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手搓高达
繁体版

第17章 难道我就是传说中的天才

    吃过晚饭,梁小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再次化身咸鱼躺在垫子上。

    梁小跃想早点休息,但只要他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各种零件,让他无法入睡。

    于是梁小跃在心中呼喊小红,问道:“小红,你能不能像阿秃那样,自学完各种的理论知识,还要不同机器的设计数据,到时候我想要合成什么,你就能帮我找出需要的零件,然后自动合成呀?”

    梁小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也不希望自己像蓝星的攻城狮们那样,拥有那强者的发型。所以想看看小红能不能为自己代劳。

    “抱歉,我只是辅助程序,可以理解为是使用者与红莲尉之间的沟通桥梁,此外并不拥有其他的功能。”小红回应道。

    梁小跃对此早有预料,多问一句也只是抱个万一的想法。

    “那还差多少材料能修复完组合这个功能?”梁小跃转而问道。

    “如果全部以E-9级材料来计算的话,完全修复玄黓,大约还需要1000吨,吸收的材料等级提高,用量会相应减少。”小红回答道。

    1000吨的E-9级材料,大概10万星河币上下,那倒是不贵……才怪呢!

    看来要定个小目标,先重点学习制造探测设备的原理技术,争取尽快把探测仪做出来。然后找够材料把组合功能修复好。

    既然暂时睡不着,梁小跃就躺着开启手环的全息投影,在网上找了一些探测设备的原理知识看一下。

    还别说,效果是真的好,不到20分钟,梁小跃就睡着了……

    转眼又过去了一夜,梁小跃醒来后,再次来到B区研究室。今天,他要将拆解的自动食物制造机重新装回去。

    要不怎么说,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昨天梁小跃哪怕是边拆边学,也就花了一天时间就把机器拆完了。

    但今天一个上午,梁小跃都还没把一个功能模块组装回去,不是搞错了步骤,就是遗漏了零件,反正就是装了又拆,拆完再装。

    最后一整天的时间,他也才把食材处理模块给装好。

    之后又花了三天,他才终于将整台自动食物制造机重新装好。

    不过经过这几天的反复摸索,他也对不能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以及其中每个零件的作用,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转眼间三个月已过,时间来到了宇宙历990年6月份。

    在这三个月时间里,梁小跃化身007劳模,每天都坚持不断拆解研究,又重新组装各种各样的机器,不断积累着知识和经验,效率也不断地提升。

    从最开始三、四天才能处理一台,再缩短到后来的两天,到最后当天拆解完,当天就能装回去。可谓是进步神速。

    经过这段时间的高强度学习,梁小跃觉得自己已经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探测装置都比较熟悉了,可以尝试一下自己动手整一个功能更强的探测设备了。

    毕竟手套的修复进度,这3个月都没有丝毫进展。而手套的组合功能,也关系到梁小跃后面的赚钱大计,所以进度必须要加快了。

    今天下午,梁小跃把早上拆解的机器组装好,测试了一下还能正常使用后,就准备结束今天的学习。然后,他跟博士那边请了一天假,理由是想休息一天。

    博士那边对于梁小跃的教学采取放养模式,没有安排具体的时间表,全凭自愿,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第二天,梁小跃开着他的小电驴,再次来到了阔别3个月的垃圾山。

    这3个月,又来了不少新的战舰残骸,这也意味着今天或许有些不错的收获。

    因为梁小跃这次的目标是搜集探测装备能用的零部件,其次才是找一下有没有值钱的东西,所以他没有上来就直接拆解。

    他先在垃圾山表面寻找了一遍,没有发现,然后再拆解了寻找更里面的残骸。

    很快这一天时间就过去了,梁小跃今天的收获还算不错。

    最大的收获是一艘小型飞船上的探测装置,品相还比较完好,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有用零件。

    如果直接卖掉,今天的这些收获也能值个3-5万星河币。

    不过为了自己长期的目标,梁小跃肯定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当下最要紧的,还是先拥有一个强力的探测设备。

    把东西固定在小电驴上,然后梁小跃就美滋滋地往研究所方向返回了。

    回到研究所,简单吃了些东西,梁小跃就带着今天找到的一大堆零部件,一头钻进B区研究室,开始动手制造探测装置了。

    要是让梁小跃从零开始设计制造一个探测仪器,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只是在已有的设备基础上,按照自己的需求做一些功能增减和完善的话,练习时长3个月的梁小跃,自问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梁小跃目前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快速大范围地,探测出材料级别的装置,以方便他寻找材料修复手套。

    因此,以今天找到的小型飞船探测设备为主体,那就再适合不过了。

    因为博士说过,虫族的等级,基本就是对应材料的等级划分的。所以军事飞船的探测装置,无论型号大小,都是可以探测出材料级别的。

    但是这不能直接使用,飞船的探测距离很远,但梁小跃并不需要这么远的探测距离。而且探测的精确度也因为探测范围太广,而不够高。

    这两点就是梁小跃需要作出改良的。

    首先,他将飞船探测器的信号发射单元,换成了功率较小信号发射部件,这能降低体积和功耗。

    然后,他将信号接收的阈值调低,这才能发现体积不大的零部件。

    最后,他给整个探测装置,加装了一个同位素电池组,作为驱动能源;还加装了一个手环的模块,作为控制终端,然后弄了个壳子,将这个探测设备封装起来。

    梁小跃看着面前这行李箱大小的装置,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进行测试。

    启动探测装置,对着研究室里的各种机器进行扫描。

    很快,结果出来了,并在全息投影上显示着各种设备的材料级别信息,但也仅有这些信息,并没有组成比例、密度、体积等的常规信息。但是这对于梁小跃来说,已经足够了。

    梁小跃这3个月的时间里,天天都泡在这,对各种机器的参数也有大致的了解,所以将记忆中这些机器的材料等级,对比了一下显示的探测结果。

    结果让人满意,基本没有什么误差,这探测装置算是达到既定目标了。

    梁小跃不禁暗自得意,自己第一次动手,在没人指导的前提下,就成功做出了这么完美的探测装置。

    “难道,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将来能成为比肩牛顿、爱因斯坦的大神!”梁小跃陷入了自我陶醉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