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无限
繁体版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知天地有清霜(5)

    乌水虽然水深,但河道狭窄,大舡无法回旋,所以黄权的水军以中小型战船为主。

    战船水流而下,黄权站立在船头向前望去,果然见渡口处被火光照的透亮,几百个士卒在水中忙碌不停,三道浮桥已经铺设了多半,立马喝道:“冲过去,杀散兵卒,毁掉船只。”

    距离渡口还有百丈,乌水北岸鼓声忽然响起,黄权急忙抬头看时,只见数百汉军一字排开,人人张弓搭箭,箭头处的火苗在夜风中颤颤巍巍,鼓声刚停,弓弦声响成一片,火箭对着战船攒射而来。

    打头的战船受到了特别照顾,约有数十支火箭落在甲板上,箭矢处缠绕着浸满了油脂的破布,随着火箭插入甲板,‘嘭’的分散开来。

    “取水灭火。”黄权冷静的下了道命令。

    只是战船上的士卒刚刚取出木桶,一阵木槌击打牙发的声音响起,六支铁矢一声尖啸直取黄权乘坐的战船。原来射出火箭的目的,是为床子弩指明方向。

    携带了极大能量的铁矢贯穿了甲板,冒着青烟的震天雷在甲板上咕噜噜转动,眨眼间,连环的炸响把甲板上的蜀军抛入水中,木质的甲板也被炸出了几个大洞。

    火箭划过夜空,继续落下,黄权的战船燃起了熊熊大火。接着后边的战船也是一连串的炸响,船上士卒那里见识过这等阵仗,登时叫骂声、落水声声声不止。

    黄权在亲兵的簇拥下,缩在战船的角落里,眼看着大火渐渐逼近,心中一片灰暗。

    “将军,船上不能待了。”亲兵队长眼神示意左右,“快扶了将军跳水。”

    六艘战船失去了操控,片刻间就挤作一团,虽然还是顺水漂流,但已经不是奔流直下。浮桥上早有士卒伸着长长的竹竿,看看着火的战船到了近前,一声吆喝,共同发力,把它们拨到一边,顺水而去,照的河道一片通红。

    夜风寒凉,黄权打着摆子,眼看着汉军的浮桥已靠近了南岸,一声长叹,带着几百残兵赶往雒县。

    张绣立功心切,见浮桥已成,大喝一声,带着五百骑兵率先过河。

    “这个臭小子,”贾诩摇了摇头,“如此不识大体,竟然抢了公明的先锋之位。”

    “佑纬毕竟年轻,”张郃打着哈哈,“争胜之心远超我等。”

    “儁乂,兵贵神速,趁着雒县尚未收到消息,催促大军过河,围了城池,立即攻打,”贾诩望着雒县方向,“一旦城破,立即命人赶往粮仓。”

    “军师放心。”张郃冲贾诩一抱拳,“绵竹安危,全赖先生了。”

    五百骑兵高举火把,夜里也不敢尽力纵马,但比起用两条腿赶路的黄权来说,速度还是快了好几倍。

    朦胧的星光下,张绣看到一大群人在前面踉踉跄跄,心中大喜,一提战马缰绳,扬声大吼:“兀那前面的贼人听了,我乃汉军大将张绣,识相的停了脚步,跪坐路边,如若不然,休怪俺刀枪无眼。”

    黄权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虽然为刘璋统领水军,但是武勇远远低于他的谋略,黑夜里堪堪跑出七八里路,身上刚刚有了点暖意,一听张绣的喝声,就如身上倾了三桶冰冷的乌水一般。

    亲兵队长架起黄权就跑,被他挣脱了,“你我在乌水泡了好久,又湿淋淋走了这许多路,早已体力不支,焉能快的过战马?不如在路旁静待,顺天应命吧。”

    此话一出,瞬间得到了几百个士卒的赞同,众人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不愿意起来了。

    张绣打马来到近前,举起火把四处打量,见黄权甲胄与众不同,不由的嘴角翘起说道:“对面可是黄将军?”

    “败军之将黄权,见过张将军。”黄权站起身,很有风度的打着摆子应答了一句。

    “哎呀,”张绣看到黄权浑身湿漉漉的,急忙跳下战马用手搀扶,“深秋风寒,来人,快快收拢干柴,点起大火。”张绣看到手下抽出腰刀砍取枯树枝,取下身上披风披在黄权身上说道:“黄将军稍待片刻,先烘干了衣服,莫要受了风寒。”

    这是什么套路?不只黄权呆住了,一大帮手下也呆住了,说好的刀枪相向呢?

    “绣在关中时,慕先生大名久矣。”张绣拉着黄权的手,来到火堆旁,“不瞒先生,我大军入川,名为相助,实乃有取益州之意。大将军不忍见大汉分崩离析,久有兴复汉室之志。先生身为汉臣,不知今后如何自处?”

    面子给了,台阶给了,黄权沉默片刻,“权愿相助天子,中兴大汉。”

    “哈哈哈,有先生相助,取益州易如反掌。”张绣接着说道:“大将军乃大汉皇叔,与天子俱为一体,助天子便是助大将军。”

    话还能这么说?还能更不要面皮些不?黄权肚子里对张绣腹诽不已,只是已经低了头,再反驳有意义吗?

    远处一道火龙迤逦而来,正是张郃与徐晃到了。张绣十分显摆的拉着黄权来见。

    “有公衡相助,雒县唾手可得也。”张郃说了句客气话,见几百个落汤鸡在风中凌乱,便对负责辎重的押粮官说道:“取些干燥的衣服来。”

    汉军富裕,军中备有军服,以备士卒更换。押粮官很快就取来了几百套军服,一一交到‘落汤鸡’手里。

    “公衡,”看到黄权换好了衣服,张郃说道:“可愿跟随大军去雒城?”

    “李正方自荆州来投,郁郁不得志,”黄权心想既然拉下脸来了,趁机立个功劳也是好的,“权不才,愿说动正方来投。”

    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吗?张郃、徐晃、张绣大喜,在军中匀出一匹战马给黄权,一起催促人马,赶往雒县城。

    既然黄权提出亲自劝降李严,张郃决定不再采取围三缺一的老办法了,干脆四面包围,免得城中有人走漏消息于刘璋。

    黎明时分,雒县城外战鼓‘咚咚咚’作响,城头守卒揉着惺忪的眼睛一看,乖乖,什么时候城外冒出这么多人马?

    守卒急报守将,守将估计昨晚做了许多爱做的运动,一路骂骂咧咧上了城头,看到汉军在城外列成了一个个方阵,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