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无限
繁体版

第一百零七章 云开月色终须明(7)

    “渡口袁军想来粮草已尽,正杀马为食。”荀彧嘴角翘起,“各地乡勇抓捕到的袁军也已接近三万,正陆续押往濮阳。”

    “隔上两日,就可派人去劝降了。”对于袁绍虎头蛇尾的表现,刘驹很满意“就是不知沮公与和一众将领会如何做?”

    “士气低落,军心已散。”荀彧笑道:“除了投降我军,才可保全性命,我看韩猛、朱灵等人,并非昔日五百壮士也。”

    “好,”刘驹站起身,活动着筋骨,“传命全军,加强戒备,勿要放走一个袁军士卒。”

    正在这时,大帐外亲兵报告:陈公台先生与太史子义将军领兵来到。

    刘驹、荀彧两人相视大笑,一起出营迎接。

    邺城是袁绍的大本营,历经数年的经营,可谓是固若金汤。当年曹操围攻邺城,用了七个月的时间,若不是审配的侄子审荣做了曹操的内应,恐怕还会支撑一段时间。

    袁绍回到邺城后,听闻赵云、张燕已经大败焦触、张南,顾不得责罚袁谭,随即下令审配负责邺城的防御,接着连连发出命令,让邯郸、廮陶两地守军派出援兵南下。

    赵云、张燕距离邺城三十里下寨,两家营寨相隔五里,可以互通消息,互相援助,也能护住通往荡阴的官道。

    乐进去年冬天就跟赵云做了调换,坐镇彭城,以尹礼、昌豨为副手,手下人马三万,由于处在袁术、吕布地盘的近处,防守十分谨慎。

    这日接到细作探听到的消息,不由得紧皱眉头,原来吕布答应了袁术的求亲,两家已经结为儿女亲家。饿狼在侧,乐进不敢怠慢,急忙飞报刘驹,同时巡视地方,加强戒备。

    眼看着三日时间已到,荀彧自告奋勇前往袁军大寨招降,刘驹欣然答应。

    沮授跟朱灵早已达成默契,闻听荀彧前来,早已猜到来意,于是招呼韩猛、高干一起来见。

    沮授作为监军,地位最高,等荀彧落座后,直接说道:“文若不畏酷热,来我大寨,必有以教我?”

    看着袁军中消沉的几个主事者,荀彧微微一笑,令人如沐春风,“诸位皆是河北干城,闻名久矣。今两家相持多日,士卒疲敝,不知有何打算?”

    高干愤然说道:“贵军让出河水通道,使我大军顺利北返,可否?”

    “这有何不可?”荀彧笑道:“既便水军战船撤离,只怕诸位也回不到河北了。”

    韩猛冷笑一声,“文若何出此言?”

    “邺城被围,”荀彧指着邺城方向,“子龙与张燕两位将军指挥大军,以霹雳车抛射震天雷,已经夺了西门,现正往城中推进。袁冀州自顾尚且不暇,请问如何安排人手,接应你等过河?”

    韩猛登时语塞。

    高干说道:“邺城向为河北坚城,岂是可轻易攻破?文若刚才所言,不过一面之词而。”

    “公与,”荀彧不反驳高干的话,反问沮授,“河水中虽有我军战船游弋,但河北消息当是阻断不得,不知可有最新消息到来?”

    ‘已经是弃子了,何来消息?’沮授嘴里却往袁家脸上抹粉,“只因贵军战船游弋河水中,消息到的断断续续。已是三日未收到任何消息了。”

    “原来如此,”荀彧不再追问,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沮授说道:“我这儿倒有邺城最新军情的消息,公与不妨一看。”

    沮授接过来,打开看时,却是赵云呈报给刘驹的最新消息,与荀彧说的一点不差。沮授看完,随手递给高干。

    高干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心中已经承认事实,嘴上却依旧不认账,“只凭一页纸,如何证实邺城已破?”

    “既是如此,”荀彧对高干说道:“元才可渡河北上,便知详情。只是不知渡口大军可有时间等待元才回转?”

    这下戳中了高干的痛脚,军中缺粮,假如自己真的能够离开,不等赶回,恐怕全军已经投降。不过,趁机离开,再回河北,自家的舅父也不会对自己怎么样吧?想到这儿,对荀彧说道:“好,我便过河一探究竟。”

    荀彧对沮授说道:“烦借公与书案一用。”说着走到书案边,信手写了一张便条,盖上自己的私印,递给高干,“元才凭此去河北,我水军绝不会阻拦。”

    看了一眼便条,高干郑重的对沮授等一抱拳,“三日之内,我一定赶回。诸位多多保重。”

    目送高干离去,荀彧面色变得凝重,“公与、两位将军,不知军中粮草可支撑得三日否?”

    已经断粮三天了,全靠着杀马为食才熬到今天,再等三日,整个军营到时候恐怕没有一个能站立的人了。荀文若你这话让我等如何人回答?

    见三人面面相觑,沉默不答,荀彧接着说道:“沮公与河北智者,韩、朱两位将军勇猛无双,我主慕大名久矣,今日前来,只望三位早来我主麾下效力,则大汉重兴有望,万民免受涂炭。”

    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沮授与朱灵看向韩猛。韩猛黑着脸,沉思一会,小声说道:“公与、文博,当此境地,还是降了吧?”

    沮授、朱灵心中大喜,脸上却是一副难过的要死的样子,“为了保全十万儿郎,那就降了?”

    “降了。”韩猛很肯定的点头,“只是不知刘千里如何对待我等?”

    这是每一个想投降的人最想知道的结果,荀彧在一旁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张郃、高览两位将军自降了我主,麾下人马未动,且委以重任,驻守濮阳。”

    让两个刚刚投靠过来的降将负责濮阳的防御,这得是多宽广的胸怀才能做到?跟随这样的主子混,前途自然是难以限量。沮授三人再不迟疑,一起躬身施礼说道:“我等愿降左将军。”

    三位军中大佬几句话,决定了十万大军的前途,接下来就是商量细节问题了。

    三日后,高干没有回转河南,十万降军业已得到了妥善安置,刘驹、荀彧在三千虎卫和太史慈三千精骑的保护下,渡河北上,赶往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