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手搓高达
繁体版

第22章 大力出奇迹

    测试了很久,梁小跃基本摸清了这组合能力的特点,完整版的组合能力,除了会根据使用者所想,组合成功能部件或者直接组合成整体外,有多出来的零件并不会强行使用。

    不像之前只能随机组合那样,有什么零件都给你强行组合到一块去,这使得实用性大大提升,不用再花时间筛选了。

    测试完之后,时间也不早了,梁小跃直接启程返回研究所,打算接下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

    接下来的几天,梁小跃每天醒来后,都会到B区的研究室,继续研究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

    他发现,限制他组合能力使用的最大阻碍,是知识不够多,不够全面。很多零件他并不认识,更不知道该如何利用。

    博士的教学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梁小跃之前那3个月不断地拆解再组装,学习效率是真的高。

    反正手套的下一阶段修复肯定要耗费不短的时日,不必急于一时,这样学习一段时间,再出去找一段时间材料,穿插进行,说不定效率更高。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梁小跃都是在研究所拆解机器学习几天,然后又租运输车出去找几天材料,交叉进行。

    转眼时间就来到了8月1号,今天梁小跃在垃圾山找材料,D级以上的给手套吸收,E-5级到E-9级的,收集了起来,看看是出售还是怎样的,以后再作决定。

    刚吸收完一块不大的D-3级材料,小红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目前重光的修复进度已达1%。经过计算,要完全修复重光的能力,以D-5级材料算,还需要1万吨的量。”

    “WTF?1万吨?小红,你确定没有报错单位吗?”梁小跃听到这个数字,整个人都不好了。

    虽然这一个月,梁小跃只有一半的时间在找高级材料,但D级以上的材料是真不好找,整个7月份也只找到了不到500吨,而且基本都是D-3级以下的。

    “小红,如果全部按D-1级材料算,需要多少的量?”梁小跃又问道。

    “D-1级的话,需要的量约为10万吨。”小红如实回答。

    梁小跃倒吸一口凉气,10万吨,那他就算天天待在这垃圾山找材料,不也得十年八年才能搞定?

    哪怕这个世界因为科技发达,人均寿命都已超过了200岁,但是对于现在才20岁的梁小跃来说,10年的时间还是太过漫长了,这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这让梁小跃不禁想起了一句名言,“但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1万吨D-5级的材料,按照官方价,其实也就不到500万星河币。对博士来说,也就是卖100台运输车的事。

    与其天天找垃圾找10年,还不如想个赚钱的方法比较靠谱。

    格局打开,梁小跃的思路扩然开朗。之前他是依靠着拆解的能力,高效捡废品赚钱的,但是那样一年也就只能赚个几十万星河币就到头了。

    现在多了一个组合能力,必须围绕着手上这两个能力,找到合适的赚钱路子。

    看着身后无边无际的垃圾山,梁小跃灵光一现。

    自己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背靠垃圾山啊!别人无法利用的垃圾,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变废为宝啊!

    虽然自己一没专利技术,二没人脉渠道,但是我可以玩价格战啊,成本几乎不用钱,谁能抢得过我。

    梁小跃的印象中,蓝星就有一家公司,靠着玩极致性价比,几年内就干到了世界500强,这路子行得通。

    顺着这个思路,垃圾星上最多的就是战舰残骸,但战舰自己是肯定不能造的,不过不安装武器,造民用的应该可以。

    一个舰队一般由旗舰(星团级)、战略舰(星群级)、主力舰(星系级)组成,比例是1:10:100。每艘主力舰都配有100支攻击小队,每个小队10艘小型飞船。

    旗舰跟战略舰一般情况下会有损伤,但很少完全被击毁的,所以垃圾星上的战舰残骸,绝大多数都是小型飞船,以及小部分主力舰的残骸。

    小型飞船只适合恒星系内的短途飞行,而且空间不大,只能乘坐10个左右的战斗人员。哪怕去除武器系统占的空间,也就20-30人的空间,实用性不强。

    民用飞船一般都是F-5级甚至以下的材料为主,堪称小脆皮,稍微大点的太空垃圾或者陨石碎片,都很致命。所以只能在清理好的航道上飞行。

    梁小跃很明白,自己没有技术优势,要想能卖出去就只能疯狂堆料。用F-9级,甚至E级的材料造民用飞船,再搞个战舰动力系统,这不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想到就要付诸行动,梁小跃立即返回研究所。

    但是梁小跃在网上找了一晚,也没找到民用飞船的设计图,小型军用飞船的就更别想了。没有办法,只好先睡一觉,明天再去请教博士吧。

    第二天早上,梁小跃来到博士的研究室,以想学习一下飞船的构造为由,在博士那要到了一份小型民用飞船的设计图。

    这种飞船虽然是几十年前的老款,但是它可以载货也可以运人,整体布局也很合理,实用性很强,所以至今也还能看到它的身影。

    梁小跃也觉得很满意,跟博士道谢后,就立即回去闭关学习了。

    一周之后,梁小跃对这款飞船的构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没有办法,飞船毕竟是科技的结晶,光是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就有数十万个,实在是太复杂了,不是自动食物制造机这种小家电可以相比的。

    再看下去,估计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进展,所以梁小跃决定明天出发,去垃圾山练练手,边学习边摸索。

    8月10号,准备充足的梁小跃向着垃圾山出发了。

    老办法,先进行探测扫描。找出了一些动力系统的残骸,直接拆解装车运走;接着又去寻找控制设备的……

    几天时间过去,在垃圾山之间的一片空地上,堆满了梁小跃找来的各种所需零件,都分门别类地放置好。

    因为怕手生弄坏了零件,他每个类型的零件都多准备了几份,有备无患。

    然后他就开始了分部件地组合。几天之后,他又开始按设计图把各部件进行组合……

    8月底,经过了十来天连续不停地奋战,梁小跃按照飞船设计图,边组合边修改,终于造出来了一艘飞船。

    虽然这艘飞船跟设计图相比,有亿点点差别,不过问题不大,梁小跃自信这是一艘比原设计更胜一筹的好飞船。

    原设计这是一艘用F-5级材料制造的,长度在150米,一主一副两个推进器的小型飞船。

    梁小跃搞出来的这艘,长度直接来到了500米,算是中型飞船了。主体大量使用F-9级材料,部分关键位置更是直接上E级材料,有2主4副一共6个推进器。

    他觉得,凭借最诚意满满的堆料,最极致的性价比,一定能打动客户掏钱的。

    梁小跃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不由满意地点点头。自己有能力造飞船了,如果在蓝星那将是名垂青史的成就。

    将来有一天,自己驾驶飞船,完成宇宙旅行的梦想,想去哪就去哪,那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

    如果博士看到这艘飞船,一定会忍不住给梁小跃点赞。年轻人就是敢想敢做,老子都搞不了这么激进的设计,你这就是主打一个“大力出奇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