陛下。”

    “如此说道,倒不如取消直接给予爵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办法才能获得爵位,这样获得爵位之人也会感谢陛下的大恩大德。”

    “我有两策,可解决获取爵位的问题。”

    朱瞻壑眼神一蹬,傅先生怎么还有两策,难道傅先生又名傅两策。

    将一些不好的念头从大脑甩了出去。

    朱瞻壑追问道:

    “先生是何策略。”

    “一策名为恩封,就是通过陛下的恩典来分封爵位。”

    “傅先生,这是何意。”

    “就拿藩王举例,根据皇子们不同贡献以及嫡庶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哪些能够成为亲王。”

    在外偷听的朱高煦闻言喜笑颜开,自己可是军功卓著啊,岂不是可以封为亲卫。

    等等,应该是封为太子。

    “那那些不能够成为亲王的人又该如何。”

    “给予其他爵位,不还有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一系列爵位嘛。”

    “我将这称为恩封。大臣们一般也不会反对,因为之前大明都是默认封为亲王,但是将皇子重新分封之后,亲王的人数则大大下降,也便于朝廷管理,朝廷高兴还来不及呢。”

    朱棣面露喜色,这可是彰显皇恩浩荡的好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