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我成了帝王师
繁体版

第八十二章 刘瑾政略

    商量完了一系列人员调度后,焦芳垂着双手恭敬道:

    “下官私以为,大人应尽快将吏部掌于手中,如此才能彻底掌控文武百官升迁调度。

    不然仅靠下官一个左侍郎,上头还有尚书马文升在,有些时候很难便宜行事。”

    江宁瞥了一眼他。

    他当然知道这老头的意思,无非就是想代替马文升为吏部天官罢了。

    不过这样也好,吏部只有掌控在自己手中,那才安心。

    “嗯,焦大人说得有道理。”

    得到江宁暗示的焦芳登时大喜,连忙继续道:

    “除此之外,还有礼部与兵部,不说掌控在手,但必须听大人的话才行。如此,才好实现大人胸中抱负。”

    江宁微微一笑:“急什么,稳扎稳打便是。”

    说着,他站起身子道:“走吧,一齐进宫,我要面见陛下去。”

    两人一道出了武安伯府,坐上轿子进城。

    进了宫后,焦芳告别江宁前往值房办公。

    江宁则是一路来到暖阁。

    却见朱厚照并不在此,只剩两个小黄门在。

    这时,一道奸细的声音传了过来:“哎呦,江大人今日怎得得空进宫了?”

    江宁转身一瞧,只见正是刘瑾带着几个小太监走了进来。

    “刘公公,陛下呢?”

    刘瑾答道:

    “陛下今日难得雅兴,到后宫请了太皇太后、太后并皇后与几位娘娘,还有公主们,说是要唱戏给她们听呢。”

    江宁抽了抽嘴角。

    还真是这为主儿干得出来的事情。

    什么好玩儿做什么,从不在意旁人眼光。

    “陛下一时半会儿怕是回不来了,大人不若随我去司礼监坐坐?”

    “正有此意。”

    江宁笑着点了点头。

    他今日要找朱厚照说的事情,还真得刘瑾答应不可。

    两人入得司礼监值房,各自坐定。

    刘瑾亲自给江宁倒了杯茶,道:

    “多亏了前番大人出的主意,咱家找了两个落魄秀才一齐筹谋奏疏。

    嘿,还真管用,省了咱家不少事儿呢。”

    “能帮到公公便好。”

    江宁面上客套,心中却是暗暗提防。

    刘瑾自从掌握司礼监后,开始提拔他自己的人来,野心增长在所难免。

    比如陕西布政使魏明礼便是他亲自提拔上去的。

    此人原本只是个刑部右侍郎,仕途大抵这辈子到头了。

    可如今却成了封疆大吏,敢不对刘瑾感恩戴德?

    不过,江宁今日要对刘瑾说的事情,倒还就和这事儿搭上关系了。

    就在他准备提出来的时候,刘瑾反倒先开口了。

    “大人今日进宫却是进得巧,咱家正有一件要事,需与大人商议呢。”

    “哦?公公但讲无妨。”

    江宁不露声色,先将自己的念头放了下去。

    “前番于大人府中喝酒时,大人说得那席话,真叫咱家是茅塞顿开。

    先不提开海之事,咱家回来后就琢磨,身为司礼监掌印,一样可以提出些好的朝政国策来,为天下百姓做些贡献。

    如此,亦能青史留名不是?”

    见刘瑾一本正经的模样,江宁哑然失笑,好一会儿才道:

    “那公公,是已经想出来了?”

    “不错,正要叫大人看看可不可行呢。”

    说着,刘瑾突然起身,从旁边的书架上,取下一堆奏疏来。

    江宁看着厚厚的一摞,颇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等他打开一看,却是发现里面好些建议政策,确实不错。

    而且涉及了方方面面,六部中除了礼部,他全占了。

    比如官员不得在户籍省份任职,以免发展裙带关系,并将此列入吏部考评中。

    又有打击走私的违法商人,改变文官治军使得军队战力低下的现象等。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大体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可见刘瑾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只可惜,理论相当不错,但就是实行难度很大。

    无他,改革太激进了。

    这要是让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知道,一定会强烈抨击的。

    “江大人以为如何?”

    刘瑾满脸希冀地看着江宁道。

    “咳咳,公公这些革除弊政的建议,实在叫本官叹为观止,佩服之至啊。”

    听得江宁如此言语,刘瑾一张老脸顿时笑成了朵菊花。

    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在他看来,江宁是顶顶有本事的人。

    他说好了,那一定就是好了。

    不过江宁又道:“只是其中尚有些小小瑕疵,这便为公公指出。”

    “大人请说。”

    刘瑾连忙正襟危坐,一副认真聆听模样。

    江宁也不客气,直接道:“这里,公公建议户部每年突击检查地方府库的钱粮,以防贪污盘剥,本意是极好的。

    但一年十次未免多了些,平均下来一月便要一次。

    若是如此,岂非户部的官员一年到头都在巡查路上,那户部本部的职司政务,不是耽搁了?”

    “对对对,是咱家疏忽了!”

    刘瑾一拍大腿,深以为然。

    接下来江宁又指出了些错漏。

    刘瑾一一认真听了,决议重新修改一下。

    “哎呀,幸好今日找了大人商议,不然如此便呈于陛下,那群百官怕不是又要闹了。

    说不得还要弹劾咱家胡乱干预政事。”

    江宁附和笑笑,并不说话。

    就算是改了以后交上去,也肯定遭到反弹啊。

    等刘瑾小心把奏疏收起后,江宁道:

    “实不瞒公公,本官今日却也有一事想与公公商议。”

    “哦,大人但讲无妨。”

    “公公知道本官想推广新作物,但无奈产量不得确定,百官一致反对。

    是以本官想着寻一省之地试种,等有了结果,若是真的高产,那自然得以推广。

    介时粮食问题不用担忧,我们的开海便可提上日程了。”

    刘瑾一听与开海息息相关,当即道:“大人想选哪儿?”

    “正是陕西行省。

    陕西已是比不得汉唐时候,如今田地多荒芜,肥力下降严重,难以种植小麦等粮食。

    不过本官想要推广的番薯,却是十分耐旱,正好合适那些相对贫瘠的土地。

    所以,除了在良田水田以外的下等田地,乃至山坡或是荒地,皆试种这番薯。

    到时候亩产出来,陕西百姓便不会再饿肚子,如此浩荡恩德,怕是要对公公立生祠呢。

    公公以为若何?”

    刘瑾顿时眼睛一亮。

    他就是陕西人,乡土情节又严重的很,自然想造福家乡百姓。

    向江宁再三确认一定高产,旱涝保收以外,终是咬牙答应了下来。

    “大人放心,咱家这便知会魏明礼一声,让他即刻着手准备。”

    “如此最好。”

    两人正谈笑时,一道人影突然闯了进来。

    刘瑾看去,却见好似是个宫女,正要呵斥,却忽然面色大变,连忙拜见道:

    “老奴参见陛下!”

    江宁一愣,看清真的是朱厚照后,同样见礼。

    只是他的嘴角一抽一抽的,明显憋着笑。

    因为此时的朱厚照涂脂抹粉,穿着裙子一身女儿家打扮,还真有些雌雄难辨。

    “江侍读也在?最是好了。

    我好心请了太皇太后与太后看我的戏,偏他们说我这样不合礼数,就差没把我呵斥一顿。”

    朱厚照满脸不高兴地念叨时,又一道人影冲了进来。

    “皇兄,你把衣服换下来啊。”

    只见云安公主小跑过来,裙摆飞舞间,露出裹着玉足的小巧弓鞋。

    江宁上次见到她,还是小半年前。

    那么久不见,云安肉眼可见地变了许多。

    气质更温婉娴淑了,愈发有了皇家公主模样。

    脸蛋身段也成熟了不少,稍稍褪去了青涩。

    “臣参见长公主殿下。”

    “呀,江大人也在?”

    云安乍一看到数月不见的江宁,愣了一会儿才回过神,忙不迭转过头去,眸中有点点星光闪烁。

    “皇兄,快把衣服脱下来,你一个皇帝穿成这样在宫里乱跑,也不怪母后和祖母不高兴呢。”

    朱厚照撇了撇嘴,满脸不以为然,但还是在云安帮助下脱起裙子。

    而江宁见他脸上还有着浓浓的脂粉,便拿出帕子准备给他擦拭一番。

    可忽然意识到这帕子好像是云安的,连忙又收了起来。

    只是云安眼尖,还是注意到了帕子。

    她当即认出了这是自己的,一颗芳心顿时乱颤起来。

    也难怪,一个男子随身带着一个姑娘的贴身锦帕,真的很叫人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