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
繁体版

第六十八章 朱棣的思量

    在书籍正面,除了那四个大字之外,还有三个小字,第一版。

    这意味着本书单独成册,后续还有第二版,第三版。

    朱棣此刻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看的出来他对这小说话本还是很有兴趣的。

    不过有一些事情还是令朱棣比较在意,那便是书中出现的那些历史上的真实名字。

    段正明,书中乃是主角段誉的伯父,在历史中乃是大理国第十四位皇帝。

    段正淳,书中乃是主角段誉的父亲,在历史中乃是大理国第十五位皇帝。

    至于主角段誉,想必就是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段和誉。

    这不由得让朱棣想起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

    虽然《三国志通俗演义》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总体还是没有超出常人的范围。

    就比如那吕布,勇武异常,但是历史上并非没有出现过这类人物,就比如项羽之流,当然自家老二也可以算在其中。

    还比如那诸葛亮,计策无数,自己身边的道衍不也是如此吗。

    但是《天龙八部》上的人都不是常人,几乎随便拎出一人都会武功,结合真实的历史背景,朱棣倒也有些欲罢不能,他也想看看后面究竟会出现何等人物,又会出现何等神鬼莫测的武功。

    至于修炼书中的武功,朱棣则是没有这个想法,他之前可是询问过太医,虽说书中对于功法的经脉说的煞有其事,但是太医却说根本没有这回事。

    朱棣倒也通透,很快不纠结于此事,在大明的铁蹄之下,任何武林人士都将被绳之以法。

    忽地,太监禀告,道衍大师请求觐见。

    “宣。”

    随着身着黑色裟衣的道衍缓步踏入殿中,朱棣缓缓阖上手中的《天龙八部》,置于身前的龙案之上,将目光望向道衍。

    “少师,今日前往社学可还顺利。”

    想起这件事朱棣就来气,昨日命锦衣卫在汉王世子出门之际接上夏原吉,结果接上了,但是那个教书先生和汉王世子竟然没有讲课,私自跑了出去,让户部尚书这个大忙人白跑一趟。

    虽然今日听夏原吉的意思是一切顺利,但是朱棣还是有些不放心,说不定夏原吉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才这么说,于是他便又向道衍询问今日的情况。

    “回禀陛下,很顺利,难道夏尚书前来禀告吗。”

    “夏原吉已经来过了,说了一番大明通行宝钞目前的缺点,以及推行新宝钞的必要性。”

    朱棣此刻脑海中想着刚才夏原吉所说的话语。

    大致意思就是现在大明通行宝钞阻力重重,百姓们已经不太愿意使用大明通行宝钞了,需要推行新钞,永乐宝钞。

    至于永乐宝钞,好处多多,既可以使大明国库充盈,也可用作对北方游牧的物资掠夺。

    先前的朱棣根本没想过和北方游牧做生意,毕竟从洪武时期两者就一直摩擦不断,永乐时期依然不太平,

    不过在听到夏原吉的汇报后,朱棣觉得豁然开朗。

    这是一场不见血的战争。

    此消彼长之间,北方游牧将不再是大明的对手。

    不过,他还是想听听道衍的意见,这也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集百家之言。

    “少师,对于推行新钞有何看法。”

    “回禀陛下,按照那位傅先生的意思,准备金只要足够,推行新宝钞百利而无一害。”

    朱棣点了点头,不过听到道衍提到的准备金,想到了之前夏原吉也提到过,似乎是东瀛有数量不小的银子。

    不应该啊,如果东瀛有数量不小的银子,大明或者前朝应该能够听到点风声。

    “少师,为何确定东瀛有为数不少的银子。”

    “汉王世子在与那位先生谈论起准备金之时,提到了派出亲卫前往东瀛,因此老衲大胆推测,汉王去东瀛的目的不是为了亩产千斤的粮食,而是为了银子。”

    朱棣此时有些不淡定了,如果东瀛真的有数量庞大的银子,那么现在大明窘迫的状况就可以得到缓解,就能够有余力发行新宝钞,大明国力将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少师,可知东瀛银子产量。”

    “目前还不知,不过看在汉王殿下不远千里前往东瀛想来产量不小。”

    “老二那小子,发现银子竟然不告知自己,有何居心。”

    道衍明白,虽然朱棣话语中有怪罪的意思,但是语气中一点怪罪的意思都没有。

    “想必是汉王殿下想要先验证一番消息的真假在告诉陛下吧。”

    “哼,希望如此。”

    至于太祖皇帝定下的不征之国,朱棣则是忽略了。

    有了银子,发行新宝钞,增强大明国力,蚕食北方游牧,不需要自己动手,便可完成封狼居胥。

    到那时,想必对于夺了侄子位置之事,太祖皇帝也不会介意了。

    。。。。。

    第二日下午,博书坊。

    今日的“博书坊”倒是与前几日一般,冷冷清清,没有多少客人,仿佛又回到了往日的状态,但是店铺张掌柜却是不这么想。

    他的目光望着书架内摆上的《天龙八部》,心中雄心万丈。

    虽然这段时间,“文翰书坊”的杨掌柜没有再上门奚落自己,但是《天龙八部》的名生都要被他败尽了,更为主要的是,杨掌柜这段时间赚了海量的金钱。

    看着“文翰书坊”的杨掌柜赚钱比自己亏钱还难受。

    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张自己还隐藏身份买了一本,结果与他料想的一般,虚头巴脑,不知所云。

    哪像昨日送来的《天龙八部》一般,在看到傅先生这书的第一眼老张就沉迷其中,这才是他想象中的武林。

    正想着,又是那几位老朋友前来,正是之前国子监的那几位。

    由于他们在看过《天龙八部》之后,每天都来询问,老张特意和他们提了一嘴,这《天龙八部》只有自己店内有,至于“文翰书坊”的,那可是假货。

    一开始他们也不信,“文翰书坊”作为秦淮河边赫赫有名的书坊,怎么会卖假货呢。

    直到有人借阅了同窗好友购买的书籍,翻阅后得出了和老张一样的结论。

    这味不对。

    他们便取消了前往“文翰书坊”购买的打算,而是每天来“博书坊”询问有没有新的《天龙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