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
繁体版

第59章·科举改制之议

    “臣以为,武科也应调换考试顺序。我朝武科先考策论,再考武艺,便是弓马不精,只要熟读兵书也可得优。”

    “臣知此举立意是为遴选帅才,但如此设置,却把将才拒之门外。”

    “今官家开设讲武堂,遴选弓马娴熟者入堂听训,旨在培养为将者,臣认为此法极好。”

    “帅才难得,将才却易得些,因此,臣请官家下诏,仿文举制度,在各路州县选拔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定三甲之榜,允一二甲武进士入讲武堂听训,为国储备将才。”

    赵祯不断地点头,凡是能在他控制范围内提振武力的建议,他都很感兴趣:“张阁老可有具体的考试办法?”

    张耆继续说道:“臣觉得,武举考试可设两场。第一场考试‘拳搏、刀枪、步射、骑射’,若第一场不合格则不再试;第二场让合格者各就其‘兵法、阵图、天文、地理’等所熟悉者言之。最终以武艺定去留,以策论定高下。”

    “先校武艺,则壮勇者可展其武力;再问策论,则善谋者可舒其韬略。有勇有谋,方为将帅之才!”

    赵祯眼中满是赞赏,心中想道:“如此遴选出的武进士,再进入讲武堂中灌输忠君报国的思想,坐实天子门生的身份。到时授之以兵柄,也不用过于担心其谋反。只需五到十年,宋军将领便可全部更换一遍,彻底掌控军队。”

    赵祯开口说道:“张阁老所言极好,朕深感认同,便如张阁老所言,拟一张黄票,送朕批红。”

    张耆拱手领命。

    赵祯最后看向李谘,想听听他又有什么新的建议。

    李谘起身拱手一礼,而后坐下说道:“官家,臣只知财经,不懂吏治,因此臣的看法仅供官家参考。”

    赵祯笑道:“李阁老不必谦虚,尽管说来。”

    李谘开口说道:“我朝取士之法大体可分为两种:一为科举,一为荫补。科举每隔三年一开,各科总计至多不过五六百人。然每年南郊祭祀,推恩荫补而得官者,却可多达千人以上。”

    李谘一段话说完,赵祯、吕夷简、张耆三人全部坐直了身子。

    没办法,谁叫李谘一开口就是奔着大动脉去的。

    “臣觉得,不妨趁此机会,将荫补并入科举之内。将直接授官变为授予殿试资格,如此也可限制冗官,节约财用。”

    “殿试实行末位黜落制,贡士们虽有真才实学,可一旦殿试表现不佳,排在末位,也会被当廷黜落。因此每年都会有学子郁郁不得志,一腔抱负难得施展。”

    “那些名落孙山的学子,看着推恩荫补者轻而易举便可得官,心生不公也是常情,对朝廷难免生怨。”

    “若授予荫补者殿试之资,便可让天下才俊同殿比试,如此也可加强科举之公平。”

    李谘点到为止,不再多言,而这短短几句话,却引发了另外三人的深思。

    李谘或许只是出于节约财用的考虑,但他这一刀却是直接砍在了大宋冗官的根子上。

    赵祯陷入沉思:

    何为荫补?翻译翻译就是:官位世袭。

    龙生龙、凤生凤、官员生官员、百姓生百姓。

    宋朝明面上除了皇位之外没有世袭,但其实荫补制度比世袭还恐怖,因为世袭只能让亲子继位,而荫补却可让亲子、亲戚、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得官。

    这就会衍生出一个见不得光的现象:卖官鬻爵。

    宋朝为何冗官不断?就靠科举选出来的那点人,哪怕一年一选也不可能造成冗官,造成冗官的根源在于荫补。

    宋朝统治者为了笼络官僚阶级,大肆推恩,让官僚的后代也能轻松得官,以此稳定赵宋统治。

    在封建社会,地主豪绅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百姓不过牛马。

    宋朝不抑兼并,为何却没有出现大地主?因为宋朝统治者很清楚,只要实行封建,就抑制不住兼并。

    向百姓收税只会越收越少,只有向地主收税才能越收越多。

    宋朝的所有税收制度都是针对主户制定,何为主户?就是有房有地的人。没房没地的叫客户,不用给朝廷交税,只需要给主户交租就行。

    此举最大的优点,便是将百姓对朝廷的不满,转嫁成客户对主户的不满。

    朝廷可以随意加税,主户却不敢随意加租,因为主户给客户设置的租子已经到了极限,再加就没有客户愿意租了。

    宋朝是没有免税田的,朝廷收税是认田不认人,田在谁名下,谁就要交税。租子定高了,土地无人承租,地主却要年年交税,他就不得不减租甚至卖地。

    因此,哪个地主敢疯狂兼并,他们自己就会控制自己。

    如果客户除了耕种没有其他活路,那主户受不住朝廷的盘剥,大可加租,然后告诉客户:“是朝廷不让你们活,不是我不让你们活,你们去找朝廷的麻烦,我可以给你们提供粮食。”然后造反开始。

    宋朝之前的朝代灭亡,大多是这个套路。

    到了宋朝,不一样了,朝廷给了客户另一条活路:商业和手工业。

    宋朝的商业法和手工业法极其完善,特别重视保障小商小工的利益,把他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靠脑子和手艺也能吃上饭,如此就把大地主们挑拨农民造反的路给堵死了。

    而为了让地主也就是主户们也能看到希望,宋廷规定,只有主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做官。

    这么一来,主户也就不再为了交税的事耿耿于怀,而是一门心思去考取功名,毕竟当官可比当地主有意思多了。

    宋廷打通了从下到上的所有通道,照顾到了所有阶级,调和了所有矛盾,制度之完善,考虑之周全,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宋朝唯独算漏了一条,那就是:外敌。

    所以宋朝是唯一一个没有亡于内乱的朝代,却是有史以来第一個亡于外患的朝代。

    赵祯收拢思绪,开口说道:“今日与三位阁老一番商议,朕受益良多。”

    “如吕阁老所言,进士科考试,先考策论、再考诗赋、最后考经义道理。以此选拔经世致用之才。”

    “如张阁老所言,武科考试,先考武艺、再考谋略。以此选拔将帅之才。”

    “如李阁老所言,将荫补并入科举,加强我朝入仕之公平,让天下才俊得到一次同殿比试的机会,朕认为极好。”

    “会后,三位阁老把各自的想法整理成黄票,送朕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