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数字时代
繁体版

第十六章 恐怖大爆炸

    黄老头和康司令听姜伟来说教员犯了贪、嗔、痴,心中十分的不快,很想知道,教员怎么犯的贪、嗔、痴。要姜伟来说个一二。

    姜伟来说:“教员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他们搬家的事。说教员身边所用的东西,收拾完了也就几个箱子而已,搬起来轻轻松松的。可是,搬他的书用了一星期才搬完。统计下来他的书有八万多册,如果每本书以二两计算就有一万多斤,这一万多斤按说就是一卡车拉完的事,但是,当时因条件所限,没有卡车,只能用手推车。可想而知,搬书对于这些工作人员就是一大工程。教员一生转战南北,每到一个地方,他遇上好书必然得之而后快。你们说他是不是犯了一个贪字。”

    两人一听,这小子说的有理有据的,好像没什么毛病,可听起来就是不舒服。康司令说:“这怎么算得上贪。所谓的贪是得到了超过自己使用范围的东西。比如说某些人拿到自己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钱,却还想要更多的钱,这就是贪。教员的这些书可不是摆设,所有的书他都看过,有些书甚至读了几十遍。”

    姜伟来不跟康司令辩驳教员是否犯了这个‘贪’字,他将就康司令的话说:“就你所说教员爱看书这事,他就犯了一个‘痴’字。教员一生痴于读书,小时候一书在手,干着活的都会忘了手中正在做的事。那怕是走到生命的最后,眼睛看不见了,也要工作人员念书给他听。你们说这样的人痴不痴?”

    这个‘痴’字说得两人十分认可,与常人相比,的确是不一般的痴。黄老头说:“教员如果不这么痴于读书,博古通今,吸取中华三千年文化的精髓,那来的雄才大略?”

    姜伟来笑道:“我说他犯了一个‘痴’字,你们说是不是?”

    康司令与黄老头也觉得教员真是痴,只不过希望自己甚至自己的子女也那样的痴才好。于是,点头认可姜伟来的观点。

    姜伟来接着说:“教员犯的‘嗔’字虽说没有具体的事例,但是,在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到一些端倪。遇到贪官,他能不生气?面对侵略者的暴行他能不生气?对于那些脱离实际,犯了错误的做法他能不生气?”

    康司令说:“人都得有些气性,没点气性就是软不拉几的懦夫。军人如果没点气性,没点野性,没点钢性就算不上是个军人。”

    黄老头被姜伟来说的话怔住了,觉得他话说的没什么毛病,可是,说教员犯了贪、嗔、痴。他的心里就是不舒服。看到黄老头一脸的无可奈何又憋屈的样子,姜伟来说:“要说我最佩服的人非教员莫属。说他犯贪、嗔、痴,正是他的可爱之处。说明他与我们同在,理想同在,生活同在。至于佛家说的贪、嗔、痴。凡是人没有不犯的。就拿贪字来说,人不贪名就贪利,名利皆不贪的他贪玩,贪图悠闲。这个‘嗔’字,人有七情六欲,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说也得有情感,有情感才算得上是人,否则成行尸走肉了。至于这个‘痴’字,要看怎么个痴法。那些搞科研的,如果不痴,如何有成果。做任何的事情,没有这个‘痴’字,一般很难成功。”

    姜伟来的这些话,把黄老头的心中不快给说散了。他明白姜伟来不是贬损教员,而是从普罗大众的角度,更加人性化的体会到教员与大家的亲切之感。

    康司令若有所悟的说:“你说教员贪看书,我细想一下,的确也是贪,只不过,用这个贪字是贬意词,我觉得不好。”

    姜伟来说:“你的本意是教员贪书不遭人恨,而贪官却让人恨之入骨。这个问题以前我也思考过,后来我总结出根源来。平常所见的贪官他贪的东西是大众的,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剥夺了别人的利益占为己有,同时还不惜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这才是让人痛恨的地方。教员贪书是追求知识,不但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反而为整个中华民族奉献出伟大的智慧。这种贪,不仅不恨,还很可爱。”

    康司令一拍大腿说:“我明白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太多的优点和缺点。所做的事有人喜欢,同时也有人讨厌,无论你如何做,都不可能人人满意。有句话叫:宋江难结万人缘。那么,人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无悔的?一直以来,我也想不明白。从教员的身上,我现在明白了,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境界。所做的事情,为了大部分的人利益,说大点,为了人类的利益,这样的事情才算得上正确的。因为人得回归到自我的属性,如果脱离了这一属性,就是木无根,水无源,必将不复存在。”

    黄老头也有所感,他说:“按你说的讲根就源,人生在这个地球上,所有的根基源于地球,那么我们所做的事就不该有损地球,否则是自断根基。”

    这场讨论,掀起了三人心中很多想法,触动了他们平时的许多未解谜团。却说,那两个小青年在厨房里忙了半天,准备好后,把菜端上桌,招呼大家进餐。黄老头赶紧的给每个人备了杯子,从茶壶里把酒给大家满上。

    这情节可是黄老头最喜欢的了,有酒喝,有人陪喝,还是老战友,老部下,年青人,他怎么会不高兴。第一杯酒他一口干了,害得众人不得不干,否则有对不起老人的嫌疑。接着,黄老头满上了第二杯酒。他正想说什么,康司令立即抢说道:“这个慢慢来,咱们先尝尝菜。”他明白黄老头喝酒是不用菜就可以的,这是酒鬼与常人的区别。如果不控制好节奏,非让黄老头带到沟里去。

    原先姜伟来的话让他们有些抵触情绪,话说清楚了,大家的关系反而更进了一层。菜一吃,酒一喝,自然而然的,心中也没有什么距离。别看中国人喜欢吃吃喝喝,看起来俗不可耐,实则藏了很深的学问。民以食为天,人也好,动物也好,离不开吃。只要吃好了,喝好了,凡是不损害自身利益的事都不算事。所以,谈判,签合同之前都要吃好。当然,吃也不是万能的,但是,只要能做到一张桌子上吃,大概率都是可谈,可合作。

    有个小青年的手机来了信息提醒,他拿出来看了一下,是战友发给他的,打开看到了一个爆炸的场面。说是重庆的一个氢能加气站被爆炸,已确定五人死亡,其他的损失以及失踪人员尚不清楚。小青年说了声:“重庆的一家氢能加气站爆炸,已经死了五人。”

    这一消息可不小,算得上大事故了。姜伟来知道,氢能加气站的安保措施是很高的,通常是不会发生这种事故。黄老头一直对氢能加气站不太赞同,他说:“氢能加气站就是个定时炸弹,我说过的,看,现在就爆了。”

    黄老头的观点,其他人并不认可。大概是年龄上的差距,以致于观点上有所不同。康司令和姜伟来对于事故的看法也不同,一个认为事故是必然,任何的事情不可能零事故。但凡人要做事,必然有错误出现。如果想不出错,只要不做事就行。另一个则认为,人类越进步,科技越发达,人类受到的伤害和风险就越高。但是,人类进步是必须的,是不可逆的。人类反而会在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发展得更好。

    大家都用手机收索此则消息,只看到一片瓦砾,其状很惨。只是,在这个信息纷繁的时代,并不能确定百分之百的真实。然而,当他们花了十多钟看网上的这个新闻时,权威媒体也发出了相同的消息。并且公布了一个机器人背上气罐,切割氢罐的画面。当时,有工作人员见情况不妙,提着一个灭火器去砸那个机器人。可惜那人还没砸到机器人,被机器人一脚踹飞。然后是倒地不起,估计受了不小的伤。这个工作人员,没能阻止机器人的破坏,但也算是英雄无疑,其敢打敢上的勇气堪称战士。随着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氢气罐在火枪的烧蚀下一点点的变薄,直到爆炸的那一刻发生。之后是一片黑,可以推断这个摄像头已被破坏。如果不是相关的数据上传至网盘,这么重要的证据将不为人们知道。

    看到这个视频,康司令问姜伟来:“小姜,你是搞机器人的,对于视频上这个破坏氢气罐的机器人你怎么看?”

    姜伟来说:“这个机器人肯定不是正规厂家的机器人。”

    康司令问:“如果买了你们公司的机器人,然后改装成这种实施恐怖袭击的机器人,有没有技术可以做到?”

    姜伟来说:“理论上是做不到的。我们国家对于机器人的管控是相当严格的,为的就是确保安全。机器人身上有个重要的芯片,我们称之为逻辑芯片。之所以叫做逻辑芯片,就是规定了机器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像这种危害公众安全的事,不能做的级别肯定是第一级。只不过你们军方用的机器人是什么情况就不知道了。”

    对于姜伟来的回答,康怀念并不满意,他说:“军方的机器人,杀人都可以,像这种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即使是军方机器人也是禁止的。关于机器人的安防我懂,我是问你,有没有办法把你们公司的机器人进行改装?”

    姜伟来说:“要说改装很简单,只要把机器人身上的逻辑芯片取下来,换上一块非国产的芯片,就可以。只不过动了这块逻辑芯片,我们公司收到很高级别危险报告,公司以及相关部门会立即追查。别说动逻辑芯片了,我才弄坏一个酒精传感器,公司就知道。”

    姜伟来说的这些,康司令当然知道。姜伟来说了一通,康司令没听出半点自己想知道的东西。他问姜伟来:“你说让这个机器人引爆氢气罐是怎么做的?”

    姜伟来说:“有种可能,从国外走私一块逻辑芯片,然后购买零件来组装一个机器人,这样才可以让机器人干这种坏事。”

    康司令说:“按你所说,正规厂家的机器人是干不了这种事的。”

    姜伟来说:“也有一种可能,快速的换掉机器的逻辑芯片,然后命令它立即实施破坏行动。在相关部门还来不及追查到就完成这次恐怖袭击。这样做的话,这个搞破坏的人会很快被查到。”

    康司令对于姜伟来的这种说法不太认可,他说:“不能说百分之百,绝大多数人做任何事不会不留后路。如果搞破坏的人真像你说的这种情况去做,要么受到什么特别的威胁,要么受到什么蛊惑。否则,不会命都不要的去干这种事。”

    姜伟来说:“如果是你们军方用的机器人来干这事就简单得多,只要下个命令就可以办到。”

    康司令一听姜伟来这么说,难免生气。好像这事就是军方干的一样,他说:“你把军方想得简单了,别说一般的机器人没这个权限,就算级别更高的间谍机器人,想做这种危害公共安全的事,都要得到高层的授权才可以。你以为任何一个操控机器人的人都有权限做这种事?”

    姜伟来也感觉到康司令的不快,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也是推理一下,军方是保护国家,保护人民的,肯定不会做这种事。”

    康司令正色道:“你的说法我要更正一下,你说的这种军方只限于中国,其他国家就难说。”

    姜伟来说:“莫非康司令知道一些其他国家军方搞恐怖事件的事?”

    康司令说:“我当然知道一些,只是知道了也不能说。”

    姜伟来试探着问:“你说前几天中东死的那个高官,有军方参与没有?”

    康司令一听姜伟来问的话立即有了警觉,这大概是职业习惯吧,他说:“这些内幕我们该知道的就会知道,有时想不知道还不行。其他的人想知道,就等我们在新闻中发布了。”

    姜伟来听了康司令的话,发觉自己无意中提到了保密的问题,于是问康司令:“我这个算不算得上刺探军情。”

    康司令本能的觉得姜伟来有刺探的倾向,出于人情,不能这么说,他说:“别说是你,就是高级的间谍也不可能在我身上刺探到什么东西。”

    姜伟来感觉到康司令的防范,有种把自己当成间谍的成份,而自己只不过是对某些事的好奇而已。他问康司令:“军迷和间谍的区别是什么?”

    他这么问一是想知道自己问的东西超出范围没有,二是表明自己问这些东西只是好奇,没有什么企图。康司令说:“军迷喜欢军事,我们是欢迎的。没有人喜欢军事,我们的军队就会缺乏人才,这不利于建高军队。军迷可以学习武器,装备,收集相关的知识。间谍不一样,他们专门收集书本上,网上找不到的东西,并且对这些不公开的东西进行证据收集保存。一句话,该让你知道的,你尽管去学,知道得越多越好。不让你知道的就别下力气在上面,得不到还好,得到了就是间谍。”

    姜伟来听了康司令对间谍的定义,诡异的一笑:“康司令刚才问我有关机器人是怎么完成恐怖袭击的,这是你不知道的事,算不算间谍行为?”

    康司令被他这么一问,完全超出常人的思维,心想,这年青人脑筋转的弯也太多了。他说:“你并没有说出我想象不到的情况,如果真能说出来,你就是个人才。我这怎么会是间谍行为,我这是伯乐精神。”

    听完康司令的‘伯乐精神’大家都笑了起来,接着喝酒聊天,直到喝得差不多了才散去。姜伟来也从黄老头那里拿到了说明书。

    却说重庆的这桩爆炸案惊动了全国,一般的老百姓也就当成新闻,听听算了。或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表露一下对恐怖分子的痛恨。可是在机器人安全管理局里,安局长正招开一场会议,针对犯罪分子的恐怖行为,如何保障在他管理范围内的机器人不出现同样的错误。那么他开的这次会议,能否解决机器人的安全问题,是否能为贵阳的机器人安全再上一把安全锁?下章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