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善后
宣德皇帝赶了两天两夜的路,终于抵达了太康县范围。
此时已经是将近七月底的时节了,按理说,已经是到了春小麦收割之时。
可是宣德皇帝一路过来从开封府到其下的太康县,完全看不到任何春小麦收割的迹象,或者说根本就没得收。
土地基本上就没有干燥一点的,全部都被水给泡着,映入眼帘全部都是湿答答的泥土,太阳的光芒好似驱逐不了百姓内心深处的阴霾。
田野里面,原本应该有着饱满的春小麦和趁着早上凉快之时赶紧拿起镰刀收割田野里的小麦忙着农活的农民。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有的,只是偶尔能见到几棵树木,其余的全部被水流冲断,庄稼消失的无影无踪。
剩下的,只有被水所覆盖的小池塘。
一大片的农田变化成了小池塘让人看着触目惊心。
这是宣德皇帝对太康县,或者说河南开封水灾最直接的感受。
然而造成这一切的情景,宣德皇帝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
人类在大自然灾难面前始终是渺小让蝼蚁!
河南开封水灾发生之时,开封府知府祁有山,便已经组织过百姓暂时撤离进城市,或是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自救。
黄河上涨河水淹没两岸无数农田,无数房屋建筑被河水冲走。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人怎么能跑得过河水的冲来的速度。
无数的百姓,农作,物房屋建筑被冲走,冲毁。
农民辛苦劳动一年的收获颗粒无收,现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真正的一无所有,破产的家庭数不胜数。
开封府知府祁有山也放弃了硬扛的想法,干脆向朝廷上报请求救援物资。
宣德皇帝命令锦衣卫去太康县探查真实的情况,自己则是装扮成了富家公子模样率领着小福贵等人去往城外受灾的村庄探查一般。
宣德皇帝一行人刚刚来到村口,就被村民发现了。
村民见到宣德皇帝一行人顿时脸色就难看了起来,一人不知从何处拿出来了铜锣,大力的敲了起来。
村庄内的村民们听到敲锣声,纷纷拿起从泥土里挖出来的农具赶了过来。
一群人乌泱泱的来到村口,随行的锦衣卫见状大声道:“保护公子,吩咐抽出刀来,把宣德皇帝护卫在中间。”
村民族们看向宣德皇帝一行人脸色不善,宣德皇帝此时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个村的村民看见自己一行人后有这么大的反应。
宣德皇帝出声说道:“各位乡亲们,我们是从京都而来的,打算南下,途中听闻河南开封府发生了水灾,特意前来查看一般!”
村民听到后稍微放松了一下紧张的神情,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
拄着拐杖说道:“你们真的是从京都那边来的?不是开封府本地人?”
宣德皇帝把前方的锦衣卫给挥退两边,露出和善的笑容说道:“老人家,本公子骗你们有什么好处?”
况且你们仔细听一听,就知道我们的口音不是开封府这里的。”
老人听后,仔细回想着宣德皇帝的口音,再抬头看一看其穿着打扮确实不像是本地之人。
老人点了点头,道:“公子还真是外地之人,公子误怪,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老人转头向着身后的村民说道:“没事了,大家都散开吧!”
宣德皇帝说道:“老人家,这其中有什么难言之隐吗?不妨说出来给本公子听一听,说不定本公子可以帮助一二。”
宣德皇帝扯了个身份说道:“家父乃是朝廷御史,老人家如果遇到什么不公之事尽可告诉于本公子,本公子一向是与罪恶不共戴天。”
老人家听到宣德皇帝话后,眼睛里充满了丝丝希望,说道:“如果公子能帮助我们,那公子你就是我们这个村的大恩人啊!”
小福贵也出声帮腔说道:“老人家,我家公子品行端正,不会让你失望的。”
老人家叹了一口气,说道:“公子不知啊!我们这边今年受到水灾,田野颗粒无收,本来还指望官府镇灾粮食渡过难关。”
可是去领取官府发放的米粥却是一碗浑水,碗里米粒都没有几粒。”
这根本就不是米粥,不过是往水中加一些米粒的汤而已。
我们不愤,纷纷要求施粥官员按照镇灾要求,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着不渗。
可是官员却说我们意图扰乱秩序,屈打我们离开,旁边李村小伙子不愤便和其扭打起来,被关押进狱中。
宣德皇帝道:“皇上得知开封府遭到水灾后,第一时间就命令官员镇灾了。还有免去开封府税收,这些官员真是胆大包天啊!”
老人家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城中百姓饿及了乘着黑夜,冲入粮仓想偷一些粮食吃,被看守发现了用刀砍死砍伤几十人。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百姓,百姓眼见活不下去了便拼命起来。”
依靠人数众多把看守杀光,打开粮库却是发现里面只有几百斤米连一千斤都不到。
消息迅速扩散开来,这时商人,世家纷纷派人出来宣传,说可以借钱借粮和种子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利息不多。
这些商人和世家把官府拉出来作证,利息很低我们一时不查就借了一些钱粮回来!
可是“他们”却是翻脸不认人,利滚利没有几天就翻了几倍。
见我们还不起,让我们卖地,卖儿女给他们做家奴,我们不肯便派恶霸前来强行拿人,村里好几户人家妻离子散了。
我们迫不得已把村民组织起来,保卫我们的村子。
宣德皇帝越听脸色越阴沉,听到最后脸黑如锅底,此时内心深处已经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怒火。
可还是强压下内心的怒火,道:“你们去官府那里反应此事了吗?”
老人道:“我们都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了。可是官府就是各种理由推脱,说会派人去调查的。”
左等右等都不见官府之人,他们肯定是收了那些人的钱了。这才这么袒护这些人。”
公子你看那,说着指了指大柳树下面坐着的一位老人家道:“村长一家就是这样被害的家破人亡的。”
宣德皇帝一路走过来,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
好像每个村子的村头,总是有那么一棵或者两棵仿佛迎客松一般的大柳树一样,每个村子的场上也总有那么一座磨盘子,用来碾面子或者玉米用。
不知道是怎么全国统一的。
宣德皇帝顺着老人家指的方向看了过去,村口有着一颗大柳树,柳树底下坐着一位白发苍苍,佝偻着身子的老人。
一动不动的坐着双眼呆呆的望着远方,老人家和宣德皇帝来到身前停下。
而这位村长双眼还是呆呆的看着望着远方,都未成理会两人的到来。
老人家说道:公子,这是我村的村长,儿子借了潘家的钱,被这些恶霸半夜闯进家来,强行绑走了已经怀孕的儿媳。”
儿子阻拦着被这些恶霸打断了双腿,,村长为了儿媳以及肚子里未出生的孙子,想尽办法筹钱去俗回来儿媳。
给这些恶霸还了钱,才肯放回来儿媳。
村子里的人听到呐喊声后,赶紧放下手里的话,拿起木棍农具向着村口这里赶了过来。
宣德皇帝听到后面传来一片喝骂声,转过了头看向后面就见到一群人气势汹汹的走了过来,像极了香港那些古惑仔。
一个个的手里拿着狼牙棒,砍刀,走起路来嚣张的不行,一副天老大己老二的模样。
这群人走到了跟前,见到宣德皇帝一行人气势不凡,看见其中的宣德皇帝一副贵族少爷穿扮,气势不免弱了三分。
这群人领头的是一名光头大汉,拿着砍刀对着宣德皇帝拱了拱手,说道:“不知这位公子是那家的少爷,来此地有何贵干啊?”
宣德皇帝反问道:“你是属于哪家之人?”
光头大汉看了看宣德皇帝以及一众锦衣卫见其不凡,道:“我们是归李家管的!”
你们还有那家之人参与此事?
光头大汉听到后反应了过来,眼前这一行人是外地之人,不是本地人随及脸色就变回来原本那嚣张跋扈的神态。
对着宣德皇帝骂道:“滚一边去,本大爷奉劝你不要插手进来,这里不是你一个富家公子能参与进来的。”
宣德皇帝眯着眼说道:“本公子要是硬要插手进来呢?”
光头大汉眼神不善的看着宣德皇帝一行人,说道:“那本大爷就只能教教你怎么做人了。兄弟们上,给他点颜色瞧一瞧!”
恶霸们闻言拿起砍刀就朝着宣德皇帝方向冲了过来。
宣德皇帝看见恶霸他们竟然胆大包天,于是对着一旁的锦衣卫们说道:“留下那个光头大汉,其余人全部杀了。”
留着这些恶霸也是祸害百姓以及浪费粮食,锦衣卫们应了一声,则是纷纷抽出刀来,迎接了上去。
战斗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这些地痞流氓恶霸完全不是锦衣卫的对手。
都不到五分钟,这些恶霸全部倒在了血泊当中。
只留下领头的那个光头大汉,孤零零的一个人站在原地发愣。
直到锦衣卫把他双手向后架了起来,这领头的光头大汗这才如梦初醒,慌慌张张的求饶道:“公子,别杀我!,公子,别杀我!我眼睛瞎了,有眼不识泰山。”
我就是一个屁,求求公子高抬贵手把我放了吧!
说着说着两腿之间留下了不明液体!
此刻正值中午一点,阳光正毒,照射在光头大汉的头上,闪闪发亮。
光头大汉此刻全身都感觉不到太阳的炽热只有无尽的寒意。
锦衣卫架着光头大汉来到了宣德皇帝面前,宣德皇帝说道:“放了你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你把这牵扯进来的所有商人,世家,官员全部说出来,本公子就饶你一命。放你离开。”
“不然你的下场就是和你的手下一样魂归地府。”
老人家这时从愣神中回过神来,上前说道:“公子,你糊涂啊。你怎么把他这些恶霸给杀了。”“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
要是被他们发现你会走不出去,这个县城的。
公子你还是赶紧离开吧!
宣德皇帝笑了笑说道:“老人家放心,这天底下还没有人能光明正大的取走本公子的性命!”
老人听到后,内心道:“这个公子怕不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啊!说话口气这么大!”
不过嘴上还是劝着宣德皇帝赶紧离开!
宣德皇帝看出这老人家是真心关心自己,道:“老人家如果本公子就这样子的离开了。”
“他们找不到本公子宣泄怒火,那他们只能找你以及村子里面的村民来宣泄怒火了。”
老人家顿时愣住了。
宣德皇帝转过了头看向光头大汉,道:“想清楚了吗?是想活着还是想下去陪一陪你的兄弟们!”
光头大汉内心暗骂,有病啊!
谁他妈的,没事想去地府啊!
心里默默地说道:“东家不好意思了啊!要是现在不说的话,自己怕是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光头大汉赶紧出声说道:“公子,我说别杀我。公子,我说别杀我。”
宣德皇帝示意锦衣卫带光头大汉下去审问,锦衣卫应诺了一声,带着光头大汉到一旁的小树林中。
锦衣卫早就想好好地给光头大汉上刑了,胆子这么大敢骂皇上!
今天不拔下一层皮就算是锦衣卫们输,锦衣卫看着光头大汉眼神莫名!
光头大汉看见锦衣卫看向自己的眼神不怀好意,急忙开口求饶,锦衣卫们不理会其求饶声!
直接带进小树林里,不一会儿就传递出来一声声欺厉的惨叫声。
老人家听着这惨叫声,浑身打了个激灵,内心道:“看来恶人还需恶人磨啊!”
宣德皇帝说道:“老人家,你们村子里的人都借了谁的钱粮?”
老人家回答道:“太康县可以借贷的有五大家族,以及商盟里的八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