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西南奇捷和抢时间
朱由检没有在清华园待到十月,他在九月底的时候就回去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永宁之战的消息,终于传到京城:
奢安主力被消灭
这是徐本高用信鸽第一时间发回的,还怕朝廷不信,接连发了三次再加上后续的详细战报,把手上剩下的信鸽几乎都用尽了
这些消息结合起来,可以肯定地说,奢崇明和安邦彦的主力,已经在永宁之战中被朝廷大军歼灭
奢安之乱的彻底平定,只是时间问题
安邦彦已经确定死亡,奢崇明是否死亡虽然还有争议,却不可能掀起大乱子
无论水西安氏、还是永宁奢氏,经过这一战后,都没有能力再掀起大乱
这是朱由检在今年,收到的最好消息
也就正式的奏报没过来,否则朱由检一定会祭告太庙,告诉祖宗这个好消息——
也向世人宣告,自己登极一年后,又有了一项能拿出手的功绩
“好!好!好!”
“朱燮元打得真好,永宁之战,堪称西南奇捷!”
回到宫中看到徐本高发回的消息原文,还有锦衣卫整理的有关永宁之战的消息,朱由检连说了几个好字,为这个意外之喜而欢喜
并且对指挥这一战的朱燮元,彻底刮目相看——
这是真正的统帅之才,朝廷最需要的人材
虽然徐本高发回的消息中,提到了有关这次大捷的功劳争议
但是在朱由检看来,朱燮元的功劳却没什么好争的:
运筹帷幄的朱燮元,毫无疑问是第一功
正是他的调兵遣将,让奢安主力出来决战侯良柱和刘可训两人,不过是完成最后一击
虽然这最后一击称得上很漂亮,但是如果奢安主力不出来,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
所以朱由检把首功定为朱燮元,然后是侯良柱、刘可训,以及执行诱敌任务的许成名
甚至在他的心里,坚决执行诱敌任务的许成名,功劳还要更大点
只是侯良柱和刘可训以一万三千对十万,打得实在是太漂亮这样的功劳如果不赏,以后在打仗时就没有人奋勇争先
所以这两个人必须重赏,排在了功劳第二位
不过,对侯良柱和刘可训公然把斩杀安邦彦和奢崇明的功劳,放在儿子身上,他心中是十分不信的
不说有没有这么巧的事情,奢崇明是否死亡,还存在一些争议
这种有可能误导朝廷的事情,让朱由检很是不喜
他在内心里面,对两人打上了慎重使用的标签——
这种合起伙来欺骗皇帝的文武官员,他是不敢重用的两人若一直搭配,有可能成为藩镇
所以他心里已经打算把刘可训调离,侯良柱则留在西南,利用他这一战打下的威名,继续平定奢安之乱
至于朱燮元,朱由检打算把他从西南调过来
一是奢安主力已被消灭,不需要朱燮元这个统帅之才一直留在那里
二是朱由检觉得朱燮元对水西的策略有问题
即使要招降安位,也应该率领大军逼近,趁着水西安氏主力尽没的时机,把水西安氏的枝叶剪断
刚刚取胜就招降,有点太过草率了
万一安位果断降了,朝廷还怎么下手?
必须要趁此时机,对水西大部分地方改土归流,让水西安氏彻底丧失造反能力
再结合侯良柱对朱燮元的不服,已经摆在台面上的川兵和黔兵争功朱由检决定让朱燮元和许成名来到京城献俘,侯良柱留在西南作战
想好这些之后,朱由检召集袁可立等九卿和大学士,告知他们这件事
袁可立等大臣听到西南奇捷的消息后,先是有些不信继而在看到徐本高接连发回的消息后,承认这件事情为真——
如此详实的战报,还有人物、时间、地点,不像是编造出来的就算是飞鸽传书,同样能够采信
所以黄立极、袁可立、韩爌等大臣,齐声向皇帝贺喜
他们这些在朝堂上的大臣,都知道这场大捷对皇帝的意义
如果说抚察罕、招海寇的功绩,还有取巧成分的话平定奢安之乱,就是实打实的功绩
这场战事的主帅,是皇帝登极后坚持更换的甚至因此改动了丁忧制度,以便让朱燮元上任
朱燮元上任之后,皇帝更是赐下尚方宝剑,给了朱燮元全权
这才有了西南奇捷的回报,即将要平定奢安之乱
这向世人昭告着,当今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天子
而且这位天子麾下,有能征善战的将帅
可以说,这场大捷之后,皇帝的威望会进一步提升
无论是朝堂大臣还是地方官员,面对皇帝的命令时,都会更慎重些
西南奇捷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让他英明天子的名号,被更多的人承认
任谁面对这种天子的旨意,都要掂量一下自己
所以,了解这场战事意义的朝堂大臣,才对皇帝迫不及待地把朱燮元调回来,感到不可思议:
难道皇帝就不担心,朱燮元调走后西南战事出现反复,有损他的威信?
倾向于维持西南当前的局势,袁可立道:
“水西地形崎岖,寻常人摸清已经很难”
“彻底平定水西,仍旧需要朱燮元”
“臣恐这时候调换五省总督,会让战事反复”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
“朕也知道这一点,按理说不该把朱燮元这么快调过来”
“但是朝廷这边,确实需要他啊!”
“长城总督一职,现在还是由秦侍郎兼任”
“他的身体不好,再这样下去,朕担心会再次累坏”
“朱燮元立下大功,他在长城朕会更放心些!”
这让袁可立沉思起来,有些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事实上,蓟辽这一带长城防御有缺陷,几乎是有见识的大臣都知道的事情
孙承宗就不止一次指出,林丹汗这个人不能信任,不能指望他帮助大明守草原
今年建虏对察罕部兴安岭故地的劫掠,毫无疑问证明了这一点
林丹汗等人面对建虏劫掠祖地都不敢抵抗,谁敢相信他们在建虏进攻大明时,会下全力牵制
一旦建虏绕过宁锦防线,通过草原进攻蓟辽宣大一带的长城,整个京城都会受威胁
所以皇帝把长城总督空置、让兵部右侍郎秦士文兼任,才得到袁可立等人认同因为他们同样也担心,建虏绕过宁锦防线破关
如今皇帝要把朱燮元从西南调过来,担任长城总督,更加让人认识到,皇帝对长城防线的担心,以及对朱燮元的信任——
这是要把长城的防御重任,完全交给朱燮元
从西南升到京城附近,对于朱燮元来说是升官,阻拦的话有可能结仇再加上京城防御确实重要,袁可立一时无言
面对这个局面,大学士韩爌出言道:
“西南战局大势已定,纵然换上的人稍差,也影响不了大局”
“臣以为朱燮元可以调离,傅宗龙、袁崇焕二人,皆可承担重任”
推荐从傅宗龙和袁崇焕中,选择一人担任川贵五省总督
群臣交流之后,大体也是这个意见,朱由检遂下令道:
“朱燮元卸任川贵五省总督,以兵部尚书督师宣大、蓟辽等处长城边务,允许每月回京”
“川贵五省总督兼贵州巡抚一职,由提督傅宗龙接任”
“傅宗龙的提督一职,由云南巡抚袁崇焕兼任”
让内阁拟定旨意,调动三人职位
群臣看着韩爌,对他更是佩服这次调动提拔了他的学生袁崇焕不说,而且朱燮元进京,也分了袁可立的职权
毕竟皇帝说了,朱燮元是以兵部尚书身份督师,而且允许回京,可以到兵部管事
袁可立这个兵部尚书,职权又一次被分
这让明白其中微妙的大臣,如何不佩服韩爌
不过朱由检对袁可立还很是信任,丝毫没有故意打压他的意思,询问道:
“京城周边的总兵,现在有空缺吗?”
袁可立斟酌了一下,回道:
“昌平总兵郭钦,因为附逆被免”
“现由副总兵管参将事徐镇都署理,可以说在空缺”
朱由检当即下令道:
“贵州毕节等处总兵官许成名,调任昌平总兵”
“还有秦良玉的白杆兵,一并调到京城来”
“让朱燮元、刘可训、许成名、秦良玉等人挑选精兵进京,举行奏凯献俘大典”
决定举行一次盛大的典礼,好好振奋京城人心
也让世人知道,他这个皇帝的功绩
然后他又安排道:
“四川总兵侯良柱,加都督同知衔”
“荫一子金吾卫指挥同知,告诉他好好作战”
“若是能建几个新卫所,朕不吝世袭指挥使甚至世袭爵位”
“西南有功将士,皆可在新卫所当世官”
“世袭军官和世袭军士的赏赐标准,要告知前线将士”
这是对西南有功将士的封赏,也是他调回朱燮元的原因
如果按朱燮元的做法很快招降安位,如何奖赏平定奢安之乱的有功将士?
就是在水西再打上几年,朱由检也要开辟几个新卫所,封赏有功将士
不过对于侯良柱他不是没有警惕,在把刘可训调回京城之后,他想到之前自己赐下银印的援蜀参军副总兵江起龙,下令道:
“江起龙实任四川副总兵,让他辅佐侯良柱”
“选拔能臣担任护军都尉,不要再出现这种争功的事情”
然后又让群臣,对西南奇捷的有功人员,拟定相应赏赐
虽然大部分赏赐要等正式奏报传来,但是朱燮元、侯良柱、刘可训、许成名四人,功劳已经能基本确定
朱由检的意见,是为朱燮元荫子世袭指挥使,侯良柱荫子世袭指挥同知,刘可训、许成名荫子世袭指挥佥事
群臣对皇帝如此迫不及待地封赏朱燮元等人,略有一些不解毕竟正式的奏报没有传来,有些不合常理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在这时候泼冷水,向皇帝说这样的大捷不能封赏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群臣都明白了皇帝对兵事的重视尤其是紫阁功臣的名单出来后,更让群臣知道,想成为紫阁功臣最好的办法是立武勋
皇帝对朱燮元的封赏,可以看做对他们未来的赏赐
群臣但凡是想要立功受赏的,就不可能和他过不去
更何况,西南奇捷之后,朱燮元已经称得上紫阁功臣候选人未来他只要不犯大错,名列紫阁是大概率的事情
这样他的后裔,就可能成为一方诸侯
群臣面对这样的朱燮元,当然要尊重点
任何有关他的事,都要慎之又慎
否则就可能在朱燮元的传记里,成为反面人物甚至被朱家嫉恨,结下家族仇怨
这种没好处的事情,大部分官员是不会做的,这也是他们不反对皇帝调朱燮元进京的原因
诚意伯一个伯爵家族,就能在和东林党结怨后屹立不倒甚至被皇帝重用,成为长江提督
有封地的贵族后代,绝对更让人忌惮
因此这些赏赐,得到顺利下发
朱由检让大学士拟旨,催促朱燮元在交接西南事务后,一定尽快过来
毕竟按照历史,明年十月就是己巳之变如果交接得快,朱燮元能在明年初进京
这样他就有半年多的时间,熟悉长城防御
如果再晚一些,留给他整顿的时间就少了
面对建虏进犯的时候,有可能出现疏漏
随着崇祯二年的临近,对长城防御越来越重视的朱由检,迫切需要朱燮元尽快就任
提前了将近一年的西南奇捷,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把西南的精兵强将调过来并且让朱燮元这位统帅之才,负责长城防御
可以说,在经过一年多的运筹后,朱由检逐渐解决了四方的战乱让朝廷有了足够的精力,用于对付建虏
明年的己巳年,就是一个考验是像历史上那样遭到建虏入侵导致全局尽毁,还是防住建虏甚至展开反攻——
对于朱由检和大明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