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酬情
繁体版

十、风雨飘摇夜

    见方敏站定擦着汗水,苏小丹迎着一笑,开口问道:“累吗?“方敏轻轻哼了一声,笑着回道:“你说呢?咋不累呢!不过还好,不算太累。“

    苏小丹迎着他“嘿嘿“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累不累?回忆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

    方敏只哼了一声,知道那是口头弹。心中在说,容得你来教训我?但他并没有说出口,只微微点点头,冲她笑着应了一声:“当然!“歇息了一会,苏小丹像想起什么一样,愣着方敏开了腔,向着他说道:“方敏哥!从花名册上看,你比我大两岁,那我该喊你着哥啰!“

    方敏轻轻哼了一声,很想说你妹子真无聊,大的男生当然喊哥哥,女生亦叫姐姐,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难道读小学的基本知识都忘了。但苦于刚到一起,他并没有如此沒有涵养,收起了不礼貌言语,咧嘴反问了一句:“你说呢?“

    苏小丹斜了他一眼,见他心有不悦的样子,她此刻意识到,有嫌自己哆嗦,笑笑转了话题说道:“方敏哥莫往心里去,说起耍的!“说着并不见他的回音,她抬头看时,不禁吃了一惊。此时方敏坐在树下荫凉处,背依树干,已经打起了瞌睡。这就怪了?小丹一阵纳闷,这么早他竟睡着了,那夜晚在干什么?突然才想起夜里狂风大着,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后才晓得,还有老鼠滋事,至是折腾了一夜,方敏简直彻夜未眠。见他打起了鼾声,小丹并不急于惊醒他,随后她也回忆起来了。夜里的雨来得突然,持续时间长,从下午一直到夜里十一点后,来势汹猛,狂风阵阵,大有山洪暴发之势。

    山村人家都有教训,每年春上的阵性大风和季节性暴雨,他们自有经验和措施。凡遇上恶劣天气和暴雨,他们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加強防范,减少灾害,这也是上级党委领导随时关心提及的,既要预报预防并提醒,而是不可逆转的自然现象发生。还要有果断的补救措放,才能保护好广大社员群众的根本利益。少受损失或不受损失,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昨天下午,当李大婶打扫完牛圈,兴头上她正搂着玲玲丹丹两个女儿逗乐撒欢时,突然“咔嚓“一声雷响,刹时地动山摇,仿佛房屋在颤抖。李大婶当即一惊,忙推开她们说道:“快,今晚有暴风雨发生!“说着转身去了牛圈,她要趁风起云涌之际,给牛上足草料,拴牢扛稳牛圈,防止夜间牛扯脱绳糟踏庄稼。这事本队就曾经出现过,也是至今难忘!

    那是三年前的六月,发生在本队陆德前家的事。当时他家孩子最多,出工劳力少,每年年终的决算都要补口粮款。生产队为照顾他家少补钱,也就将一头黄牯牛交给了他家饲养。要提及的是:大头牲口的牛,一年能挣一个全劳力的工分还多,饲养好也不简单,至是辛勤劳累。但也不能偷懒,需要付出,一切自写在牛身上。唯有潢膘如肥的牛,才能适应耕田犁地的繁重农活。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在那大干苦干拼命干,向荒山薄地要粮的年月,社员们为了解决温饱,为那每天的几个工分,挣那每天几个工分所值的几毛钱,甚至一二毛钱,至是舍生忘死拼命干。哪像现在,吃饱穿暖日子好过了,身着体面了,时有在大街上,见掉地下的一元、伍毛钱,每每过往行人,却是视而不见,少有为那一元,几毛钱折腰的。话说回来,陆德前操持却是劳累,饲养牛的活路由妻子割草主持家务,喂水打扫牛圈牵进牵出的活路,自然落到了几个娃儿身上。大儿一毛刚十二岁,二儿二筒也就十岁,其余几个弟妹尚小,扯不住牛鼻绳。这大头牲口的牛,牵进牵出的活路,自然而然非一毛二筒莫属。要吗乡里人常爱唠叨:出林的笋子先遭难!再说这一毛二筒也不是省油的灯。兄弟俩瞒着大人,自然斤斤计较,寸步不让,都不愿多付出而吃丁点儿亏。该牵牛不该牵牛的亦是泾胃分明,多摸一次牛鼻绳也不干。兄弟俩每天放学回家丢下书包,自然是各施其职。事情就出在星期三下午,那天轮到二筒牵牛,一毛在后面赶。兄弟俩刚到后面的半山坡,突然狂风四起,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一毛见势催着二筒牵牛往家里赶,他在后将牛屁股打得“啪啪“生响。大风刮得猛,兄弟俩跑得急,刚跑拢牛圈处,一毛转身跑向了屋里。虽与牛圈几米之遥,哥哥一溜,二筒心里发怵,腿打颤颤,自然沒了主心骨。加之雷声炸响,刹似吓人,二简一阵提心吊胆。恰在此时,“咔嚓“更大一声惊雷炸响,简直山摇地动。手握牛鼻绳的二筒,不由得一声惊叫,犹如吓破了胆,顿时屁滚尿流,丢下牛鼻绳撒腿就钻进了屋里。晚上当大人问起:“一毛二筒,牛拴好了沒有?“兄弟俩至是信口开簧,异口同声:“拴好了的!“哪知第二天早上,队长寻禾发现旁边那块稻田的秧苗,夜晚被牛吃掉了好大一片。队长当即怒不可遏,马上召集全队社员现场会,当随着牛脚印,一直寻拢陆德前的牛圈时,铁证如山。此时,那黄牯牛胀得滚瓜溜圆,正卧圈反刍呢!盛怒的队长,当即对陆德前一阵严厉批评。尽管陆德前看到稻田秧苗遭踏严重而痛心,还在社员大会上做了深刻检讨,并对一毛二筒一阵棍棒交加,气急之下险些攘出人命?队里仍收回了养牛的饲养权,陆德前后悔莫及。这深刻的教训,队里社员发人深省,李大婶更是随时不忘,时刻照料着这些不能言语的大头牲口。牛喂得好不好?只看它身上的膘!一肥遮百丑。

    李大婶仔细检查完牛鼻绳牛圈环子,等她洗手回到厨房,玲玲领着丹丹姐,已经做好了晚饭。今夜的晚饭四季豆加面疙瘩,丹丹见玲玲淘好荳角,刷锅开始和面。见此丹丹一阵好奇,换起袖子愿意帮手,玲玲立刻给她一个制止手势,示意点火。还说:“妈妈常说,人忙不如火忙!“说着话见丹丹姐沒有回声,抬头见她火沒点着,头却挨拢了灶口。玲玲一阵好笑,急忙说道:“丹丹姐,用旁边的吹火筒吹!“又说道:“注意别燎着额头喔!“缺衣少吃的时期,农村的燃烧自然匮乏。勤劳的社员群众,有空自然攀岩爬坎,手快赢钱,扯草根挖茨疙瘩填灶洞。那个年月,光禿秃的山,不毛之地自然不在少数,亦是他们勤劳的象征。每季的桔杆还不干就填了灶洞,火光跳跃中,灶口的秸杆头总是“哧哧“的冒着烟雾,秸杆头溢出的水,却是滚汤滚汤,全是材禾不干浪费的原因。缺粮少柴时期,社员们时有忍饥,灶洞自然不能填满,唯有半湿不干的材禾充填,虽是费时费材,也不得不采取。时有材禾潮湿“嗞嗞“而泯熄了火焰的,当然自有应对办法,而家家灶边都备有吹火筒。延续到“烧火佬“!即至现今,城里个别为儿子举办结婚宴的,时有头戴高帽,脸上画得花里乎肖,背着吹火筒的老公公(烧火佬)再现,传承着笑料。正说着,丹丹还没回过神来,灶堂内一股浓烟冒出,突然“哄“的一声爆出,火光跳跃处,浓烟火苗燎上了丹丹的额头。当即呛得她泪流满面,烟熏火燎的气味,使她一阵哭笑不迭。李大婶进来见她还揉着被烟火舔过的额头,笑着一阵安慰:“丹丹!小心点,火苗燎着头发没有?慢慢就习惯了!“

    丹丹已是哭笑不迭,双手捂住脸不停揉着烟熏的双眼摆着头,答道:“没有!“当她松手之际,玲玲盯着她脸上,自己手搓上的锅烟墨(灰)笑道:“丹丹姐,今晚演戏不用化装了!“听此一笑,丹丹更是苦不堪言,绯红着脸,转身去了自己的房间。她心中委屈,从小至今,还沒有人如此蹊落自己。李大婶看在眼里,瞪了玲玲一眼,示意她莫疵笑:丹丹姐腼腆!又随手扯过毛巾,撵着她跟了进去。当丹丹接过玲玲手中的毛巾,背着她满脸一阵揉搓,扭头对着玲玲破泣为笑般说道:“这下不是大花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