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翻译文言文

    这时向阳花厅中,赵祯、吕夷简、李迪、以及吕夷简的幼子吕公著,都在等着柳铭章的真知灼见,只有吕夷简那年轻的夫人在优雅地给诸位贵客泡茶。

    柳铭章好像想到了什么,对吕夷简道:

    “要译诸葛亮的《与孟达书》不难,只不过晚辈不知,吕相求的是精译还是简译。”

    吕夷简尚未开口,李迪却先说道:

    “当然是简译,若要精译,只怕将这篇书稿置于学士馆,也要费去一昼夜,半个时辰断不可得。”

    “简译即可。”吕夷简点头肯定了李迪的说法,对柳铭章说道。

    “那晚辈献丑了。”

    得到两位宰相的首肯后,又看了一眼一旁端坐的赵祯,柳铭章对在场几位略行了礼数,便开始在花厅中踱起了步子,走过三五七步后,对在场众人说道:

    “往年南征孟获,岁末总要赶回成都处理政务,回复各方信函。刚好今年与一个叫李鸿的人于汉阳相会,这才耽搁了些时日。”

    “正是李鸿告诉我,你当年的选择背后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得知这个消息,让我好一阵唏嘘感叹。”

    “过去我总奇怪,以你的坚贞心智,又怎会为了荣华富贵而背弃心中高贵的理想?”

    “直到今天我才算明白。”

    讲到这里,柳铭章回过身来偷偷瞄了在场几个大人物的神色,也不知道这么译会不会太白,显得逼格不够。

    不过看了一圈后发现,李迪和吕夷简神色如常地喝着茶,倒是一旁的吕夫人和吕公著表情有些惊讶,显然是这直白的文风让这母子俩也听懂了。

    见状,柳铭章多投入了一分感情讲道:

    “唉!孟先生呀孟先生!可惜当初你跟刘封走得太近,是他害苦了你,才伤了你和先帝的感情。”

    “那李鸿又说,你早有重归我大汉的意思,只是你麾下一个叫王冲的人一直诋毁我,说我容不下你,才让你至今摇摆不定。”

    “之所以给你写下这封信,是希望你能明白我的心意,不再受王冲的挑拨。”

    “我的理想你是知道的,在我心里,你就像是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有了你,才有了我的明天!”

    经过柳铭章一番声情并茂地讲完,花厅中陷入了一阵沉静,过了许久赵祯才开口道:

    “原来诸葛亮的‘依依东望’,望的竟是太阳吗?”

    见赵祯突然提问,柳铭章顿时愣住,心道:“你小子的关注点怎么就这么奇怪呢?”

    “柳公子这通篇直译,虽然意思不错,但过于直白了些,着实难等大雅之堂。”这时吕夷简说道。

    看到吕夷简挑柳铭章的毛病,李迪开口解围道:

    “这译文是译给三公子的,自然是直白些为好,吕相未免吹毛求疵了。”

    柳铭章白了一眼那两位一天不杠就会死的宰相,对赵祯作揖道:

    “官家,其实诸葛亮的‘依依东望’不止一重意思,而是有万千重。”

    “噢?居然有‘万千重’?你倒是说说。”赵祯听罢来了些兴趣,开口问道。

    柳铭章恭声道:

    “这潜在的一重意思,自然是想告诉孟达,这封信函是诸葛亮夙夜不眠所作。他反复斟酌一宿,直至天明日出方才写好。世人皆有情,诸葛亮的目的,是为动孟达之心,使其更加犹豫不决。”

    “不错。”李迪点头说道:“诸葛亮智计无双,最擅长的便是攻心之术,此一重确实玄妙,但其他的呢?”

    “东方旭日,是明日、是将来、是期许、是希望。明日之数变化万千,可以无限美好,亦可痛心绝望,是能让人穷其一生为之追求的。”

    这时柳铭章挥手指天,对众人说道:“诸葛亮在此处留白,见信之人便会自行描绘内心的理想与未来,狼子野心越大之人,则越会落入诸葛亮彀中。”

    吕夷简看到赵祯似乎在微微点头,开口问道:“柳公子此言,是自己精研得出的见解吗?”

    听到吕夷简的问题,柳铭章原本想对他谦逊一番,说自己六岁便开始读《三国志》,但一想到自己刚才装过的逼,这么说不免逼格碎了一地,遂改口道:

    “晚辈年幼时,常听说书先生说起诸葛亮的事迹,说他如何为了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而多有钦佩。于是但凡诸葛亮的事迹,晚辈大多过耳不忘。并且能根据晚辈对其人生平的了解,得出一番拙见。在官家和两位相公面前献丑了。”

    正在这时,跪坐在一旁的吕公著却匐倒给柳铭章磕了个头,用那稚嫩的声音说道:“柳先生之言,公著尚有疑惑未解。”

    “公著有何疑问,尽可提出,你的柳先生自会为你作答。”赵祯看到吕公著稚嫩可爱,在一旁笑道。

    吕公著起身想了想,说道:

    “公著曾听爹说,诸葛亮之忠贞为世间罕有,对有贰心之臣也最是不喜,只是……只是此番……他为何会对孟达这等虎狼之臣……说出此等……谄媚之语?”

    柳铭章听闻心中顿时一叹,下意识望了望一旁的吕夷简,也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来说算不算超纲。

    这时吕夷简重重地呼了一口气,像是想通了什么,沉声说道:

    “柳公子但说无妨,吕某也很想知道在柳公子心中,诸葛亮此举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吕夷简这话说得很有讲究,他没有说他想知道诸葛亮在想什么,而是说想知道柳铭章认为诸葛亮在想什么。

    柳铭章知道,每个人对自己心中的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理解。

    正如那句“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若是不能说出一个能让他一时间挑不出毛病的解释,只怕难以过关。

    心念至此,柳铭章不禁低头沉思起来,可是想来想去,他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古代言辞来做解释,无奈间把心一横,对众人说道:“此乃‘犯罪心理学’,诸葛亮深明此道,故而有此作为。”

    “犯罪心理学?”

    听到一个生僻的言辞,在场众人纷纷被柳铭章抛出的言论吸引了注意,李迪更是出言询问道:

    “柳公子此番言论,李迪倒是头一回听说,何谓之‘犯罪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