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僵尸冯紫英,孤乃逍遥王
繁体版

第五十四章 一日娶下十三妃

    冯紫英接连发了几笔横财,便带着妻妾们,回到金陵城小住。

    作为隐形的世界首富,他对高宗及返回金陵城的勋贵故旧,极其出手大方,都送了厚礼。

    冯紫英给四王八公十二侯,以及亲朋,多则送上白银万两,少则数百两不等,弄得皆大欢喜。

    高宗皇帝专门请冯紫英喝茶。

    刚刚喝了几口,老头就笑骂上了:“你这狗才,在西伯利亚,为何只占据了一个峡谷?既然如此,朕就给你再赐婚,让你多生儿子,日后分家。”

    冯紫英刚刚要分辨,老头就继续骂道:“一万担海盐,三百八十万担小麦,解救了朕的燃眉之急,不赐你几个妃子,朕也别无他物。你先滚吧!待朕斟酌拟旨。”

    冯紫英前脚刚走出皇宫,僵尸大太监王承恩,就拿着墨迹未干的圣旨,说是去贾府宣旨。

    贾府大观园里,冯紫英事先搬运来的三百担海盐,贾代善正在招呼皇商薛潘,以及贾府的贾珍、贾琏,分头拿出去转手。

    如今金陵城物资匮乏,海盐可卖到七两银子一斤,还很抢手。

    一担银子要卖七百两银子,三百担可得银子二十一万两。

    薛潘利用自己家的铺面,将这些海盐很快销售一空,自己获利贰万两银子,交给贾代善十九万两。

    贾代善分给宁国府贾珍三万两银子;分给贾赦、贾政各三万两,贾琏一万两;自己留下九万两银子。

    王承恩先前已经来传了旨意:荣国府贾赦庶女贾迎春、贾政庶女贾探春,赐婚冯紫英,三日内完婚......

    冯紫英惊呼:这老头,硬是要逼着俺在西伯利亚开疆拓土啊!

    人情练达的贾母,从王熙凤那里了解到,冯紫英前面所娶的蓝月儿、史湘云、贾元春、如其其格、贾惜春都是在军中草率完婚。

    且贾惜春因为年纪小,并没有圆房,且没有举行婚礼;除开如其其格其外的七甲郡主,亦是如此。

    她便吩咐王熙凤道:“你去如此安排......”

    第二日,僵尸军用鬼轿、鬼车,从辽东接来了老冯头、秦灵儿。

    又接来大宁城西伯利亚七王。

    就连隐居铁围山的褚英太子,也被请了过来。

    四王八公十二侯及满朝勋贵,史湘云的叔父婶婶,无不应邀前来贺喜。

    这一日,原忠顺亲王府,如今的韭菜王府,数百奴仆张灯结彩,将婚礼筹办得既热闹体面,又不大事铺排。

    婚礼现场,十分别致。

    贾府四姐妹、蓝月儿、史湘云、七甲郡主都身穿大红诰命朝服,头上带着红纱,一起和冯紫英叩拜天地父母。

    算是变相给贾元春等补办婚礼。

    王熙凤、云儿、孙总管、陈总督,也身穿绯红朝服,随冯紫英跪拜了老冯头夫妇。

    冯唐想起王熙凤、云儿当日之事,心里不禁有些愧疚,悄悄多秦灵儿说道:“日后要给这二女一个名分才好!”

    贾府里同样是操办宴席,热闹非凡,只是和韭菜王府晚开一个时辰。

    这边的宾客们吃过了冯紫英的喜酒,又去贾府贺喜。

    高宗皇帝派了大太监王承恩,分别来到冯府、贾府宣旨庆贺。

    在后堂,王承恩悄悄对冯紫英禀道:“主人,万岁爷打定心思,要给你广纳妃,激励你去开疆拓土。如今又物色了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李纨、贾代善老大人的外孙女林黛玉——”

    冯紫英激动得跳起来道:“我的个乖乖,还叫人活不?”

    王承恩笑道:“你不纸醉金迷,妻妾成群,圣人不安心!”

    此时,高宗皇帝的御书房,十几名大臣同时来递弹劾奏章,正火药味十足。

    首辅大臣、内阁大学士钱越禀道:“这冯紫英,私自任命了王妃为官,并秘密派了僵尸军,前往东南、西南、西北发展势力,既未报备吏部,也未请示兵!。”

    秉笔太监黄乾也跟着拱火:“三年之后,我大周将被僵尸军所掌控!”

    高宗权衡一番,下旨:命冯紫英派遣僵尸军,前往大周东南、西南、西北缴匪平叛......

    秉笔太监黄乾,亲自道冯府,当着来庆贺的大臣们宣旨。

    并加封十三名王妃,皆为王府三品长史,共掌僵尸军大权,算是顺了冯紫英的意愿。

    席终人散,冯紫英与身穿大红朝服的十三王妃及王熙凤、云儿说道:“物极必反,月盈而亏,朝廷始终防着我冯家坐大。金陵虽好,不是久居之地,我等数日后,便返回领地。”

    贾元春便命孙总管,去通知贾府,装修一下大观园里的家庙。

    日后省亲时,王妃们都去家庙念经吃斋,冯紫英便去贾府的清虚观里打坐修炼。

    贾元春正要安排几名姐妹,今夜和冯紫英洞房。

    冯紫英接连摇头道:“她们都还不到十五岁,日后再说吧!”

    可是,又不能冷落了这些小姐妹。

    没办法,冯紫英命令厨下,烤了三只全羊,又煮了三个羊杂火锅,和一众的妻妾,打了一夜的马吊牌,也就是早期的麻将。

    如其其格为人豪放,建议打输了的脱衣服。

    结果冯紫英输得只剩一条内裤,光着膀子打到天亮。

    第二日一早,冯紫英便预备了些礼物,带着十几名太监,来到金陵城外清虚观,拜见老丈人贾敬。

    这贾敬身材清瘦,身穿紫色道袍,头戴太平冠。

    贾敬见冯紫英一表人才,又是故人之子,便带到后堂寒暄。

    贾敬警惕地看看门外,当即问道:“听说小王爷在西伯利亚广有领地,不知打算何时回去经营事务?”

    冯紫英答道:“只因元春等姐妹,在宁荣二府住惯了的。小婿想等他们小住半月,再回西伯利亚。”

    贾敬摇摇头道:“金陵城乃是水深火热之地,三两年内,江南、辽东倭寇尚在,内地叛乱未除,小王爷尚无大险。”

    看来,这贾珍、贾惜春兄妹俩的老父亲,原来是个识时务的俊杰。

    冯紫英道:“小婿也权衡过了,家父隐于朝堂,麾下并无朝廷一兵一卒。只要小婿平日在京则勤于修道,离国则开疆拓土,朝廷或许暂时不会过于猜忌。”

    贾敬冷笑道:“朝廷的猜忌一直都很重!要不然令尊也不会闲置,你更是会被纳入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