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神探
繁体版

60.囚徒困境

    危北县,李华家旧楼。

    李辉请了道士,在这里作了一场法事,想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杀害他们的凶手已经找到了。

    正好,周正来现场补一些证据,跟李辉不期而遇。

    这时,李辉的法事已经做完,他认出了周正。

    一时间,五味杂陈,这些年对亲人的思念,对回忆的恐惧,对未来的彷徨,对生活的不安……纷纷涌上心头。

    情绪激动之下,他竟给周正跪了下来。

    “青天啊,青天……”

    周正赶紧把李辉扶了起来。

    可李辉哭得愈发厉害。

    想不到什么安慰的话,周正干脆把他紧紧抱在怀里。

    普通百姓,只有个朴素的愿望:公平和正义。

    所以为官一方也好,维护安全也罢,在他们看来,都是“青天”。

    时至今日,前往包公祠祭拜的游客也仍然络绎不绝,甚至,经常有人泣不成声。

    “李辉,你爸妈在天上看到你现在的样子,他们很骄傲,知道吗?”周正扶着李辉的肩膀,说道。

    李辉浑身颤抖着,一直说个不停。

    “那天以后,我再也不敢回这里了,十四年了,十四年啊警官。”

    “出事后那几天晚上,我门都不敢出,一直在角落里,用被子裹住整个身体,这样足足呆了一周,整整一周。”

    “人家的童年都是玩具、好吃的、好穿的,我连童年两个字都不敢提,一提,就想起那天晚上……”

    “我经常做噩梦,梦里面当时的场景一直都会再现,还梦到我爸妈在哭。”

    “我长大以后任何人都不敢信任,所有苦难,都是一个人扛,警官你能理解吗?”

    “我经常跑到爸妈的坟前哭,一哭就是一整天,要么天黑了才回来,要么就只有我外婆劝我回来。”

    周正不禁眼眶也湿润了,他说:“李辉,正因为如此,你更要坚强,为了让你爸妈放心,懂吗?”

    李辉点了点头。

    童年失去双亲的剧痛,在他的心脏里插上了一根钉子,这个曾经开朗快乐的小孩,后来变得少言寡语、唯唯诺诺。

    此时,他释放了。

    可未来他又会如何,谁也不好说。

    当晚,周正回到了家中。

    本来势如破竹地搞定了一个案子,周正现在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周正的父母普普通通,但好在工作稳定,一生中波澜不惊也把周正给养大成人。

    做刑警以前,他会觉得这对所有人都是理所应当的。

    可做刑警以后,他发现,世界上所有的边界条件,都会在自己这里汇聚,被生父杀害的姐弟如此,失去父母的李辉也是如此。

    见得多了,他愈发觉得自己很幸运。

    “也许你平平凡凡的当下,正是很多人触不可及的永远。”

    周正的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他又到了一杯水,喝下抗焦虑的药物。

    台灯下,他拿出一本书读起来来。

    这本书是《博弈论》。

    “囚徒困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徒困境的场景是:两个共犯被警察分别关押,他们无法相互沟通。

    理论上,如果他们彼此合作,相互包庇对方,最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无罪开释)。

    但在实际中,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情况却很难达到。

    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囚徒往往会出卖另一方。

    一方面,这是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

    另外一方面,也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

    毕竟,同伙把自己招出来也可为他带来利益。

    因此,在互相不信任的情况下,90%以上的人会选择出卖对方。

    于是,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彼此出卖,违反了最佳共同利益。

    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关上了书,敏感的周正感慨颇多。

    刚刚审讯的吕光和刘毅,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如果他们不是分批落网,或者他们在被抓以后相互信任,绝不出卖对方,那这个案子,还能破吗?

    吕光在第一时间就选择了出卖刘毅,把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刘毅身上。

    刘毅当然不肯独自认下所有,他便反击式的揭发了吕光的杀人事实。

    最终的结果,两人都被判处了死刑。

    周正发现,自己跟黄若竹,也正是这样的囚徒吗?

    两年前,对大家最好的选择是,两人彼此包容,多多沟通,走到一起,组成家庭。

    黄若竹,成了那个最先出卖队友的囚徒。

    她为了事业,和潜在更成熟的对象,不告而别。

    而周正也负气式地,开始接触安琪。

    最终的结果是,黄若竹年过30,还没找到另一半;周正虽然跟安琪走得很近,却仍不时想念着黄若竹。

    爱情的牢笼,也造就了典型的“囚徒困境”。

    周正捂住自己的头,他理不清任何头绪。

    槟城第四中学。

    “叮铃铃……”

    “请所有考生停止答题,考试结束!”

    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完中考的学生们,带着不同的表情,从校门口走出。

    “宣萱,这边……”在人群中,老宣认出了自己的女儿。

    “考得怎么样?”

    “挺好的,爸爸。”老宣的女儿答道。

    “就知道我的女儿厉害,看来,你妈天天逼你学习,没有白忙活!”

    “爸,都考完啦……”

    “好的,今天我们轻松,吃好的去。”

    学校门口,上千学生密密麻麻地在人行道跟前慢慢散开。

    他们,也是众多的囚徒。

    一个人报补习班,天天努力学习,能提高分数。

    一群人报补习班,天天努力学习,结果提高了分数线。

    贬值的,只有“努力学习”这件事情本身。

    当然,他们中的一些幸运儿,会成为赢家,进入更好的学校,以后找到体面且高薪的工作。

    但他又会进入另一个牢笼,那是写字楼的格子间。

    到时候,他会再次“出卖同伙”。

    某一天晚上,他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加班到10点下班。

    第二天,就有更多的人,在10点下班。

    一周以后,整个公司不约而同地,在10点下班。

    终究,槟城成了一个最大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