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三十章 走过最漫长的路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晃时间便悠然飘过过了十几天。

    这段时间柳铭章的小日子极为舒坦,要是不去高档会所,他那几十两银子怕是一年都花不完。

    倒是听得京城的老百姓说,这年的中秋搞得很平淡,许是因为先帝驾崩的缘故,许多乐坊都自觉遵守禁令,没有大肆营造节日的喜庆氛围。

    只不过即便是先帝驾崩导致中秋从简,重阳却不能。

    不管在什么朝代,重阳意味这长寿,是为“长寿节”。

    先帝真宗在建造玉清昭应宫时大肆崇道,追求长生之意不言自明。

    王钦若、丁谓等人就是借着真宗皇帝的求生欲得以身居高位,即便仁宗即位想要从简,丁谓一党是不会同意的,他背后的利益集团也不会同意。

    但丁谓不知道的是,此时作为开封知府的李迪,甫一上任就上疏朝廷,说是要调银增派人手收集花卉应节,实际上是借此大力巡查开封地界上各处治所的治安情况。

    于是开封府各级官员在李迪授意下纷纷打起应节的旗号分头行事,忙得不亦乐乎。

    和开封府的有条不紊不同,此时朝局却暗流涌动。

    先是丁党为了推荐钱惟演入阁,上折则攻讦晏殊当年是由真宗破例赐同进士及第不能服人,同时还意指晏殊太过年轻,难以胜任宰相之职,弄得刘太后大为不悦。

    随后晏殊针锋相对地上疏,明言丁谓、曹利用等人结党营私,而且以钱惟演的国戚之身拜相实是有违国家法度,若是能让王室后人登阁为相,只怕宰相的候选人名单中需要再增一人……

    他的这一套七伤拳打下来,本来支持他的刘太后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正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几番拉锯过后,倒是反衬了礼部尚书王曾的老成持重,朝廷中拜王曾为相的呼声越来越高。

    期间李迪将柳铭章请到开封府几趟,说有几个案件实在难以梳理。

    柳铭章都以身居天子侍读为名婉拒了他的邀请,气得李迪脱口说出了皇帝选他做侍读的真实意图。

    原来在这十多天里,李迪一直在派人打听柳铭章的来历出处,终于查到那一日他在茶楼与寇准王钦若见面时的言行。

    虽然不知道他和寇准说了什么,但他曾经当着众人的面对王钦若自报家门,在场许多人都听到了。

    更让李迪意外的是,在他查到之前,官家的侍卫亲随龙羡也查过。

    李迪向龙羡询问明情况才知道,原来在茶楼之前,柳铭章曾向微服私房的官家毛遂自荐,听闻他身为外乡学子丢失身份凭引后才给他一个这样的安排。

    而且这安排中,官家需要带同他面见刘太后,刘太后当然不满官家的恣意妄为,于是便让吕夷简代为考核。

    刚好那一日李迪也在现场,亲眼证实了柳铭章的确有些真才实学,能让正阁宰相吕夷简都无话可说也着实让他感到意外。

    这十多天下来,看着朝中局势反复,但逐渐朝柳铭章所说的方向演化,他更觉得这个年轻学子是真的有些神奇。

    可是才一转头,对于自己这个昔日宰相的赏识柳铭章却丝毫不给面子,心直口快的李迪这才把官家的真实意图讲了出来。

    柳铭章骤然得知这十多天来自己吃的、喝的、住的、用的,依然还是当日骑在高头大马上那小兔崽子高高在上的施舍。

    就如同那两串“叮叮当当”落在破碗里的铜钱……

    这一刻,他想起自己那一身褴褛的衣衫,也想起自己手持竹竿守着那一口破碗,心中顿时充满了怨念。

    尊严,究竟是什么?

    柳铭章在高中时曾经做过一场这样的辩论,当时他说:

    “在强大的现实面前,尊严可以一文不值,啥也不是。但即便一文不值,连狗屁都不如,尊严依旧是能让人豁出全部为之追求的,因为只有这样,人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尊重。”

    在过去那十多天里,柳铭章确实因为自己是现代人而忘记自己作为古代人“开局一个碗外加一跟竹竿”的现实,直到这一天被李迪一口道破真相,他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好吧,既然是自己吹的牛逼,那就亲手把它锤到地心里去!不就是刑名断案吗?干就完事了!”

    想到这里,柳铭章一咬牙,开口问道:“若铭章为李相分担开封府历年沉积的悬案,能有多少月俸?”

    “善!孺子可教矣!”

    李迪间柳铭章终于肯松口,抚上胡须捋了捋,说道:

    “若你每月侦破三十桩新旧案件,并保持半年,本府可暂时授你开封府司法参军之职,正九品,但有职无衔,月俸十二贯,无添支。若绩考不达,仅有半数,月俸亦有七贯,正式授予官职需通过乡试,届时有职有衔,亦有添支差补,铭章以为如何?”

    柳铭章掰开手指算了算,如果这月俸发的是铜钱的话,那么按照宋代大宗铜币的国际汇率来计算,大概700多枚铜钱就相当于一两白银,七贯和十二贯的月薪应当是13000和20000月薪,这可比一线城市干刑侦的工资高了不知道多少。

    算到这里,他满心欢喜问道:“那么李相,官家发俸禄支给的太平通宝铜币吗?”

    李迪一愣,似乎听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说道:

    “官员俸禄怎么会用铜币?当然是支给铁钱,如今用的是天禧通宝,太平通宝早已不再铸造,民间流通的不多了。”

    “啊?铁钱?要是铁钱的话,我的俸禄岂不是一万都没有?”柳铭章顿时亮眼一黑。

    “铭章大可放心,只要你完成官员绩考,十二贯的月俸是一万二千钱,不会不足一万的。”

    李迪说完便转头忙起了别的事。

    “我呸!顶着个宰相头衔拿三百贯底薪来干知府的人,你懂个屁!”

    看着李迪一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模样,柳铭章暗暗嘀咕。

    之所以会郁闷,是因为宋代的铁钱2000文才对等于一两白银,按照仁宗时期的米价,十二贯铁钱对等现代7000多的月薪,而完不成业绩只有4000多。

    要是再没有福利补贴的话,还不如2022年的二三线城市……

    至此柳铭章也只得轻叹:

    “不知道哪位哲学家说过,人这一辈子走过最漫长的路,是老板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