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谁让你修仙的
繁体版

第37章 窑火

    窑火要烧一天一夜。

    烧陶器跟烧砖窑不同,更注重火候。

    用的也是松枝,松枝上面的松油油脂的成分,可以把窑温提高,达到近一千度。

    比烧砖窑的温度更高。

    作为火灵根的修行者,这无疑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曾兰花觉得这次窑厂烧窑,无论如何都得把她带上。

    她坐在家门口,借着室外的光线在写作业。

    过完年之后,村长曾爱民同志没有食言,批准她上学了,还给她发了一套全新的课本。

    才刚上一年级,时间往后推移二十年,学校都极少布置书面作业,主打一个给学生和家长减负。

    这个年代的作业也是少之又少,一个老师教三个年级,作业哪批改得过来。

    当曾大武和余香把陶器一件件小心翼翼放进龙窑里,装完窑,从窑厂回来,看到一副这样的场景。

    家门口,摆着一张桌子,曾兰花乖乖地坐在那儿,手里握着一支铅笔,认真地在写作业,以至于有人走近了,都没有发觉。

    挺认真的。

    两人都不忍打搅她。

    余香洗了把手,“我去做饭了。”还不忘下达命令,表示她的权威,“好好写,写完了吃饭。”

    曾大武则留在桌边,准备父慈子孝地辅导女儿写作业。

    曾兰花作为重生者,不说她前世是名校毕业,就说一年级这点作业,对她来说小儿科了。

    她很快就写完了,将胸口的小辫往后甩了甩,将作业拿给老爸检查,“爸,你看我写得对不对?”

    曾大武也好奇女儿的作业能写成什么样,他平时在窑厂忙,有时候一日三餐都不一定按时回家吃,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间根本没有。

    “对,太对了。”曾大武不是随手翻了翻,而是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

    曾兰花听到老爸夸自己写对了,默默地挺直了腰杆,扬起一张小脸,仿佛受到了表扬。

    曾大武则内心无比欣慰,“在学习这方面,兰花随他,有一定的天赋,以后不管砸锅卖铁,也要好好培养。”

    她是女孩子,更应该要好好培养。

    殊不知,这个时代的男人不全是重男轻女,也有人是女儿奴,儿子吃点苦不算什么,是人生的历练,可一想到女儿以后留在农村,嫁给一个庄稼汉,那该咋办哟,不免心中又充满担忧。

    从厨房出来,端着一盘炒土豆丝的余香,眼睛也往曾兰花的作业本上瞟了一眼。

    她认识的字不多。

    连蔬菜种子都写不全。

    但从曾大武慈眉善目的神情中,知道曾兰花今天的作业写得不错。

    因为曾大武没有发火。

    谁家辅导孩子作业,不是鸡飞狗跳,这一点,余香早就从以前的邻居曾芬家耳濡目染了。

    “把作业收起来,快去洗手,准备吃饭。”余香吩咐。

    曾兰花见好就收,忙屁颠颠地去收作业。

    饭桌上,见气氛好,曾兰花小孩子气地提了一句,“妈,我明天想去窑厂玩。”

    这两天要给土坯上釉料,要装窑,窑厂里事情多,曾文军都送到曾祖母那边去了,晚饭都在那边吃。

    “你的作业都写完了?”余香问。

    “嗯。”曾兰花没有心虚,没写完说写完了,她是理直气壮地实话实说。

    “妈,明天是周末,我不用上学,还可以把弟弟接回来,我好几天没见着弟弟了。”她大大的清澈的眼睛眨呀眨。

    让人不忍心拒绝。

    “我等下就去把军军接回来。”余香想了想,才说。

    这么说,是同意了。

    “让她去玩吧,带着军军一起,还可以烤点红薯吃。”在这种小事上,曾大武会给余香足够的领导权,但他也会参与进来。

    有了父亲的参与和陪伴,家里的气氛就会不一样,妻子温柔,孩子乖巧懂事。

    ……

    转眼到了第二天,龙窑窑口冒出的热烟炙热得,将附近的房屋和树都要烤变形了。

    浓烟滚滚,别提窑里面会有多热。

    曾大武跟沈师傅一个把持着左右两边的火口,往里添柴。

    这一次买的还是上次烧砖窑那个后生家的松枝,有了上次的教训,后生早两天就把柴挑过来了,挑足了,还多备了两担。

    “吃一堑长一智,这个后生可教也。”曾兰花在心里夸了下这个后生。

    沈师傅趁烧火的空档,给她们姐弟俩烤了两个红薯。

    “谢谢沈叔叔,烤红薯我最喜欢吃。”不要钱的彩虹屁,曾兰花有多少放多少。

    沈师傅很吃她这一套,笑容可鞠地让她们到一边去吃。

    “要不要趁热吃?”曾兰花把红薯用衣服包着,走远一点,背着沈师傅和曾大武。

    好像要干什么坏事。

    这也不算什么坏事,刚才沈师傅把红薯给她们的时候,没有说不能现在吃,趁热吃。

    “可以吗?现在吃会不会把嘴巴烫到。”曾文军伸手摸了摸嘴唇。

    他还表示,“把嘴巴烫到会起泡。”

    “不会的,烤红薯就要趁热吃,才好吃。”曾兰花已经迅速地掰开一瓣,并没有马上递给弟弟,而是放了片刻。

    她前世看过一篇文章,说小孩的嗅觉和味觉比大人敏感,更能感受到热和辣,所以小孩不能吃太热和太辣的,肠胃会受不了。

    曾文军早就馋得迫不及待了,忙把红薯塞进嘴里。

    曾兰花还在担心会不会把他烫到。

    下一刻,曾文军嚼都没嚼,直接狼吞虎咽一口吞下去,还问,“姐姐,还有没有。”

    可见,是真的好吃。

    就是没有,也得给弟弟变出来。

    曾兰花两天没见弟弟,平时还有点烦他,此刻觉得这个萝卜头,是怎么看怎么可爱。

    “来,乖乖,你慢点吃。”

    吃完了烤红薯,马上就到饭点了,刚才的烤红薯只是前菜。

    窑火不能停,曾大武和沈师傅要找人换班去吃饭。

    余香在窑厂张罗着摆碗筷,装窑烧窑这两日的吃食要准备得丰盛,因为干的都是力气活。

    余香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只老鸭,而是那种养了一年多在溪水边长大的鸭子,绝对不是曾文军刚养的那种小毛鸭。

    溪水河鸭最好吃,并且是老鸭最滋补。

    沈师傅这个清秀人也闻着老鸭的香味了,不过他没有急切,彰显出他的优良传统矜持。

    大货师傅先吃完过来换沈师傅的班。

    曾大武想等余香收拾好了,换他的班。

    “爸,妈那边忙着,要添饭添酒过不来,我来帮你烧两把。”曾兰花好不容易等来换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