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无限物资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七章 土司

    “陛下,臣功微德薄,恐不能胜任,请陛下收回成命。”

    “西南各土司多有叛乱,唯马秦石柱忠贞爱国,毁家纾难,实乃西南土司榜样。”朱存枫说道,“昔日辽东后金为祸,朝廷无暇他顾,多有怠慢西南之人,而今全国安歇,是该嘉奖西南之日。”

    秦良玉因性别和出身一直受到明朝官场的不公正待遇,还被各同僚军官歧视,始终忠心不二。

    对当地土司而言,秦良玉毁家纾难,汲取土司资源贡献大明的行为,并不好;对朝廷,对朱家来说,石柱土司可以称得上全国表率,比东林党那群名为汉人实为汉贼的人强多了,当然要嘉奖。

    秦良玉忠诚还能说得过去,要说石柱没有挑过事,那就是睁着眼说瞎话了。

    还是那句话,只要政策需要,朱存枫说石柱为土司楷模,石柱就是楷模。

    大明建国初期设立土司,就是想利用各土司的矛盾治理西南,土司内斗是大明乐于见到的,与治理蒙古各部相同,要不斗大明才怕。

    所以各土司之间多多少少会因为田亩、水源、财物等打架,大明中期便开始改土归流,西南流官越来越多,由国家治理的地区越来越多,这下大明朝廷就反感土司内斗了,希望土司安心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等着归流。

    谁也不是傻子,土官世袭那么多年,等于土皇帝,大明朝廷一句话就要任命流官,就把他们的土皇帝帽子摘了,怎么可能。于是,土司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

    好在大明朝廷灵活运用土司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家都不敢轻动,谁知道辽东出了变故,大明征调大量土司精锐前往辽东,且全部死在辽东,这下留守本地的土司力量失控了。

    奢安之乱的奢崇明就是这个情况,他野心勃勃,帐下收拢了许多在明朝官场上失势的人,招兵买马。假借请求增援辽东的机会发动叛乱,战争打了九年,涉及四省,造成数百万死伤,让西南伤筋动骨。

    这还没完,奢崇明叛乱令西南土司看到了明朝的虚弱,各自产生了别样的心思,朱存枫必须要把这种心思压下去,否则西南内耗还会死更多人。与其让这些人死在国内,不如带着他们出去。

    想要管理土司说难也不难,拎出一个石柱土司大大嘉奖,给土司立个榜样,再找个刺头以绝对力量碾压,大棒甜枣永远是不二法门。等各土司平息了骚动的心思,再用海外的利益驱动,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当然改土归流这个大方针是不会变的,随着工业化进行,生产力发展,土司这种生产关系就是落后与制约。各土司官相当于其他地方的地主,拥有大量佃农人生依附的地主,是必须打击的对象。

    朱存枫于全国均田,每均田一個地方就招募一批军士,一方面给那些实在没饭吃的人一个活路,一方面增强自身兵力,也为后续对外征战打基础。

    此次朱存枫进入西南,除了少量陕西镇的军队,身边大部分是湖广兵(主力留在江南镇场子,也开进南方其他省,避免意外发生),他们一路训练新式枪炮,到达四川时已有一定的战力。

    兵工厂位于北方,弹药运输是个问题,用来训练勉强够用,打大仗略显不足,所以大棒敲的势力和时机就要选好。

    朱存枫找来朱燮元,向他询问西南事宜。

    朱燮元这个统领西南平定奢安之乱的人是当下最优秀官员之一,平叛期间降低了朝廷花费,还抽调几十万两白银支援朝廷。

    通过朱燮元的讲解,朱存枫了解到当下西南各地土司都在这场叛乱中死伤惨重,尤其是川南、贵州土司更是十室九空,急切寻求朝廷安抚。如果朝廷能够拿出必要的钱粮,相信可以有一段安定的时间,可要是没有钱,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还会有土司叛乱、内斗发生。

    要钱粮,这朱存枫就不困了。

    正好要嘉奖石柱秦良玉,索性一并进行,让各土司看看忠诚会得到什么,同时还能推进流官的设置。

    朱存枫没有登基前,大明朝廷腐败横行,被外派到西南当官的大多是朝堂上竞争失败的人,他们升官无望便想着贪钱,还有一些本身就坏,他们贪索无度,大大激化了汉土矛盾,也是因为这些贪官包庇奢崇明这样的野心家,才会令他们壮大。

    朱存枫制定了新的官吏升职制度,外放、基层和穷困地区当官的经历都是加分项,相信将来可以降低一定程度的贪腐。

    改土归流和降低贪腐一样重要,改土归流不能停。这个流官出身哪里则有待商榷,为平息汉土矛盾,朱存枫打算让土流官治理当地,土流官的人选初期依然从各土司首领中选拔,这样能降低抵抗力度。待西南建立大量学校,出了土司出身的学子,就能让这些学子当流官了,无声无息削弱土司这类土皇帝。

    当地改成官员治理,而这个官员就是自身,土司听闻此事并未多说什么。这和老土司制度,给土司印信差不多,只是官名变了而已。

    首先接受这份任命的就是秦良玉的儿媳张凤仪,他被朱存枫任命为石柱知县,之所以不是秦良玉,也不是秦良玉儿子马祥麟,是因为两人都愿意在军中任职,给张凤仪等于给她生的儿子。

    既然是流官了,文武分家的规则还是要遵守的,至少名义上遵守,不能一个人担任文武主官。

    石柱上下愿意接受这个任命,多亏了朱存枫给的赏赐与抚恤,正如朱燮元所说,西南太穷了,有钱粮事情就好办多了。

    朱存枫按照明军相等规格,给石柱兵发放饷银,给早前死难在辽东的英烈家属发放抚恤金,而且敞开供应各类物资贸易,让他们可以用发放的银子购买以前始终无法满足的东西,这里面换取白盐的最多。

    在没有冰箱等各种保鲜手段之前,腌制品是老百姓的必需品,食盐大部分被使用而非食用,来到这个时代朱存枫才发现这一点。

    国家掌控盐政,吏治清明时期还好,一旦吏治败坏,盐价上升,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西南地区则更惨,因远离产盐地,交通不便,盐价更高,加上汉土矛盾和朝廷有意封锁,许多土司百姓降低到吃不起盐的地步,都到不了用不起盐的水平。

    此次朱存枫给石柱嘉奖,石柱百姓不要白银最爱白盐,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换成白盐,盐才是土司之间的硬通货。

    石柱被嘉奖海量白盐的事马上在土司之间流传,大量土司首领拜见朱存枫,各叙自身功绩,朱存枫来者不拒,一律论功行赏,公平对待,一时间川、贵、湖广各地土司、土民尽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