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叶的修行日常
繁体版

第40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目送着许慎和沫沫父女两,抱着肚子悠哉的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一桌子好似虎狼啃过夜宵剩下的残羹剩菜。

    林叶微微的叹了一口气。摊上这么一对,好似上辈子饿死鬼投胎来,报复的父女两,自己也是倒了霉。

    感慨过后,林叶开始收拾碗筷。待会儿还得修炼晚功。虽然才出关,不过林叶可不会浪费一丝修炼机会。

    林叶之所以能够踏上修行之路,源自于林叶在21年前,林叶10岁的时候。

    一场奇遇,同时对于林家而言,也是一场灾难。

    那一天,一场车祸使得林叶遭受,亲人离散之厄。林叶也差点身死,虽然免去身死之厄运,但是车祸也让林叶昏迷了好一阵子。

    不过也因此,在林叶昏迷之前,眉心血跟一口心脏血,意外沾染祖传玉佩。

    也意外的,开启了本该,不符合开启条件的林叶,开启的传承玉简。并让林叶踏上这条超脱之路。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得了传承的林叶,自然是要带家人乃至至交亲友,共同踏上修行之路。

    更何况,几家世交,非同姓,却胜似同族。父母已然不在,林叶如何能弃这些敬重长辈,亲人而选择孤独清修。

    姚千里的姚家,林叶的林家。刘秀和刘娟两姐妹的刘家。三家人,是世交。

    自林叶太祖那一辈,三家祖辈,同为为一门医家师兄弟三人。哪怕后来刘家弃医从文,林家弃医从商。甚至一度分割天南地北,三家人交情关系一直在。

    期间三家人还有过姻亲关系,交情深着呢。

    刘娟和刘秀,按照血缘关系而言,林叶得称一声堂姑。

    陈芳,按照血缘,得叫一声从堂姑。陈芳和许六的儿子许慎,又是林叶从小的小伙伴,到大的挚友。

    吴家,按照关系,实际上是林家祖上曾祖父的老管家,所得继子延绵。在林叶爷爷那辈,还是林家管家。

    林家祖上人丁不旺。因祖上学医出身,拜的也是道教之人。因此,虽无奉道,但是对于道教天然亲厚。

    因此,信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祖辈多行善德,对于仆从也甚是亲厚。

    故而,哪怕后来大夏帝国建国。吴家虽然独立,但是关系依然延绵。

    甚至要不是老仆忠厚,护主心尚在。还有没有林叶父亲还真是两码事。

    而林叶父亲,与吴静早逝的丈夫,那可是同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还有过命交情。虽然后来因为一些事情,生就怨恨。

    但是那是父辈之间,并未牵扯到下一代。

    吴静女儿,还是林叶没少一把屎一把尿带着。

    柳家虽然并无太大关系。但是因为刘秀的关系在。怎么可能不亲厚。

    更别提,刘秀、刘娟、陈芳和林叶母亲,亲如姐妹。林叶哥哥林帆刚出生时,林叶母亲缺奶水。哥哥林帆还是喝着刘秀的奶长大的。

    至于黄建国,不仅跟林叶父亲,是发小挚友。认真来说,要不是黄建国后来跑去当兵,还算姚家医门的弟子。又是刘娟丈夫。这关系,自然也不差。

    复杂的世交关系。再加上林家遭厄时。若非几家人无私资助,时时帮扶。又促成林叶哥哥嫂子婚事的媒人。不然,估计林家现在早就是另一幅场景。

    这又是情,又是亲,又是恩。

    林叶如何能舍弃一切,选择清净孤修。

    只是虽然皆是修炼之人。但是除却姚千里一家,和许六一家外。

    其他三家人,并不知道修行相关。只是姚千里以,祖传养生功诀,可壮养身体‘强硬’的要求众人学习。

    如此行举,倒不是因为林叶偏心二字。实实属无奈之举。

    修行很难么?

    要求很多么?

    实际上,想要修行,其实并无太多要求。

    正所谓道不远人,而人远道。

    此话不假。皆因,不管玄门也好,仙道也罢,释家佛道,或者其他百家都一样。

    人人皆可修炼。

    但是同样的,修行也要太多要求,甚至几乎步步天堑。

    皆因,修行二字,说白了就是在,夺众生造化之机,因此,修行往往多伴随劫数。

    就如这人元丹法炼性一关,无需天赋禀异,无需资质凭依。但是唯独却需要只要自身悟性、心性。

    然而一个悟性,一个心性,往往都让人难以突破。

    就心性二字,简单的说,就是你是否能够,坚持修炼的最基础。

    如何一个人毛毛躁躁,连最基本的打坐二字,都坚持不下来。

    那么如何接下来的修炼。只是哪怕你即便坚持下来。但是别忘了,你的本性,依然是之后境界的阻碍。

    而悟性,简单点的,就是你对事物理解、分析、感悟、觉悟的能力。

    修行,本身就需你去感悟每一步。进行自身完全的分析,理解,感悟。将其完全解读,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这对功法的理解和境界的持修和体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悟性,哪怕将功法要诀,一个个字的解说清楚也无用。

    很可惜的是,虽然因为亲缘血线的关系,几家人,皆可分润林叶福德。然而,炼性二字,太需要足够性、心性。

    几家长辈,除了刘秀跟姚千里可满足外。余者皆为寻常之辈。

    事实上,当初林叶就跟姚千里,还有哥哥林帆,嫂子徐慧商议时。

    姚千里是第一时间,便是极力反对的。甚至道理讲尽也无用,最终被林叶劝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姚千里也想尝试一番。或者说赌一赌。

    姚千里熟知已经深交几十年的老友们。

    除了黄健国因为军武跟脚,意志足够坚韧尚可外。其实许六等人,到底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普通人而已。不管是性格,心性都不适合,知晓修行之事。

    毕竟,人到中年的他们。平淡的生活,早已定型了他们的思想。而且虽然经历几十年的阅历。但是眼界也依然限制他们的心性。

    他们没有那些经历岁月的老人,有事事沉淀,得以看开看透的心。

    也没有年轻人的活力,对一切事物的探索求知欲望。

    哪怕给予机会,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本质,也会患得患失。

    甚至就如那抓住救命稻草的,落水的求生者。无法明白真理,只会将欲望当做欲望。

    欲望并不是不好。实际上,欲望也是一种修行动力。

    但是前提是你能够有这份心性,能够承载的住压力,受得了这份可能是要苦熬的煎熬,不忘初心。才能真正将欲望化为动力。

    否则,单纯的欲望,只能是毁灭前的基石。

    心生向往,是动力。也会成为你的智见障。

    所谓智见障,其实很简单。懂得越多,往往,烦恼就越多。

    试想,当一个正常人知道自己如果修炼,能够成仙。那么能不心生向往。

    但是如果在修炼时,境界一直卡在一定层次。迟迟无法精进时,估计再谦和、再随遇而安的性格,也未必把持的住心态不变吧?

    而一旦修行不得精进。只要你思维正常,其实你也多少会知晓,其实不是修行不得精进。

    而是你自己修炼遇到了瓶颈而已。只要突破了,便是成了。

    也会知道,其实没必要强求,正所谓欲速不达。强求反而无益。

    但是往往越是你明白的清清楚楚。你反而会越是容易,陷入智见障越深。

    这是因为,你所学越多,所知越多。恰恰这些反而会障蔽了你,本来的灵明智慧,构成思想上的遮蔽、障碍,无法明白世事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