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叶的修行日常
繁体版

第9章 炼性境界说(二)

    示意张合入座后,林叶继续为其传道解惑着。

    毕竟,张合领悟,到底有些出路,不如直接讲明更好。

    “你自己也有领悟。身静之功,所谓的静身和养身。为的就是,通过盘坐这种静桩功,与呼吸法的结合,达到养精的效力。来完善身体上的补益。”

    “之后的心静,事实上,看似心静求得心灵宁静,无尘无垢。但是实则,求得心灵宁静只是其一。心静是在补元精。”

    “常人补元精。三餐正适,营养足够,运动量好。或是少思少念,不受杂念的纷扰。既可为补,不过此补非补救。而是使人体的‘神’消耗更少,也更为圆润。”

    “同时,也可以,由神而催精。这里的催精,并不是催发后天浊精。而是催发人体摄取水谷精微。”

    “精神弱,自然饭食就少。饭食少,精气自然寥寥,精气不足,则身体就会欠佳。故而,人体的‘神’越弱。人体可获得的水谷精微就越少。”

    “而‘神’越稳。人体能够吸收的水谷精微就越多。这就如一台机器。‘神’作为运转机器的中枢,如果中枢出问题,这台机器就算能运转。也运转不了多久。”

    “水谷精微的吸收越多,转化的精宝就越多。自然,在人体消耗进入休眠阶段后。元精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补充。”

    “故而,人体并非单纯的精气神三者,而是实则成三角,包围元精。四者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

    “而炼性的本质,就是以身静之功,来养‘精’。不过这里的精,并非你所想的元精。而是精宝也。”

    “精宝??不应该是元精么?”

    “错。实际上,身静之功的本质是养精宝。有了身静之功,那么人体所得到精宝,就可以得到足够多水谷精微。而不是一定量···”

    听到这,张合恍然大悟,不由得欣喜的打断林叶解说,自言自语到。

    “是了是了!精宝的本质,是水谷精微在元精的资助下产生。但是这种资助,来源于,元精的每时每刻的消耗。”

    “不管你水谷精微汲取多也好,少也好。元精的消耗依然是这个数字。但是水谷精微少了,自然就等于元精的消耗的浪费。”

    “不错,身静之功,本质上,就是来养精宝。有了身静之功的助力,自然就不会让水谷精微汲取过少。从而导致元精消耗的浪费。”

    “最终达到,不浪费元精的境界。而这些足够量的精宝。最终可以作为元精的补益外,还可以作为人体内外的养。”

    “养你自身。让你耳目聪明,精气完固,体魄强健,百病不沾。这也是为何身静又言正身,养身的本意。养身亦养生。”

    “真人,那之后呢?!之后心静呢?是否不仅仅是补精?止念呢?”闻见真理,张合此刻,就像个对知识充斥着渴望的孩提一般,一脸的兴致勃勃到。

    “心静言补。补什么?补元精。不过此补非彼补。”说到这,林叶嘴角带着神秘笑颜,提问到。

    “我问你个问题,如果水谷精微达到元精不浪费后,还剩余,你是否觉得无用浪费?”

    “这,应该吧?”

    “确实是浪费了。但是实际上,说浪费,其实是浪费了元精。”

    “浪费了元精?”

    “不错,浪费了元精。实际上,看似元精毫无浪费。但是恰恰是最大的浪费。因为元精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

    “实际上,元精对水谷精微的资助,可不仅仅是1比1比例。而是10比1,20比1,乃至于100比1。”

    “因此,我刚才才言,此补非彼补。心静的补,是补元精。补的让元精发挥最大的作用。而非单纯的做到,不浪费。这样,才能达到补元精的本质。”

    “那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修身静?何不直接修心静?”

    “简单,潜力。只有当你达到所谓的极限,之后继续压榨。才能发挥出你所潜在的潜力。”

    “因此,想要补元精,这里有个前提,必须让元精达到元精的不浪费,达到了界限,才能继续发挥潜力。”

    “心静的本质修炼,即是通过静心这个过程,让你能够通过,身体上的满足,来激发出元精的最大作用。”

    “静不代表沉寂无思无想。恰恰相反,静不仅仅是‘神’的消耗最低时期。也恰恰是人的‘神’最聚合如一,最繁盛旺盛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神’是最清明,也是最理智的时期。”

    “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神’反而会在物极必反的状态下,达到最旺盛,却也消耗最低的‘稳’的状态。即太极一般。阴阳互在。而这种状态下,才能让激发元精的最大作用。”

    “真人,小道总觉得,似乎这心静不仅仅只是如此吧?”

    “你这感觉倒是挺准的。心静除了补元精外。就是为了给下一个境界的修炼,打下基础。”

    “不过这里有一点我得提醒你下。你家呼吸法不仅出错。心静境界,并未真正如达到心静圆满。最好好好翻阅下自家传承玉简记述如何。”

    “并未圆满?这,还望真人详解。”

    “真正圆满的心静,就得看各家各派法门么。”

    “就如释家大多都是以禅定坐,就得完成四禅天的修行。儒道则需得以明心方可证。而我等玄门,心静修行,要么以聚性止念,要么以存神存想。”

    “就如你所走的存想。得定,入定,到最后进入状态后,所得的常定,这三步只是心静境界一部分。尚未功全。还需最后一步的入景。所谓入景,说白了就是八个字,神在则在,神无则无。”

    “简单点,就是你所存想存神的外景,不再是依附心念而存在。而是如内景,成形神意如景。看似有形而无形,看似无形却有形。外景成象加之于神意上,而不是心念头上。”

    “当然,做到这一步不是那么简单的。不过这存神之法你经年常修,最好不要轻易改换。就如聚性止念也不是那么好得的。”

    “实际上,这心静最后一步也是一道门槛。过得去,自然接下来可继续修行。过不去你就得困顿于此。因此,到底最后这门槛怎么跨过,就看你家传承如何记述。我就不多言了。”

    “当你心静功全,便是锁漏尽时。也是功得圆满时。”

    “漏尽?”

    “不错,漏尽。心静补元精,激发潜力虽妙。但是激发过度,未必是好。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激发潜力,虽然引元精发挥最大作用。但是往往激发的潜力越大,反而也会更容易伤及潜力本身。也是元精。“

    ”故而,需要一把锁。这把锁是为了锁自身。同时也是为了,锁住自身的漏尽。当然,此漏尽,并非字面上含义,有什么漏洞。而是锁元精以满溢。“

    ”达到以最少、最低的层次,却可发挥最佳的效力。从而形成始终保持在最完整的状态。不管哪一方出现问题,都能够保持在一碗水完整状态。促使,人体达到圆满运转的不伤不损,无漏的境地。”

    “而这把锁,其实就是我所言的,你那心静境界差的最后一步。而有了这最后一步,才能锁住全心静的弊端,和锁住自身的漏尽。得到完人无漏境地。”

    “经过这身静、心静而修。最终得完人无漏境地时。大量精宝才自然而然的,大哺自身作为给养。届时,人体自然是精满气足五内俱固。”

    “精神越来越足,哪怕不眠三五日,亦可无碍。耳清目明犹若外力增幅一般。体魄亦是随之愈渐强悍,直至极限时,如虎豹也是未必不可。更可犹若扭转衰老,复返···”

    “长生不···额!”

    不等林叶解释完,听到可扭转衰老四个字,张合不由自主脱口惊呼到。

    不过话刚出口,张合立马醒悟自己错语。才不过第一境界圆满而已,就算再有利好。也如何当得长生二字。一时张合不由得为自己天真,羞赧老脸。

    “哈,长生哪里有这么容易。这天底下早已是神仙满地跑了。何来神仙皆不见。“

    ”不过不得长生,却也有几分不老境地。随着得完人无漏境地,人体受后天补益,气血旺盛达到极致。”

    “五脏亦是开始洗刷后天衰变的损伤。此时,修行者不仅,体魄会达到巅峰,健壮如虎豹。又得五脏亦是开始洗刷,开始修复人体后天损耗的内腑发肤。”

    “让人体好似逆转衰老一般。肌体复返一定年岁颜容。非元精枯竭死亡之日。内腑、发肤不衰不朽。当然,如果不想过于引人注目,可以有小方法掩盖亦可。”

    “不过这不是主要,真正好处在于。哪怕以后境界不再修炼。一样可保持人体巅峰体态,入得下寿百五年寿元。”

    “百五年?一百五十年的寿元?!!”听到真人讲解的最后四个字,张合顿时心头火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