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无限物资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一章 骑兵与步兵

    “陛下,何必坐看小人成大功。南方竟用外族为将,盘剥百姓,臣愿提一镇虎狼之师,将洪贼擒来,献与陛下。”

    “一镇?嫌朕给的官职不够?”

    “哪能啊,陛下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吗。”

    “那你也得配得上才行。你连炮兵怎么瞄准都没学会,怎么指挥炮兵,怎么指挥一镇兵马?去军校训练、学习一番,毕业了再说一镇的事。”望着一脸便秘的李过,朱存枫笑道,“怎么,不想学?”

    “陛下英明!”

    “不想学就别想升,朕这里熬资历可不够。”朱存枫说道,“你也在军校里学习过,忘了门口的对联了?”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陛下,我没忘。我错了!”

    这副对联很有名也很好,朱存枫直接拿来用了,一同拿来的还有许多。例如内阁门口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教育部门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乃至民族英烈庙门口,朱存枫自己写的“皇帝可以不姓朱,必须姓汉”。

    这些都是为了在全国百姓心中塑造民族与国家概念,至于会不会有人真的想改朝换姓,朱存枫不在乎,反正他在位的时候不可能有人造反成功。

    “你没错,升官发财是人之常情。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努力提升自己,将来你会如愿的。”

    “谢陛下!”

    李过确实是军事方面的人才,他可以敏锐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这是名将才有的天赋。只不过他有些时候比较懒惰,不愿意学习军事科学知识,习惯使用经验指挥军队。

    不能说这种方式完全错误,只能说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而朱存枫不需要,大明不需要这种波动。以大明的体量和人口,平台的物资支持,大明军队只需要保证下限,就可以横扫整个世界,所以推行军校,深化军官学习是必然的(工业化后的国家都有这个诉求)。

    如果李过继续我行我素,将来的高级军官肯定没有他的名字,哪怕他为朱存枫打了天下。

    还是那句话,对朱存枫而言,打天下只是开始,开疆拓土、统一天下才能算初步成功。一个人担任什么官职,不是看他以前的功绩,而是看他将来有什么用。

    完全掌控世界,稳固统治,或许就不是朱存枫能看到的了,要交给子孙后代,交给太子朱辅燊,如果他有这个能力的话。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怀胎十月,新晋高皇后生下了嫡长子,按辈分和五行,取名为朱辅燊,满月后就被朱存枫立为太子。

    南方弘文朝廷也收到这个消息,随着朱存枫太子出生,乾圣朝廷愈发稳固,这是弘文朝廷不希望看到的,于是金陵众人纷纷要求洪承畴北伐。

    北伐是弘文朝廷整体诉求,朱存枫就像一把剑悬在他们头顶,不把朱存枫打掉,当前拿到的任何权利都是空中楼阁,随时垮塌。

    汉军八旗的设立使得弘文朝廷的军备开支大幅降低,但军费并没有少多少,反而更多了。这里面的利益纠葛,不用问都知道怎么回事。

    第一批汉军八旗的红利吃完了,怎么办?那就换一批!

    怎么换呢?战争!战争!战争!

    战争不但是后方食利者的诉求,也是洪承畴的诉求,唯独不是军队士兵的诉求。

    洪承畴做梦也没有想到,后金八旗的腐化速度会那么快。

    以往后金士兵一直在白山黑水与自然搏斗,与生存搏斗,必须凶悍,否则只有死。到了江南,这群人才知道什么才叫花花世界。被暖风一吹,整個人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酥了。

    什么操练,什么军队,什么骑射,什么旗主,纷纷抛之脑后。短短数月,后金八旗上下胖了一圈,拉弓的手生疏了,弓都拉不满了。而后金赖以生存的战马,因为饲养成本高加上水土不服,许多都病死、饿垮。

    江南可不是辽东,弘文朝廷更不是后金政权。后金的底色是马匹,文明是马匹文明,主人也是马匹,后金政权一切为了马匹服务。江南不同,这里更注重人,人的利益,是典型的华夏文明,步兵文明。

    步兵文明的基本诉求就是降低战争成本,以更低廉、更容易训练的步兵,替换成本高昂的战马,且如今的弘文朝廷找到了方式方法,那就是燧发枪。

    没人是傻子,洪承畴为什么成为弘文朝最大的权臣,吃最大份蛋糕,就是因为他手里有后金八旗和孔有德等军队。近百年时间,大明朝廷早就养成了党争的习惯,难道洪承畴势大就不争了?

    笑话!洪承畴势大就更要争,花大力气争,团结更多势力一起争。

    东林党派人去了魏国公府,双方达成了攻守同盟,与洪承畴,以及他身后的一群福建人(洪承畴掌权后重用福建乡人)、外乡人争弘文朝廷的正统。

    洪承畴意识到东林党的动作后,不得不跟进,于是他团结乡人,又拉拢了北方南下的人,还安抚了异地出生,在江南任职的外乡官吏,组成洪党。

    洪承畴拉拢团体的速度足够快,没有给东林党各个击破的时间,其实也因为这些被拉拢的人没有其他选择,跟随洪承畴是他们唯一最优选择。

    自此弘文朝廷分为两党,再度陷入党争之中,两党分别代表军权和财权。此时洪承畴有些后悔,后悔放开军权给江南地主。但他也明白,如果没有放权,两党没有任何团结的可能,没了江南钱粮支持,他的军权一样如风中残烛,除非带着后金八旗继续劫掠,那就离死不远了。

    东林党这边,为了彻底掌权,为了取代洪承畴,继续深入掌控军权就是最好的选择。怎么深入掌控军权?唯有战争!

    既有额外的利益,又有掌控军权的可能,还能收获名望,东林党于后方大力推动战争,鼓吹北伐。

    对洪承畴而言,似乎战争也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被他依仗的后金八旗彻底腐化,必定会丢掉军权,那洪党失败就成为必然。党争失败的凄惨,洪承畴于北方见过,他可不想亲身经历一次。

    战争是双方共同的诉求,因利益问题,本该双方有不同的战争主张,结果双方似乎默契配合,制定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作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