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无限
繁体版

第十八章螳臂当车南柯梦(10)

    阳仪和柳毅战后清点人马,差一点没跳起脚来,四万留守的士卒,竟然损失了八千多,如果明日汉军再发动攻击,四万人岂不是要折损一半?

    既然如此,那就不能给汉军留下攻击的机会。阳仪、柳毅一商量,决定趁着黑夜,不顾士卒疲劳,在‘品’字型大寨的外围深挖壕沟,多布鹿寨,以地形之利阻挡汉军的攻击。

    辽东军的布置很快反馈到太史慈和田豫的案头。

    辽东军想做乌龟,如何敲开龟壳成了问题?

    集思广益是汉军的优良传统,太史慈和田豫分别召集麾下的将校商讨,希望集合众人之智,找到解决辽东军的方法。

    河内郡温县济水河畔的一座庄园里,司马防跪在地上,皱着眉头听完了一个小太监的宣召,再三叩首后说道:“老父年高,身边须臾离不得人伺候,身为人子,以孝为先。请上差转告天子,河内司马防不敢奉诏。”

    司马防的父亲司马儁曾做过颍川太守,此时已经八十有三,正在家颐养天年。不料天子刘协不知从那个渠道闻知了司马防的大名,下旨征召他到朝堂任职。

    若是普通士子,得天子征召,早就屁颠屁颠的赶去赴任了。关键是司马防不是一般人,年少时因为家庭背景雄厚被举为孝廉,先是在州郡做吏员熬资历,接着做过洛阳令、京兆尹。曹黑子之所以能担任洛阳北部尉,还是司马防推荐的。做官能围着大汉的两个都城打转转,说明司马防长袖善舞,能力不一般。

    只有空头虚名的天子在诏书上说得再好,不过是镜花水月,司马防又不是傻子,怎会看不清楚眼下大汉的形势?

    客客气气把宣召的小太监打发走,司马防带着两个儿子司马朗、司马懿来找父亲拿个主意。

    司马防是个多产的男人,育有八子,由于每个儿子的字中均有‘达’,时人称为司马八达。只是这时还没有打响‘八达’的名号,长子司马朗刚刚二十有五,次子司马懿才十七岁,所以带着两个年龄较大的孩子去见父亲。

    听儿子说了事情的原委,司马儁皱着雪白的眉毛思索片刻说道:“天子遣小黄门来温县宣召,岂能瞒得过大将军的耳目?防儿你虽拒绝了天子的美意,然若不对大将军有所表示,必然对我司马家有所猜忌。”

    “父亲说的是。”司马防附和道:“孩儿也想到了此点。只是刚刚挡了天子诏书,反求于大将军门下,世人闻知,则司马家名声尽毁。”

    “说的也是啊!”司马儁虽久历宦海,但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祖父、父亲,”司马懿虽然只有十七岁,但身材已经高于一般人,说起话来瓮声瓮气,“小子有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司马懿少而聪慧,深得祖父、父亲喜爱,见他张口说话,司马儁、司马防都点了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兄长十二岁而为童子郎,可谓知名当世矣。”司马懿看了一眼哥哥司马朗,“若是前往泰山,求为学院一教授,则易如反掌。”

    司马儁、司马防都是为官多年的老油条,司马懿提了一个开头,两人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泰山经学院由大将军的岳父蔡邕主持,依靠蔡中郎的名望,收揽了很多海内名士前往任教。随着大将军地盘的扩大,这些名士就成了各郡县官员的主要来源。司马朗少年知名,若是去了泰山,他的名字必然会摆在大将军的案头。

    司马家虽然驳了天子的面子,但也没有直接上杆子对大将军表示攀附,而是通过这种迂回的策略,间接对刘驹释放善意。想必当大将军看到司马朗名字的时候,会明白司马家的心思。

    此时的大将军正在发愁,一个劲的揉搓着眉头。

    堂下端坐着两个人表情却是轻松得很,时不时的还交流一下眼神,嘴角不时的往上翘。

    “康成公、元皓先生,”刘驹闷声说道:“小子家中有贤妻美妾,儿女成群,实不愿再有非分之想。”

    “大将军不过而立之年,膝下两子两女而已,”郑玄捋着胡须面带笑意,“遍观当今士大夫,哪一个不是妻妾成群?譬如元皓,”郑玄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田丰一眼,“如此刻板刚直的性子,后堂也有六名妾室伺候起居,儿女已有十几个。”

    “康成公,”田丰不瞒的翻了个白眼,“老夫已是望五,如何与大将军相比?”

    “呵呵呵,是老夫失言了。”郑玄嘴里虽然表达着歉意,脸上却一点道歉的意思也没有,“再譬如曹孟德,刚刚年过不惑,传闻其有妻妾八九,儿女十几。哦,对了,老夫还听说其长子曹昂、次子曹丕正在泰山郡学读书来者。”

    “什么?”田丰睁大了双眼,“曹孟德不服王化,割据扬州四郡,还送他的儿子到泰山就学?大将军,何不以此为要挟,令曹孟德前来邺城就职?”

    “咳咳咳,”郑玄白了田丰一眼。

    “嘿嘿...,”田丰老脸一红,“康成公,是我的不对,忘了今日求见大将军的事情。”

    “两位,”刘驹见堂下的两个老家伙就跟说相声似的,完全无视了自己的意见,不得不主动打断他两人的表演,“小子自幼失怙,深知家庭和美之不易,还望两位先生婉转美言,推却两家的好意。”

    “玄与伯喈闲谈,说起大将军身世,”郑玄换了一副表情,“不由得扼腕长叹。因遭黄巾之乱,家人皆殁,只得浪荡江湖。一路上扶危济困,仁义无双,赢下了诺大的名声。直到落足龙池,为了养活一大帮好汉,自愿做贱役,得以结识济北王刘鸾,自此两下里相处甚欢。听闻大将军新婚之时,便是济北王与王妃充当了男方的长辈,使得婚礼顺利完成。”

    听郑玄提起往事,刘驹仰起头来,一幕幕画卷在眼前轻轻滑过,不觉露出迷醉的笑容。

    “是以,老夫前来邺城之时,顺便绕了道路,邀请济北王同行,想必这时节已经到了。”

    郑玄接下来的话,让刘驹心中一惊,急忙问道:“康成公所言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