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十分快乐的年代
繁体版

第74章 冬捕

    “一队到齐了!”

    “二队也到齐了!”

    很快,负责清点人数的两个生产队会计就分别大声回了一句。

    “嗯!”

    徐广福闻言,一脸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接着大声说道:“今天,是咱们金山堡生产大队一年一度的冬捕,上面给咱们的任务量是五千斤,咱们争取今天就把任务给完成了,大伙有没有信心?”

    “有!”

    众人听到任务量比去年少了五百斤,瞬间就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

    因为这任务量少了,那就代表着,到时候可以分配给村民们的份量就多了。

    “好!”

    徐广福看到众人这么有干劲,急忙趁热打铁,大声开口宣布道:“那就按照往年的规矩,一个生产队负责一半的任务量,哪个生产队先完成,哪个生产队就能先挑鱼。”

    “现在,大伙都拿上家伙什,然后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朝着小河湾那边出发。”

    话音刚落,众人就纷纷走进了仓库拿家伙什,例如渔网、大绦、水线绳、卡勾、扭矛走钩、穿杆、冰镩、冰崩子、捞子、旗子、风灯、创斧、箩筐等。

    由于村子里的人口不是很多,所以生产队的队长也没有另选,基本上都是由大队干部的一二把手兼任,等于说一队的队长就是徐广福,二队的队长就是孙茂才。

    而妇女主任马春梅、民兵连长徐广禄、大队会计徐玉良他们仨人,则是专门负责各自的事务。

    另外,因为生产队没有自个的仓库,所以生产队的物资一律都放在大队仓库里一起存放,由大队保管员马长顺负责管理。

    平时,在徐广福和孙茂才忙活大队的事务时,就由生产队另选的会计和小组长去管理生产队。

    其中,一队的会计是个三十多岁的国字脸男人,名叫徐玉安,是徐广福的内家侄子,是徐玉良的同族堂弟,也是徐大妮的同族堂叔。

    而二队的会计是个五十来岁的小老头,名叫孙忠平,是孙茂才的同族堂叔,是车把式老孙的内家堂弟。

    除此之外,每个生产队都有两个小组长,一个猪倌,一个羊倌和一个车把式。

    以上这些人,再加上那些普通社员,就组成了整个生产大队。

    在瞿银凤的详细介绍下,李国强很快就对金山堡生产大队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然后,瞿银凤就带着徐大妮汇入了一队二组的队伍,而李国强则是朝着仓库门口站着的徐广福和徐玉安走去。

    “福大爷,安哥!”

    “强子,你来得正好,考虑到你们知青小组对冬捕的事情不熟,等会你们知青小组主要就负责收鱼,到时候该怎么办,玉安他会跟你们说的,现在你先带人帮忙拿家伙什吧!”

    徐广福看到李国强过来,急忙开口交代了一句。

    说完,他便转身朝着另一边的驴车走去。

    “去吧!你先带人过来把这些家伙什都拿过去,等到了小河湾那边,我再告诉你该怎么办!”

    徐玉安见状,马上伸手指着仓库门口放着的水桶、水瓢、箩筐等东西,呵呵笑着开口说道。

    “成!”

    李国强闻言也没有废话,直接点头答应一声,然后转身朝不远处站着的尚秀珍等人招了招手。

    尚秀珍等人看到他的动作,稍微迟疑了下,最终还是缓步走了过去。

    “你们把这些东西拿上,然后跟着大伙去小河湾那边,路上注意不要走散了!”

    李国强这会也没有去跟尚秀珍他们客气,等他们走了过来,马上就开口吩咐道。

    说完,他自己率先提起两个木桶,匆匆迈开脚步跟上了大部队。

    尚秀珍等人见状,先是默默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急忙走上前提起东西,跟在了李国强后面。

    没一会,拉着绞盘的驴车和拉着渔网的小骡车也缓缓开动,从晒谷场一路驶出了村口,然后往西南方向的小河湾不停赶去。

    大半个小时后,众人穿过了一大片田野,顺利来到了一条被冰雪覆盖的河流上面。

    这条河流,起源于吉高官白山脉,途径昌县,然后在铁岭汇入辽河,最终注入渤海,是他们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另外,因为这条河在途径他们村的时候,刚好在山脚下形成了一个长一千多米、宽一百多米的小河湾,每年都能在冬季给他们村带来五六千斤的鱼货。

    利用这些鱼货,不仅能够跟供销社换来油盐酱醋、香皂、火柴、针头线脑、糖果等杂货,还能让每家每户在过年的时候多出一道硬菜。

    可以说,每年的冬捕活动,算是他们村在过年前最喜欢的一个活动了。

    此时,距离1969年春节,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很多过年需要置办的东西,现在就得要开始慢慢置办了。

    而冬捕的成果,直接就关系到他们能不能过个好年。

    因此,基本上家家户户能来的人都来了。

    没过多久,河面上就汇集了两百多人,然后在徐广福的一声令下,徐广禄立马就带着人拿着一些小旗子,在河面上找起了鱼卧子。

    鱼卧子,顾名思义就是就是卧鱼的地方,一般都是在深水区。

    而负责寻找鱼卧子的人,则是被称为鱼把头。

    鱼把头是整个冬捕活动的总指挥,每次冬捕要在哪里开洞下网,要在哪里开洞收网,都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如果判断失误的话,那么损失也将会非常巨大。

    因此,徐广禄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钟,才找好了两个鱼卧子,并且把入网口和出网口用小旗子标注了出来。

    紧接着,徐广福和孙茂才就自个带着生产队员们走上前去,拿着冰镩对着入网口和出网口开凿。

    等到入网口和出网口都开凿好了,他们又以入网口和出网口为两端,以渔网的长度为最大宽度,画了一个椭圆形出来,然后在椭圆形的弧线上面,每隔三米的距离就开凿出一个小洞口。

    紧接着,他们才把绑着大绦和水线的渔网,从下网口慢慢放进河里,同时让人把水线绑在穿杆上面,沿着旁边两排小洞口,一个一个地从冰面下穿了过去,最终在出网口汇合在一起。

    然后,他们把汇合在一起的两条水线,从出网口拉了上来,露出后面连接着的两条大绦。

    随即,他们又用卡勾把大绦绑紧,然后拉到不远处已经安装好的绞盘上面勾住。

    至此,撒网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让驴和骡子慢慢拉动绞盘收网。

    在这期间,李国强最主要就是带着尚秀珍他们,给其他村民们打下手,顺便看了个稀奇。

    如果不是现场看到,他都不知道冬捕原来是这样下网和收网的。

    随着驴子和骡子不停卖力干活,绞盘也慢慢转动起来。

    这时,有经验的人通过查看驴子和骡子的吃力情况,就能判断出这一网的收获能有多大。

    而那些熊孩子们,也早早围拢在了一米多宽的出网口,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两根不停被拉上来的大绦,想要第一时间看到被捕上来的大鱼。

    下一刻,水面突然溅起了一朵水花,然后便看到一条胖乎乎、泛着一丝金黄的大鲤鱼随着渔网被拉出了水面。

    见状,那群熊孩子纷纷一脸激动地大声开口欢呼起来。

    “喔~上鱼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