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无限物资
繁体版

第七十章 枭雄

    “枭雄!果然是枭雄!”回到衙门内,洪承畴感叹道,“难怪他能创下如此基业。”

    “洪承畴!你是不是背信弃义,还是说你本来就是乱臣贼子?”

    王国瑚最先破防,他们两人刚刚谋划突破郭兴,按理说不该出任何意外,偏偏今天郭兴就死了。郭兴不是普通人,朱存枫的岳丈,正常情况都不会受罪,更别说死了。然而朱存枫亲手杀了郭兴,与洪承畴一样,王国瑚不相信什么为工匠讨公平,只觉得有人泄密。

    “我若是乱臣贼子,郭兴没死,你就先死了。”洪承畴的解释令王国瑚信服。

    “怎么办?”

    “只能从长计议了。”洪承畴说道,“郭兴肯定要死,他能反手利用郭兴的死收买人心,可见他心思缜密,又心硬如铁,不是一般乱臣贼子可比,枭雄。”

    “所以我说怎么办!”

    “找不到他的粮草,没有任何办法,除非派人暗杀,要么等他粮草耗光。”

    “暗杀?耗光?”王国瑚嘲笑道,“你不是不知道,他身边有多少厂卫出身的阉党余孽,他还日夜待在军营之中,谁能暗杀他。耗光粮草更是好笑,都不知道粮草出自哪里,要是能耗光,他就不会打庆阳府和平凉府的主意。听说闯贼的队伍已杀入甘肃,什么意思你心里清楚。”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正因为他大肆扩充地盘,才能令他耗费更多粮草。陕西这些年连年天灾,要没有他在,该有多少乱民举旗,谁都说不准。”

    “听你意思,我该上报朝廷,嘉奖他一番不成?”

    “原本各地乱民不关他的事,闯贼过后就与他有关了。一旦他粮草不济,引出动荡,我们就可以让乱民找他要钱要粮。那时他拿不出来,必死于乱民之手。”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很快了,陕西连年干旱,各府接连绝收,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我不相信他的粮草能养活那么多人。”

    “若出事后他起事,又待怎讲?”

    “那更好!”洪承畴向东方拱手道,“他自绝于民,朝廷便能顺天应人,出兵讨伐。没了粮饷,他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自己就会散去,说不定还会内讧,朝廷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不如我把妻儿送回老家,由我首告其谋反。”

    “我劝你不要这么做,朱风简在帝心,他北征大获全胜,朝廷晋升他为总兵的圣旨已在路上。哪怕你上告成功,朝廷信了,朝廷也没有粮草、大军前来围剿。”洪承畴说道,“不为朝廷,为你自身考虑,他不会允许你妻儿离开,除非你致仕。”

    “我不相信国家没有忠良,只要将他残害士绅的事公之于众,天下必定群起讨伐。”

    “以陕西当下的情况,一旦他举事,必定全省糜烂,若朝廷无有准备,川渝之地也将不保。那时两分天下,受苦的是天下百姓。”洪承畴说道,“以他公开宣称的理念,不会饿死一人,我料定他会粮草不济,那时再以雷霆之势剿之,手到擒来。”

    “我怕他率先起事。”

    “那就让他无暇他顾。”洪承畴说道,“我已写好文书,请求朝廷将他外调辽东,本来朱风这个陕西人就不能在陕西任总兵。”

    “若是他不肯呢?”

    “除非他仓促起事。”洪承畴继续说道,“我早已打听清楚,他并没有大肆炼铁,打造铠甲兵器,反而拿为数不多的精铁去造什么铁路,所部装备皆出自边军。我为参政,掌控粮道物资,早已停发边军粮饷、补给,他若仓促起事,不能持久,朝廷自有办法剿灭。”

    “他没有问你要?边军没有要?”

    “没有。”

    “怎么可能?”

    “是狂妄自大!”

    “好吧,只望朝中栋梁不要掉以轻心。”

    朝堂上是不是栋梁不好说,对于自身利益,他们肯定不会掉以轻心。当朱风的捷报传到京师,韩矌与一众东林党协商后,将朱风上报的战损超级降低,造成朱风泼天功绩在身,耀眼到一看就是假的。

    这里面的考量很多,首先没了战损,朝廷就不用支付抚恤金,奖赏就无所谓了,提拔几个军官随便拿出几两银子就够。

    其次超级低的战损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这样不会彰显辽东的无能,东林党的无能。

    再次北征胜利功绩确实太大,按以往的情况,朱风足够封爵,这一点皇帝肯定不愿意,其他军官、勋爵更不愿意。若是有虚报战功的前提,皇帝和兵部就能以此说事,来个功过相抵。

    东林党不怕崇祯查,因为朱风自己上报的公文上就没有多少首级斩获,最大的功绩是杀了林丹汗和大公主。考虑到朱风寒冬出兵,东林党推测,这是朱风率领少部精兵突袭,林丹汗猝不及防被其斩首,这比较符合常理。

    军中潜规则,大家都会虚报战功,东林党把朱风公文上说的漠南右翼蒙古投奔,收复河套当成了虚报战功。

    立功不赏对于东林党来说没什么大不了,关键是别让崇祯拿朱存枫与东林党对比。

    至于以后怎么操作,东林党也想好了。既然朱风自己说河套收复,那就让他当河套总兵,正好符合异地任职的规矩。同时命令朱风从河套地区威胁左翼蒙古、后金,将来蒙古、后金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算到朱风头上。

    至于验证朱风的功绩真假,这种苦活累活,随便找个锦衣卫、东厂太监去就行。功绩有多少,不是他朱风说了算,是兵部说了算,是他们东林党说了算。

    崇祯这边也有相同的推断,认为朱风就是突袭杀了林丹汗,漠南蒙古势力没有受损太多,否则虚报的战功中也不会只有那么点斩获。

    但林丹汗的首级是真的,这点许多人都能证明,做不了假,也就是说朱风的功绩是真的,他还真的再次打了胜仗。这就让崇祯很不高兴了,皇帝不需要一个毫无破绽的完美臣子,尤其是军中将领。

    内阁送来的嘉奖朱风为河套总兵的文书,崇祯看明白了,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继续让朱存枫与蒙古、后金纠缠,继续赢,皆大欢喜;输了,朱风就能成为他崇祯手里最锋利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