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无限物资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战舰

    按朱存枫的设想,大明在不久的将来会率先完成重工业生产,钢铁将大量产出变得廉价,以后造船用钢铁将比木材便宜。至于防腐问题不用怕,平台上有全套油漆,到朱存枫死之前,替代品肯定造出来了。

    朱存枫也是这么做的,包头、沈阳和遵化三个煤钢基地相继建立,朱存枫为这些地方买了好几套炼铁高炉和炼钢平炉以及配套设备,高炉容积35立方,年产3.5万吨铁,平炉的产能为一百万吨(先炼铁,工人熟练了再开始炼钢)。

    这样的产能在后世都是落后产能,需要淘汰,在明朝则最先进。整个明朝的铁产量一共才5万吨左右,两座高炉就比全国全年产量还高。这样的炼钢设备,朱存枫要多少给多少,制约产量的因素只有熟练工和采矿速度(原材料也能买,朱存枫不想一直盯着而已,要发展自力更生)。

    选择小型的炼铁高炉,也是为了更方便训练熟练工,同时炼铁炼钢设备非常贵,直接激活大型配套设备十分浪费,不但采矿速度跟不上,也没有那么多工人。

    小型设备既好操作又便宜,大不了将来多立点小型高炉,其中的效率差距并不怎么重要,反正世界上没有能够追赶工业化后大明的国家。

    这样的前提下,朱存枫当然打算以铁甲舰开局,也不用纠结软帆硬帆,蒸汽轮机面前都会淘汰。况且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姜大锤已经造出三胀式蒸汽机,铁甲舰动力问题已经解决。朱存枫又买了100吨级的水压机,万吨巨舰造不了,造个千吨级铁甲舰绰绰有余。

    朱存枫还给工匠造了一个实验基地,船模拖曳试验水池等设备应有尽有,为铁甲舰设计与建造创造更便利的条件,朱存枫能买到铁甲舰图纸,最终还是需要工匠制造。

    登莱那边的老旧木制战船一直作为训练舰使用,前期招募、短期训练士兵都是由王满仓这个旱鸭子负责,朱存枫本打算攻下江南后再找相应的人才,郑家其实也是朱存枫考虑的对象,尤其是郑成功。

    郑芝龙一巴掌拍过来,想不打造过渡期战船都不行了,不但需要过渡期战船,还要重点招募海军人才。

    既然是过渡,就要符合当下的局面,能快速建造,又能发挥朱存枫队伍的优点,火器的优点。

    朱存枫查找了大量资料,选择了飞剪船,这种船只不如风帆战列舰有那么多火炮,不如福船等中式船只那么能装货,胜在速度快。拥有后膛装填,炮弹可以爆炸的火炮,朱存枫的海军本身就不需要用火炮数量取胜。

    当然不会照搬飞剪船,使用飞剪船船体就够,船体内部依然会使用明朝工匠熟悉的水密隔舱,以及明朝水手熟悉的硬帆系统。加上朱存枫从平台直接购买阴干好的木材,工匠可以直接建造。

    前装滑膛炮时代,火炮威力小,命中后水手也能很快修复。而且火炮无法有效打击水下船体,也不会有人选择打击水下。加上军舰大多沿着固定航线巡逻,作战时一般不会进入海岸线,触礁概率大大降低,故而军舰上不需要水密舱技术。

    与其增加水密舱,减少火炮数量,不如放弃水密舱增加多层甲板、火炮,以最短时间解决敌人。此时攻击的性价比最高。

    商船就不同了,因为远洋技术和能力不高,普遍在海岸线航行,触礁概率大,所以需要水密舱技术。

    到了铁甲舰时代,火炮威力大增,还有能力威胁水下,所以军舰需要水密舱。且这时不再需要大量火炮,只需要几门主炮就行。有了安装水密舱条件,此时防御的性价比最高。

    改良的飞剪船则需要在海岸线巡逻,无法完全用作海战使用,毕竟大明周边没有哪個国家有能力与大明进行大规模海战,都是骚扰性的,需要飞剪船沿途追击、驱赶,触礁就很有可能,水密舱就很有必要。

    使用硬帆更好理解,硬帆操作简单,不需要软帆那么多的人手,还可以利用多变风向,乃至逆向风,不怕去任何地方。同时有限的水手能操控更多战船,最大限度发挥平台的物资优势。

    再怎么节省人手,面对郑家独霸海洋这个庞然大物,怎么小心应对都不为过,水手、战舰越多越好。北方不比南方有那么兴盛的海贸,水手数量和质量都不行,想要快速发展海军,从南方雇佣人手必不可少。

    “派人去南方,招募一些造船、水师的人才,再想办法雇佣一批水手,买也行。”朱存枫找来陆文昭。

    “陛下,江南逆贼未平,郑家海盗猖獗,恐怕不太好办。”

    朱存枫很反感大包大揽,最后又没能办好事的人,队伍中处理了许多这样的人。身边的人都知道,所以有困难会当面提出,免得事情没办成被责罚。

    “朕记得南方有好几万疍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船上,水性非凡,当水手绰绰有余。”

    “陛下,这些都是贱民……”陆文昭小心翼翼看着朱存枫,眼中闪着莫名的情绪。

    “朕看你是皮痒了,敢试探朕。怎么,觉得朕当了皇帝,屁股歪了?”

    “臣绝不敢有此意!”

    “朕说过为民请命,永远站在穷苦百姓这边,说过人人平等,就一定会办到。下不为例!”朱存枫说道,“告诉他们,大明以后不再有贱民,都是国民,拥有相等地位,谁也不会低人一等。他们将来想上岸就上岸,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遵命,臣必不让陛下失望。”

    疍民被定为贱民,世世代代都不能上岸,生活悲苦。不该继续这样下去,所有国民都该有光明的未来。

    朱存枫在头疼海军建设的时候,洪承畴与郑芝龙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凯旋金陵,并高调加官郑芝龙为水师都督。洪承畴巩固了自身的地位,郑芝龙加官进爵,双方各取所需。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东林军的试探令洪承畴明白,陆地上真的打不过北军,还会以惨败收场,守城同样不保险,所以洪承畴自己撤退至淮安督战,把徐州丢给孔有德防守。

    同时洪承畴命令郑芝龙,让他继续袭扰北方海岸线,使朱存枫无暇南顾,给自己争取破局的时间。

    这一次郑芝龙非常积极,会如此还是他从登莱抢到了大量的物资。这是朱存枫的习惯,为免运输浪费和物资供给不及时,他一般会在关键地方留下海量的物资与一些管理人员,这免不了被贪污,但相比于运输中的损耗,遭遇意外运不到,这点贪污不值一提。

    而且物资就近供给,许多事做起来更方便、更快速,朱存枫的队伍也适应了这样的工作方式。

    谁都没想到敌人会从海上来,人能够跑,那么多物资跑不了,被郑芝龙抢走许多,抢不走的他也没有烧。在郑芝龙看来,一次运不走还能运第二次,反正北方没有能与他抗衡的水师,北方的粮仓就是他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