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九十七章 父母心双倍快乐

    柳铭章顺利得到吕夷简的首肯后才从吕夷简家中出来,这时他便觉得应该趁热打铁。

    于是回到开封府屁股没坐热,看时间尚早又派人给王曾递了拜帖。

    王曾不像吕夷简那样坐拥大宅,府邸所在的位置比吕夷简家更为偏僻,格局小了许多,这次倒没被王曾家里的管事推拒。

    只不过,王曾这厮确实没有吕夷简这么好骗。

    听闻柳铭章的来意后,王曾沉吟了许久未发一言。

    期间不管柳铭章如何游说,王曾始终对弹压流言一事怀有顾虑。

    最后好说歹说,终于答应稍微提高一些公使钱额度,也好在初春时节维护好京城附近的治安。

    两位相爷的办事效率着实挺高,这才第二天,王曾就派来一位名叫段少连的年轻秘书官。

    这人长得还不赖,说是临时加设的差任要做笔录向他汇报,然后才能核准费用。

    说完,段少连丢下一堆文书便向柳铭章告辞。

    而吕夷简这边则派来一为名叫陆白琮的内侍官,也甚是眉清目秀。

    内侍官之职说白来就是宫里的太监,柳铭章对陆白琮的来历始终保持怀疑。

    他根本不相信这死太监背后的人是吕夷简,又或者说他不相信陆白琮只向吕夷简负责。

    于是和陆白琮一番寒暄,暗地里旁敲侧击。

    陆白琮看似没有警惕,实则机警得很,嘴上只说自己在副都知阎文应手下办差,咬死了是吕夷简派来的。

    随后拿出一道手令递给柳铭章,说吕夷简给开封府内司批出的经费每月只有三千贯铁钱,参军大人可以凭借令牌先在开封府公使钱中挪用,月末将开支记录上报即可,若是事情办得好,他自当报与吕相知悉。

    三千贯铁钱的数目看似不多,实际上对于底层官员而言已经是一笔巨款。

    既然经费额度已经到位,那么眼下的工作,就是如何巧立名目给府衙兄弟们发补贴了。

    接连送走两位监军大人后,柳铭章立即让孙彬找来开封府的主簿、兵曹,带同左军巡使和右军巡使,一起商量接下来的加班计划。

    在开封府,左军巡使负责旧城,右军巡使负责新城。

    除了功勋之臣能封带御器械以外,即便是公门中人也不能在城中佩戴刀剑。

    因此这部分人也就相当于京城巡警,和带刀侍卫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正常情况下巡警会分成早中两班,负责维持汴梁城白天的街面治安,到了晚上宵禁后则会由皇城司负责。

    由于巡警没有武器,日常巡视只能唬小偷小摸,吓不走真正的江洋大盗。

    而且工资还极低,月俸通常只有两三贯之数,要不是包吃包住还补贴布料炭火的话,衙役的收入和一百年后那位手持六贯月收入的武大烧饼比,简直要钻地洞。

    这直接造成府衙的差役家中都有其他营生,时间一到便准点下班,赶着回家帮忙。

    兵曹和左、右军巡使听得柳铭章跟两位宰相申请了添支差补的额度要给府衙的兄弟加设差任,惊得亮眼只冒绿光,脸上的态度也从原先的淡漠转变成讨好。

    根据先前王曾的口风来看,公使钱的开支应该不能超过千贯铁钱太多,所以柳铭章觉得给每个差役每日的加班费在30到50文钱最好。

    可兵曹大人一听就急了,虽然他的品级是正八品,比柳铭章高出两级,但碍于柳铭章手中的权力,也是尽力讨好劝说,希望他能给底下的人增加到100文每天的差补。

    但柳铭章认为目前手中可支配额度太少了,给到巡警手中的补贴不能太多。

    若是按照目前开封府四五百人的编制,每天100文铁钱,一个月会消耗一千多贯,要是事情办不好,对于这笔流水开支,“上头”是说断就能断的。

    再三权衡下,柳铭章决定以内城40文,外城50文来定,继而形成一种内松外紧的结构,这样王曾那边的额度就用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银子则让孙老头在城中多找十几处办公落脚点用作府役的休憩之所,在里头放置一些干粮茶水、文书笔录和少量用于应急的钝兵器。

    加上原由的十多处,每处分置十多名人手,把汴梁全城划成三四十个片区,每日的出勤记录会交由兵曹大人负责统筹管理。

    至于吕夷简这边给出的三千贯铁钱额度,在使用的自由度上会比王曾这边的公使钱额度大得多,想要真正解决问题,那这笔钱就必须用来发展线人。

    因为自小对情报学感兴趣,柳铭章做过许多功课,他知道情报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低成本的“打探”,另一种则是高成本的“刺探”。

    目前目标尚不明确,情报来源当以“打探”为主,在“打探”完成以后,在将琐碎的情报分类整理并储存起来,建立一个情报库雏形再慢慢完善。

    于是他让孙彬挑选二三十名精干人员组件一支特别行动队,再征召一批能工巧匠按他百宝盒里面的玩意打造一批趁手器械,以便锁定目标以后可以加以布控。

    当然,这部分工作内容肯定要避开开封府的官员,由他单方面交给这支特别行动队的人员办理。

    在基础工作安排妥当以后,还要着手往汴梁成中的司、寺、阁、殿、省、等各衙门外围进行渗透,设法买通其中的杂役、护院、洒扫,套取日常情报。

    若能因此查到一些底层官员的贪赃枉法行为,向两位宰相大人搂钱的路子这不是又来了吗?

    起初孙彬对于柳铭章的做法有些担心,认为参军大人的手伸得太长,一个不慎就可能得罪朝中官员。

    对此柳铭章只是微微一笑,仅用一番话就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

    那是他从一本小说里看来的道理,说的是一个假设:

    “假设得知妖魔藏在无辜者中,那降妖魔者应当如何?”

    孙彬听到时有些愣怔,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这时柳铭章却对他说道:

    “你现在有两条路。第一条:宁杀错不放过。第二条:逐一甄选,避免错杀无辜者。而我现在做的,就是逐一甄选,不放过任何一个妖魔。”

    看到孙彬依旧似懂非懂,柳铭章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如今的我已经不再是三个月前的我,如今我手上拿着的令箭也不是当初的鸡毛,而是真正的令箭,我不会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的,你去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