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无限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五章 半壁江山且在手(10)

    考虑到西凉铁骑天下驰名,经商议后,决定以张辽为主将,征调五千左右的骑兵精锐,再加上三万步卒,足以平定关中。至于将领方面,关羽、张飞二人闲着也是闲着,再调张郃北上,可算是豪华阵容了。

    半个月后,六十艏楼船,艨艟、斗舰、大舡、走舸各数十艘,密密麻麻排列在了白马渡口。

    麦收过去两月有余,除了百姓们上交的粮食外,各地官府购买的小麦也陆续运到了白马。

    楼船运兵,大舡装运粮草,走舸侦查,艨艟、斗舰护航。

    白马渡口虽大,也只能同时停靠十艏左右的大船。骑兵上船后,张辽下令先行,于是在五艏斗舰的护卫下,率先向着黄河上游驶去。

    燥热的干风经过河水的湿润,变得柔和了许多。贾诩、刘晔、张郃三人迎风而立,站在第一艘楼船上,前方两艘斗舰劈波斩浪,左右黄河大堤高耸,后面二十多艘楼船跟随。

    看着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御风而行,贾诩不由心生感慨,既震惊于刘驹的强大,也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选错了道路。

    “文和先生,儁乂将军,”刘晔年轻,又是第一次乘坐这么大的楼船,一时兴奋的难以自抑,忍不住豪情大发,信口说道:“有此大船,足以横行四海矣。”

    “子扬身在淮南,”贾诩看着眼前这个心思跳脱的年轻人,不由得问道:“郑宝称雄巢湖,不知有何依仗?”

    “咦?”刘晔惊奇的看着老神在在的贾诩,“先生远在长安,竟也知晓郑宝此人?”

    “子扬,”张郃已过而立,为人沉稳多了,见刘晔竟然问出这么幼稚的问题,贾诩不方便说,只好自己出面释疑,“文和先生久在朝堂,天下事岂能瞒得了他的耳目?”

    刘晔一拍脑门,自嘲一笑说道:“是我孟浪了。郑宝占据巢湖,手下八千余人,水军战船多是些斗舰、走舸、赤马舟之类的小船,就是运送物资的大舡也是小了许多,每船运粮不过一两千石。”

    “呵呵,”贾诩笑了笑,“人称郑宝无人能制,原来不过如此。”

    “是啊,是啊,”刘晔附和说道:“如有三十艘楼船,足可覆灭郑宝。”

    就这样三人说说笑笑,十余日后,风陵渡在望。

    张济早就收到贾诩派人送来的消息,与张绣一起正站在渡口迎接。

    贾诩三人下的船来,与张济叔侄略作寒暄,便立即指挥骑兵下船。

    五千骑兵,连人加马,大半天才下完。骑兵都是旱鸭子,在船上晃了这么久,双脚刚站上地面,几乎大半的人头晕眼花恶心,一霎时,风陵渡口的地面上臭气熏天。

    好在张济早有安排,就在渡口南面的地面上让手下士卒扎好了大营,让骑兵休整一晚,明日再赶往华阴县城外驻扎。

    第二日一早,张郃在张绣的陪伴下前往华阴,贾诩、刘晔和张济留在渡口,等着张辽等人的到来。

    半月后,人员、物资总算全部就位,士卒休整的也差不离了,于是出兵长安,大军驻扎在霸陵、杜陵一带。

    此时长安城内只剩下了李傕、郭汜二人。樊稠被李傕的外甥胡封刺死;段煨与贾诩是老乡,正是华阴城守将,本来就已经投降了朝廷,很容易就被贾诩策反;当年新丰之战徐荣战死;不久后胡轸病死;董卓的女婿牛辅在杀死董越后,反被手下胡赤儿反杀;这样算来,董卓的手下将领早已是风流云散,残存的将领各自为战。

    大军到了霸陵后,先不急着攻城,反而在枳道亭、长门亭等处设立粥棚,救济百姓。

    八月秋收完毕后,刘驹率领大军再次来到邺城。

    栗渊手拿短刀架在袁绍的脖子上,仰头大喝:“审配何在?”

    在牢中待了一年多的袁本初,早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此时已经变得形容枯槁,胡子拉碴,但这幅面孔还是很快被城头守将认了出来,急忙派人飞报审配。

    审配跑得一身大汗,上了城头后,看到袁绍落到这般境地,不由得伏地大哭,“是审配等无能,竟让明公遭此屈辱。”‘嘭嘭嘭’磕了几个头后,审配站起身来,指着城外怒声大喝:“刘驹小儿,枉为一方诸侯,如此作践名士?何以立足人世?”

    主辱臣死,刘驹还没发话,首当其冲的栗渊戟指审配,“审正南,成王败寇,千古至理。袁本初暗弱无能,方被我主所擒。牢狱之中,幡然醒悟,愿投在我主府中为奴,今日前来邺城,乃是劝尔等投降,若是不识时务,休怪我刀下无情。”

    栗渊唇舌够毒,竟然说道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大人物甘愿为奴,袁绍哪里忍受得住,就要张口大骂,不料脖子间一紧,竟是被刀锋压住,说不出话来。

    ‘这个黑面皮的看着陌生,’审配双眼冒火,盯着栗渊,“你乃何人?竟敢以刀相加于士大夫?审配在此立誓,有生之年,誓必杀汝!”

    “在下乃是我主麾下无名小卒,”栗渊伸出左手在袁绍脖子上一抹,接着翻转了手掌朝着城头,“审正南,袁本初虽在我手,但生死全在你一念之间,若是开城投降,某则手下留情,若是冥顽不灵,哼哼....”

    刺眼的阳光下,栗渊的左手一片血红,审配眯缝着双眼看的清楚明白,登时心中一阵天人交战,没有半点主意。

    静默了片刻,栗渊见审配脸色不住变换,知道还在犹豫,立即举起手中的短刀,杨声喝道:“审正南听着,若是三数之内还未决断,某手中的利刃就要斩下!一——,”

    得到了机会的袁绍赶忙喝道:“正南不可!”

    “二——,”栗渊拉长声调,说出了第二个数字。

    审配对袁绍的忠义之心在冀州是独一号的,看到明晃晃的刀刃罩在袁本初的头顶,急的是五内如焚,可是急切之间又想不出其他办法。

    “三——。”栗渊‘三’字出口,双臂蓄力,猛然下劈。

    “我愿降!”到了这当口,审配哪里还敢犹豫,立马声竭力嘶的吼了出来。

    短刀很恰当的停在了袁绍项上几寸许处,栗渊压抑着内心的狂喜,沉声喝道:“速速打开城门。城头守军弃了兵器,全到城门外集结。”

    邺城,终于落到了刘驹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