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白脸
繁体版

第十二章:秘谈

    中午,杨总给李殊打电话,要他到他办公室来一趟。李殊估计杨总是受苏总“指示”跟他谈话的,少不了一顿训斥;但李殊现在已经抱定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的心理走进杨总办公室。

    杨总一见李殊,忙招呼他坐在自己办公桌对面靠墙的一只长沙发上,随手关上了门;李殊警惕地环顾了一下杨总办公室,见除了办公设备外,没见有其他人---看来这是一场“不轻松”的谈话。

    杨总从办公桌抽屉里取出一盒烟,递到李殊面前让他抽烟,李殊接过一支烟,不无嘲讽地说:“杨总,公司好象有不让抽烟的规定吧?”

    “现在是休息时间,可以抽颗烟。”杨总紧靠在李殊跟前坐下,并给他点上了烟,又给自己点上。李殊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

    少顷,李殊猛抽几口烟,将烟蒂掷在烟灰缸里:“杨总,首先谢谢你赏我一支烟—冒昧地问一句:杨总不会是专为请我抽烟的吧?”

    “你觉得还会有什么事吗?”杨总吐了个烟圈,反问道。

    “我估计挨骂是在所难免了。。。。。。”李殊竭力想将微笑装在脸上,结果却成了皮笑肉不笑。

    “你估计错了,”杨总将烟蒂在烟灰缸里摁灭;然后,起身拎起立在墙上的拉力棍,走到李殊跟前,两手高高举起:“依我的性格,真想揍你一顿。”

    李殊本能地将身子向右侧闪了一下,并用双手护住头顶;“杨总,你可不能搞刑讯逼供那一套!”

    杨总哈哈笑了几声,将拉力棍放下,重新坐在他身边:“听说你今天上午敢给苏总脸色看,我还觉得你有点英雄气概,现在怎么成了狗熊了!”

    “英雄也好,狗熊也罢,反正我这回是把苏总得罪了!”李殊两手交叉顶着额头。

    “其实,苏总对你够仁义的了!”杨总拍了拍李殊的肩头。

    “对我够仁义?”李殊瞪着眼睛,右手指着自己的胸膛:“他敢拍自己的胸脯吗?”

    李殊说到这里,从茶几上抽出一支烟,放在嘴上,自己点着,但因为太激动,几次都没点着;杨总夺过打火机给他点上:“你说的让我一头雾水---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殊接连抽了几口,咽在肚里,呛得有点咳嗽了两声;杨总给他倒了杯水,李殊喝了一口,低倾着头抽了两口烟:“我结婚以后不想再跟他飞来飞去了,得照顾家,就把这种情况跟他提了,他说,理解我的心情,准备给集团打一个申请,给我单独组建一个办公室,结果,今年拖明年;我一问他,他就说,集团还没批下来---我不相信杨总你不知道这件事!”他狠狠地将烟头掐灭。

    “打申请这件事,我还真不知道,”杨总闪烁其词地说:“可能是因为苏总太忙,想不起来催集团批。”

    李殊苦笑了两声:“如果是一年没批下来我可以等,但两年还没批下来,你当我是傻子吗?”

    杨总沉默片刻,又起身为要殊倒了杯茶:“其实,古人说得好,身份、地位,名利乃身外之物。。。。。。”

    李殊突然狂笑:“杨总,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到四十岁,就混到了副总级别,你已经得到了,当然,这样说喽!”

    “你说什么?”杨总拉下脸了:“我到这一步是怎么得来的,你还不知道吗?”

    李殊一怔,继而泠笑道:“为领导背黑锅换来的!”

    杨总脸上掠过一丝“不堪回首”的表情。

    五年前,公司在江东市场开发了一个直营市场,经理是李东,三十几岁,雄心勃勃,带领他的团队只用于两年时间,分公司几乎遍及整个江东市,就在这个时候,他的野心开始膨胀起来,就瞒着总部私自注册公司,改了公司名称,也就是说,他的一切经济行为与公司没任何关系,但他为了让客户相信他的实力,他还是打着“泽天公司”的名义与合作客户及消费者签合同。当时,由于他的产品消费人群大多是中老年人,因为子女对营养品存在一种“成见”,以为都是骗人的,李东就给这些中老年人想了办法:把购买的产品暂存在他这个公司仓库里;吃完再去拿,这样,他就可以拿着这些中老年的钱去开拓市场,后来,东窗事发,有一个消费者的儿子是律师,听说这件事以后,就以“集资诈骗罪”把泽天公司列为被告,苏总当时正在集团开会,就委托杨总代表公司作为被告去打官司,公司一开始非常被动,因为每一个销售凭据上都是泽天公司章;后来,杨总又请了一个律师作为公司诉讼代理人,才弄清了其中的事事非非。为了表彰杨总,苏总在年终给他发了个荣誉证书,还发了几千元的奖金作为对他的“补偿”,但杨总似乎从此“多了个心眼”,他每逢开会,就旁敲侧击地“苦穷”,说自己是“房奴”,苏总明白他的“弦外之音”,就向集团打了个申请,提拔当时是经理级的杨青云为总监,工资每个月多拿五千;后来,在集团的督促下,又提拔他当了副总。。。。。。

    “你这是因祸得福啊!”李殊扯了扯杨总的耳朵:“你这与众不同的耳朵,就说明了问题。”

    “比不上你啊,”杨总揉搓了一下李殊光光的头顶:“福光四射啊!”

    “还‘福光四射’呢,马上快被开了!”李殊推开了杨总的手。

    “就看你如何看待这件事了,”杨总又将一支烟含在嘴上,点着后,吐了一口烟:“近代圣人曾因藩讲,人要‘知进退’,还要‘慎言’,你既不知进退,又没做到‘慎言’,老郭说你胡说八道没说屈你。”

    李殊正想争辩,杨总接着说:“你当着这么多下属的面,胡言乱语,让老板下不了台,老板不整你谁整你?!”

    李殊不语,端起茶杯喝了两口。

    “中国有一句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杨总站起来指着墙上的一组老照片:“你看公司的老员工,大多都快五十岁了。。。。。。”

    李殊来到跟前后,杨总又指了指郭主任的照片:“你的顶头上司恐怕快五十了吧,显然不符合集团‘三化’要求;而你呢,如果我的记忆不错的话,你三十二岁,出国留学生,外贸专业研究生,要学历,有学历,要专业有专业,又这么年轻,最符合‘三化’要求----‘冬天到来了,春天还会很远吗’?”

    “我总觉得我一直处在寒冬中,春天离我很远。。。。。。”李殊搔了搔光头。

    杨总将烟头在烟灰缸里摁着旋转了几下:“说你目光短浅你还不服气,上次集团当着老板的面说的什么还记得吗?”

    李殊一脸惘然。

    “方总说,‘老苏你也已经六十岁的人了,员工们也希望你干到六十岁,但毕竟精力有限,还是让年轻人多干点。。。。。。”他转脸拍了拍李殊肩头:“孔老夫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李殊还想说什么,杨总看了看挂钟:“哎呀,光顾闲聊了,都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大会议室估计光剩你没去了,我不是会议组成员,没资格参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