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神探
繁体版

34.一桩白骨案

    由于已经在原地站了很长时间,加上老宣的体态又比较臃肿,他用衬衣当扇子,不住地扇那脸上的汗水。

    黄若竹忙活了半天,最后也站起身来,无奈地摇了摇头。

    老宣转过身来,拍了拍周正的肩膀:“年轻人,你立功的机会来了,白骨案,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是又要排查无数人吧?师父,您的饼我可不吃。”

    “话不能这么说啊,周正,我这么大年纪,白骨案都是没有遇到过几次。有了这次经验,你以后就是专家了。”

    周正尴尬地笑笑,师父看来是在为他自己的躺平提前布局了。

    不过,看得出来,这种时候,他的内心总是有些愧疚,毕竟他还没有忘记,给自己找个锻炼新人的理由开脱。

    “师父,你说这跟大山脚镇里的杀人案,会不会是同一个凶手所为?”

    “不好说啊,这俩人死得有点久了。目前看来,什么状况,都有可能。”

    周正再次观察了现场,尸体发现的地点,距离最近的山路,都有500多米远。

    两具尸体放置的位置,被低矮的树木掩盖,如果不是由于这次搜山,很容易被人们忽略掉。

    这里是林场的边缘地带,根据周边群众介绍,由于位置比较荒凉,所以过去一直是乱葬岗。

    遇到客死异乡的乞丐、早夭的儿童、无钱下葬的孤寡老人,周围村子的村民大多都拖到这附近,进行简单的掩埋。

    久而久之,按照迷信的说法,都觉得这里阴气太重。

    除了护林员以外,平时村民都绕着走。

    所以,想必凶手就是看准了这一点,选择在这里进行杀人或是抛尸。

    “师父,你感觉这是第一现场吗?”

    “还是不好说,只有等技术科的同志们回答你这个问题吧。”

    老宣对着黄若竹眨了眨眼。

    现在的刑侦,已经跟他那个时代,完全不一样了。

    “我记得90年代,我刚刚参加工作那会,有一次,去部里培训。”

    “公安部吗,师父?”周正问。

    老宣点了点头:“当时给我们培训的专家就说,我们那时候命案的破案率,实际不到60%。”

    “60%?这么低?”

    “你以为呢?所以那时候老刑警特别吃香,遇到大案要案,省上派下来个专家,我们都当神仙一样供着。”

    “所以,那时候破案主要靠经验?”

    “是的,主要靠经验。当时哪儿有监控录像、DNA这些技术啊?最开始要做DNA,还得送到美国去。”

    “那您觉得,后来主要是什么原因,把破案率给提上去了?”

    “当然是科技,这几年不仅仅是破案率提升,犯罪率也一个劲往下降。”

    “那现在命案的破案率到多少了?”

    “年轻人,没事儿多看看《人民警察报》,了解一下天下大势,99%往上。”

    “我这不天天要出现场,扑在在案子上吗。老苟的周报,我都还欠了一大堆呢。”

    “没办法,你们这一代人太多了,所以各行各业都卷,破不了案子,就只有人折腾人。周报,就是拿来让你装作自己很努力用的。”

    “师父,咱们局,以前一直挤压下来没破的案子多吗?”

    “多,我这里都好多呢。这一件案子结了后,我跟老苟说,让你参与进来,把以前的悬案都弄一弄,说不定年轻人有新的思路。”

    “好啊,师父,我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

    现在,两个案子的目光都投到了技术科,等待科学提供新的突破点。

    2天后,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DNA实验室。

    经过加班加点,检查报告被赶了出来,放在专案组的会议桌上。

    关键信息有两条:

    1.在废弃房屋发现的毛发里,未发现人类DNA,根据进一步检验,这些毛发属于人造材料;

    2.提取到前山发现两具尸体的DNA,证明两人具有亲缘关系。

    “人造材料?”看到报告的周正疑惑了:“莫非,这不是嫌疑人掉下的头发?”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山脚镇发生的凶杀案,线索就再一次中断了。”老宣说道。

    “究竟是什么样的凶手,可以没有让我们掌握任何痕迹?这太反常了。”

    “是啊,这凶手也太厉害了吧?”

    DNA没有带来凶手新的信息,反而让案子更加扑朔迷离。

    会议室的氛围陷入了死一样的沉寂。

    最后,苟队长拍板了:“先不并案,按照两个案子分开调查。吴芳遇害的案子,由周正继续查;老宣,你就先查前山林场这两具尸体,争取快速确定尸源。”

    这个安排,多少也体现出周正在苟队心中地位的直线上升。

    挨骂归挨骂,可周正现在在队里,终归是可以跟老宣一样,独挡一面的刑警了。

    下班以后,老宣在回家的车上,点燃了一支烟。

    还有10年,他就可以退休了,躺平归躺平,徒弟的进步还是让自己有了紧迫感。

    就像之前爆炸案中电路板的鉴定一样,他感觉自己有些跟不上现在的技术进步了。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作《老无所依》。

    老宣觉得自己特别像里边的探长,面对凶手时的无能为力,让他的内心非常困惑,由于怀疑自己跟不上时代,最后选择提前退休。

    年近50,还没有脱离一线的他,近几年的确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理论上说,在体制内的职场,到一定年纪,一定要往上走,否则就会落入老宣此时的窘境。

    20多岁,你可以天天跑现场、去排查、去抓人。

    可到40多岁,还跟一群小年轻干这些,就多少就显得有些掉范儿了。

    再往后,发觉请教自己的小年轻越来越小,干这些搬砖的活儿还干不过小年轻了。

    那时,才是最尴尬的时候。

    体制内的潜规则是,年纪大就一定要想办法去干一些低技术含量、轻松、体面的活儿。

    最好去念稿子,向更大的领导汇报工作。

    可现实中,这些岗位往往是被领导垄断的。

    残酷的现实是:没有权力的加成,所有的职业规划,都是空谈。

    老宣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