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
繁体版

第九十一章 邸报

    说实话,傅林很想参与到这次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可是想想还是算了。

    就这么在应天府混吃等死蛮好的。

    很快,朱瞻壑便向傅林提出了辞行,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府中,让府中的工匠给自己打造一个铁制容器。

    至于打造什么样的,朱瞻壑已经想好了。

    做一个可以容纳几人大小的铁盆,如果顺利,自己说不定也能站在水盆之上。

    到时放于府中的水池之中,想必能够惊掉父王的下巴。

    道衍见隔壁没了动静,也起身离开了社学,只不过他的目的地并不是天界寺,也不是皇宫,而是工部。

    他要去工部尚书黄福讨论关于铁浮于水面之上的实验以及铁皮附着于宝船之上的可行性。如果此事可成,以后大明海上的实力又将上升一个台阶。

    如此这般,便可以很好地震慑宵小之辈,就比如倭寇。

    翌日。

    傅林带着自己的手稿来到了一间新酒楼前,前几天一位自称朱日下人之人来到社学,告诉自己以后的交易地点改变了,放在了这间酒楼。

    傅林倒是无所谓,反正自己给手稿和银子,对方印刷书籍就行,至于见面地点,不重要。

    而这间酒楼则是朱高煦自己的产业,这是为了发生些意外的事,朱高煦可以快速处理。

    就比如下次傅先生下次带着自家儿子一同出现,自己一个眼神,酒楼之中的人就会帮助自己支开儿子。

    傅林此时在酒楼门口大致扫视了一圈酒楼内的场景,发现此处的装修较之之前去的那个酒楼明显豪华不少。

    雕梁画栋,装饰考究。

    傅林刚刚踏入店中,一位小二模样的人走上前来。

    “客官可是傅先生。”

    听闻小二如此说道,傅林心中大概也能猜到怎么回事。

    想必是朱日已经打好了招呼。

    “正是。”

    “客官请随我来。”

    傅林就这么被带上了二楼的雅间之中。

    解下背上的书箱,将之放于桌面之上,然后活动了一番筋骨,傅林便往座椅上一瘫,等待着朱日的到来。

    他今日来这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交稿,而且还要向朱日打听打听他关于报纸的想法。

    虽然大明有类似于报纸的产物,名为邸报。

    不过这却是由朝廷管控的只在官员之间流传的报纸,定期将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送到地方。

    大明设立专门出版邸报的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

    除此之外,通政司还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

    而它的地位也不一般,最高长官为通政使,属于大明的大九卿之一。

    这九人分别是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

    六部自不必多说,都察院为最高监察部门,大理寺为最高审判部门,与他们齐名的通政司可想而知。

    但是对于傅林来说,通政司发布的邸报还算不上报纸。

    首先便是这报纸针对的乃是朝廷官员,下层百姓们完全接触不到。

    其次便是邸报上都是一些政令之类,着实有些枯燥乏味。

    以至于虽然有了邸报,但是对于百姓来说,生活几乎没有变化。

    傅林理想中报纸应该是全员都可以通过报纸获得信息,为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丝趣味。

    虽然大明的识字率不高,但是信息的传播不仅可以通过文字,还可以通过口述。

    一传十,十传百,报纸上所记录的事必将会口口相传。

    阅读报纸的人越多,人口基数上去了,那报纸所能够反馈的信息就越多。

    到那时,几张报纸便可知这些日子所发生的的各种事。

    今日的朱高煦差点忘记了交稿这茬,最近他可是异常繁忙,忙着使用热气球飞天。

    自从老三在自己的带领下飞上天空,那家伙几乎每天都来。

    由于朝廷规定了在应天府区域内禁止飞行,因此他们只能前往附近的乡县飞行。

    “傅先生,好久不见。”

    朱高煦来到雅间,看到了瘫坐在椅子上的傅林,拱手道。

    他自然是知道最近傅先生的动作,说实话,他已经好久没去偷听了。

    而在他没有偷听的这段时间中,傅先生也没闲着。

    从他已经得知的信息中,傅先生不仅做了各式各样的奇物,比如望远镜,热气球,还有着不凡的理论,及比如关于宝钞的理论。

    在他第一次听到自家儿子说宝钞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时,他还一脸的不喜。

    老子我可是打过天下的,能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己还不知道。

    至于儿子所说的宝钞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朱高煦直截了当地认为是效仿宋朝朝贡。

    宋朝那能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吗,就叫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作为经历过战乱的朱高煦,明确地知道世上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

    如果有,那么大明和漠北之间就不会打的头破血流了。

    虽然目前是和平期,但是朱高煦知道,这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漠北不会就这么偃旗息鼓的。

    可能过几年也许十几年吗,他们又会蠢蠢欲动,到时候就是自己出马的时候。

    等等,自己到那时说不定就是太子了,作为一国之本的太子,是肯定的不能够出马的。

    朱高煦一下陷入到纠结之中,如果他成为了太子,那以后无论什么战争肯定就和他没关系了,自己也肯定需要一直待在紫禁城中。

    一想到以后要过如此烦闷的日子,朱高煦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他一瞬间对太子之位产生了动摇。

    不过,他很快就清醒过来,自己只需要在太子之位上苟个十几年,等待自家老爹驾崩,自己上位后,自己即可学自家老爹,到时候在外出征,将政务交给自己的儿子。

    不错不错。

    但是,在他听完自家儿子对于宝钞的说法之后,他就呆住了。

    朱高煦并不是笨人,他对于战争有着异常的敏感。

    没人牺牲,没人流血的战争,杀人于无形,貌似还有一点绝户计的影子。

    似乎真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想到此处,提出这观点的傅林的形象顿时在他的心中又高大了几分。

    “朱兄,别来无恙。”

    傅林见朱日到来,当即起身还礼,同时将桌上的书箱推给朱高煦。

    朱高煦面色不变,但是心底却乐开花了。

    现在自己的休闲时间既也不打猎,也不射柳,平日里要么看《天龙八部》,要么就是乘坐热气球。

    生活不要太舒服。

    如果能够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

    可是有些狗日的,竟然在父皇面前说让自己去就藩,朱高煦想都不需要想,就知道是谁的主意,想必又是老大身边的那几个人与父皇说的。

    别让自己逮到机会,到时候要他们好看。

    朱高煦很快从思索中回过神来,刚想喊小二上菜,结果傅林却先开口了。

    “朱兄,我想与你合作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