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
繁体版

第95章·终相见

    “曹娘子不必拘谨,今日见面,只需回答朕一个简单的问题即可。”

    曹伊点头道:“请官家明示。”

    赵祯没有走流程的说出那三个问题,而是略带好奇的问道:“曹娘子的愿望是什么?就是那种许愿之时期望之事。”

    曹伊闻言微微一愣,心中想道:“官家问我愿望?是想听听我与他是否志同道合?还是想探探我的眼界见识?或者单纯只是随口问问?”

    “不对,官家挑选皇贵妃,为的乃是协理六宫,如今后宫无主,皇贵妃就是代皇后,如此显要之位,官家绝不会随便发问,此题必有深意……”

    曹伊小幅度的观察着四周,在垂拱殿显眼处看到了一块石碑,其上刻着十四个大字: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两行大字仿佛用鲜血刻成,读完只觉杀气扑面,一个极具英雄气概的伟岸形象,猛然浮现在曹伊心头。

    曹伊沉思了几息,开口道:

    “回官家,曹家祖训有言:无论男女、无论老幼,皆世代忠于大宋,为守护宋土,曹家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臣女虽为女儿身,却也怀有报国志。”

    “臣女之愿:一愿百姓安居,不受离乱之苦;二愿家国昌盛,不受外族欺辱;三愿天下太平,万里山河永固。”

    赵祯闭上双眼,手指无声的敲击着手背。

    他沉默了片刻,而后起身走下台阶。

    曹伊见状,立刻离开矮凳,待赵祯走到屏风后,曹伊双手合拢、作揖、下拜、叩首。

    赵祯在她一步之外站定,看着身前脚下行礼叩拜的女子,他并不觉得曹伊礼数太过,只感觉她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尊敬自己。

    这个‘自己’并不全是赵祯这個人,而是他‘天下之主’的身份。

    君主,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这个身份肩负天下之重,便当得起如此礼遇。

    赵祯弯腰,伸手扶起曹伊双臂。

    “官…官家,您…是……”

    皇帝亲自弯腰扶起,曹伊正感受宠若惊,微微抬头,猛然发现这似乎是个熟人,说出来的话有些语无伦次。

    感动、惊讶、呆愣。

    短短一瞬间,曹伊脸上的表情变换,可谓精彩。

    赵祯猜想,她应该是认出了自己,但他装作不知的样子,疑惑的问道:“曹娘子怎么了?朕的脸上可有异常?”

    曹伊赶紧低头,甩去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没,臣女一时认错,以为曾与官家见过几面,是臣女失礼了。”

    赵祯笑着起身:“曹娘子如何笃定是自己认错了?朕可是清楚的记得,曾在夜市上与曹娘子见过第一面,宫门前见了第二面,矾楼之时见了第三面,如今……已是第四面了。”

    曹伊彻底呆住。

    她想起了那夜在坊市上与商家对赌,赢走了‘官家手办’,当时一群人在那里互骂脏话,不远处站着一个容貌酷似官家的男子,她只以为是碰巧长得像罢了;

    她又想起了那日入宫参加太后宴席,出宫门时正好碰见官家巡营归来,她看背影虽觉得眼熟,但当时满心都是崇敬,哪有心思多想;

    最后想起来那晚去矾楼吃酒,迎面差点撞上一人,那人长得极像官家,她只当凑巧,也没多想,擦肩而过不久,她便听到有人在阁子里议论官家是非,她借着酒劲,一脚踢开阁门,一边怒骂学子,一边打砸桌椅;

    现在,赵祯说:“对,我当时就在边上,你干的这些事我都看见了。”

    三次照面,两次出糗,很好……她对本次‘面试’的结果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曹伊看向地面,心道:“这殿里的地板怎么如此严丝合缝?”

    赵祯见她站在原地,低头寻找的模样,笑问道:“曹娘子在找什么?”

    曹伊听出来了,赵祯就是在故意戏弄自己,她索性也不再端着,直接做回自己。

    “回官家,臣女正在找一条能藏身的地缝。”

    赵祯差点笑出声,连忙转身平复了几下,慢悠悠的向龙椅处走去。

    返回龙椅上坐好,赵祯神色恢复正常:“朕这里没什么想问的了,曹娘子去太后宫中说话吧。”

    顿了顿,赵祯一本正经的强调了一句:“以后曹娘子再想看朕,可以直接入宫来看,不用总看瓷娃娃。”

    “臣女…谢过官家,臣女告退。”听着赵祯的调侃,曹伊的心中升起丝丝异样的感觉,但她并没有当回事。

    她现在只想尽快逃离这个地方。

    这个让她尴尬到无地自容的地方。

    赵祯目送她离开,眼中带着笑意,在心中给曹伊打了个√

    ……

    上午处理完政务,又选定了三个妃子,心情尚好的赵祯前往内阁,与三位阁老继续讨论新政细节。

    如今新政刚刚颁行,尚需查漏补缺。

    治大国如烹小鲜,赵祯期望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一点的抢占‘制度解释权’。

    新政、改革和革命,是完全不同的三条路线。

    革命是自下而上的:譬如造反和起义。

    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譬如历朝历代之变法。

    这两者的相似处在于,他们通常都伴随着非常剧烈的对抗。

    一旦成功,天翻地覆。

    一旦失败,日月无光。

    属于是‘不成功,便成仁’的行为。

    新政却不然,它是针对现有制度的一种完善,俗称:打补丁。

    汉武帝设‘中朝’,绕过‘三公九卿’,直接操控政权。其初期便属于新政,并没有引起外朝的过多警惕,但‘中朝’发展到后期,便彻底架空了外朝。

    雍正帝设‘军机处’,绕过‘内阁六部’,直接指挥具体的单个官员。其初期同样属于新政,但发展到后期,‘军机处’变成了一个触及天下各个角落的庞然大物。

    赵祯设‘内阁’,目前主要起到一个‘咨政’的作用,但其后期会不会发展成一个‘总制天下,事无不统’的‘怪物’,谁也说不准。

    赵祯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实力,他对大宋的掌控远远不够,他没有把握发动一场涉及大宋各个角落的改革。

    现在的他还需要借助‘阁老’的威望,在力之所及的范围内打打补丁,赵祯觉得足够了。

    不用大动干戈,也不用大张旗鼓,只需将现行制度重新梳理一遍,让它们尽可能的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