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无限物资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三章 抢功

    南方军十分狂妄,又或者本身是地主、士绅集团的东林党自己就是散装的,内部利益很分散。加之洪承畴制定的地主填充汉军八旗制度,使得南方东林党军队各自为战,谁都无法统管。

    洪承畴在的时候还好说,不论名义还是事实,他都可以居中调节,一定程度指挥整个东林军。

    东林军自己北上进攻,脱离了洪承畴视线后立刻成为脱缰的野马,还没有确定山东境内有没有北军,有多少北军,他们就主动分兵。

    与其说是分兵,还不如说是全面散开占地,就好像山东境内的敌人已被他们一扫而空一样。

    眼见东林军如此猖狂,李过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战果,深怕这些新手村出身的乌合之众随便一打就四散而逃,自身实际战果并不多。

    好在东林军不比朱存枫,没有随时随地变出后勤物资的能力,找不到东林军的主力不要紧,抓住主线就行。所有军队的主线都是后勤,只要打掉后勤补给点和中转站,不怕东林军不自己送上门来。

    东林军北伐与正常军队一样,以运河运输后勤物资。兖州府滕县(枣庄)、峄县(台儿庄),这里是山东边境,靠近运河,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东林军北伐就将这里设为最大的后勤中转站。

    只要打掉两县保护后勤的守军,就可以切断东林军补给,那时不战而胜都有可能。

    李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因作战地隶属山东,又是防守作战,李过可以直接指挥大军出动,不需要事事得到朱存枫允许,手下将士也跃跃欲试。

    不会违抗朱存枫归不违抗,军功依然是所有将士共同诉求,送上门的军功没人不要。

    进攻两县的行动非常顺利,得知南方军有异动,李过本来就带队驻守在济宁,一个冲锋就到了两县。

    两县守军并不少,有七八千人,李过作为机动防守部队,兵力也才五千多。可见东林党还是知道一些基本军事基础的,并非完全小白。

    可惜不知彼不知己,失败是注定的。加上东林军到达山东后马上要收缴朱存枫刚刚分下去的田产,引起各地农民极大的抵触情绪,所有人都帮着李过,以致于两县守兵的所有情报都被百姓送到李过军中。

    突袭轻松拿下两县,东林军果然有了混乱,一部分军队回头想要夺回两县,还有的军队果断向徐州撤退,更多的则无视这一切,继续向山东境内推进。

    这反而令李过大惊,搞不清楚那些东林军为什么如此肆无忌惮。

    还是均田的效果,田产分给普通百姓,东林军知道这一点,也知道同阶层的山东地主、士绅被朱存枫消灭,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放开手脚,不必有所顾虑。

    东林军进入山东后立刻开始劫掠,初期非常成功,所以东林军才会四分五裂,各自为战才符合各自的利益,抢到多少全看自身运气。

    然而等东林军深入山东境内,一切就变了。有了一定的缓冲时间,老百姓将物资拉走,藏在山中、城里,东林军变得入不敷出,抱有侥幸心理的他们没有进攻县城,而是继续深入,希望从山东腹地抢到更多物资。抢不到也无所谓,反正有后方物资补给。

    口号中的为孔家报仇,光复京师,比起看得见摸得着的钱粮财物,不值一提。东林党要的是军权,并非真的要夺回京师。哪怕最后果然成功,也要在东林党的全面领导之下,才可以成功。

    故而东林党计划,前几次的北伐就是积攒军功,利用军功抢夺军权,同时最大限度谋取利益。

    就比如一个公司内的两个小组,怎样才能吸收公司有限的资金,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只有做项目。一旦确定我的小组制定的项目成为公司的首要项目,那么我的小组就能最大限度吸取更多资金,与我竞争的另一个小组只能在我的车后面吃灰。

    山东百姓能如此快速坚壁清野,还要多亏后金军的劫掠,有过一次实战演练,东林军来的时候百姓不再慌乱,行动更迅捷。

    两县被李过夺回(实际上县城没有丢失,只是被东林军围困),东林军断粮,没有及时返回的部队越往北去越心惊,不但抢不到任何物资,还遭遇了当地守军的凶猛进攻。

    弘文朝廷官吏知道军权的重要,乾圣朝廷一样如此。朱存枫革新内阁制度后,军队不再受兵部管辖,这令乾圣内阁完全没有安全感,好在朱存枫给留了口子,让他们可以用衙役填充兵部,也就是填充军权。

    对此乾圣朝十分重视,正好有朱存枫的物资供应,乾圣朝不再拮据。有钱许多事情就不再难办,有钱行政效率就能提高好几倍,效率提高了就能节省出更多时间,有了时间,乾圣内阁就将其全部投入兵部整顿上面。

    北方并没有太多可以使用的兵力,九边都加入两军都督府了,兵部拉不到大规模兵员。孙元化的加入给乾圣内阁注入强心针,他训练的山东新军虽然经历了孔有德叛逃、朱存枫拆分,依然留下近五千精锐,加上山东本身就有的卫所士兵,凑個一万不成问题。

    这五千精锐士兵本来的诉求是回家种田,朱存枫已经给了遣散费,田也分好了,然后被衙门告知可以返聘,如果愿意,可以担任各地官府衙役,一应俸禄全部由朝廷支付。

    以前衙役不是什么好工作,算下九流贱籍,光子孙不得科举这一条就让无数人不能接受。朱存枫改制后,一切都变了。衙役成为铁饭碗,还能一视同仁,最重要的是手里有权力,这下反而成为香饽饽。

    兵部以孙元化这个侍郎为首的返聘工作很成功,得知老长官相招,还以铁饭碗相待,五千精锐基本都加入了兵部。

    这群人暂时还不愿意离开家乡,所以孙元化接了乾圣第一任内阁首辅毕自严的调令(内阁首辅是家乡淄博人,他的承诺可以相信,也是五千精锐愿意返聘的原因之一),又重新回到山东督军,一并操练从北方各省招募来的衙役。

    东林军如此狂妄自大,让孙元化看到了机会,他分别向朱存枫和内阁上奏,请求出兵作战。内阁很快答应他的请求,朱存枫则允许他可以在当地受到威胁的时候协助作战。

    有了皇帝和内阁的首肯,孙元化果断出击,连战连捷,要不是东林军其他人反应快,差点横扫这次北伐的东林军,把李过气得够呛。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额滴军功!

    所以当朱存枫到达山东,李过才那么急切想要率军南下。本该到手的军功飞走了,心痛到无法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