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在五丈原,丞相刚归天
繁体版

第四章 和我一起踏上冒险的征途吧

    安平被噎得一愣。

    自己探索?我上哪里去探索?

    再接着问系统,得到的只是相同的话。

    安平无奈,不再理会它。

    他眺望到远方有一座低矮的山头,确认了大致的方向,背朝着敌人开始狂奔。

    安平一边跑,一边担心会不会遇到敌人的骑兵。

    毕竟他现在跑在连树都没有的平原上,这要是白天骑兵大老远的就能看到。

    ——希望敌人的骑兵也鸣金收队了。

    望山跑死马,安平也不知道自己跑了多久,他能感觉自己的力气渐渐耗尽,回头看了看,发现敌人的锣声和火把已经远在天边。

    于是他找了棵路边的大树,放下小侯爷,靠着树干休息。

    这时候小侯爷醒了过来:“......水......”

    安平掏出自己的皮水带,先喝了一大口解渴,然后才交给小侯爷。

    水袋的水像是加了某些东西,味道有些怪,但现在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小侯爷喝了一小口,然后一边抿嘴一边把水袋还给安平。

    “敢问勇士高姓?”小侯爷用清澈而虚弱的嗓音问安平,“回汉中之后,我一定让父亲重重赏你。”

    ——你爹命都要没了,拿什么赏我。

    安平内心吐槽。

    不出意外,南郑侯魏延已经带着他的儿子们,踏上了逃亡汉中道路。

    最终还是死在了汉中城外,全家也跟着被灭族。

    话说回来,杨仪是真得狠啊。没有皇帝的命令,堂堂征西大将军、汉中太守、南郑侯,说杀就杀,毫无顾忌,而且最后朝廷也没有怪罪于他,只是因为杨仪自身不忿,经常口出狂言,最后惹了杀身之祸。

    安平感觉,这件事水很深,不单单只是魏延杨仪争权那么简单。

    想想后来的姜维,都官至大将军,录尚书事,也依然受到朝堂、宫中的排挤,被迫远离汉中去沓中屯田。

    如果要兴复汉室,要么像诸葛丞相那样,军政宫一手抓,要么朝中就要有自己人身处高位,全力支持北伐。

    不然,不全力支持北伐,就是全力不支持北伐。

    一旦人心散了,蜀汉就完了。

    安平意识到想得有些远,自己还只是个大头兵,考虑现在的情况才是最重要的。

    他开始思索自己怎么回复,然后安平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有这辈子的记忆,只是之前太过紧张,没有注意到这些。

    现在是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

    安平这世的名字也叫安平,字舒和,十六岁,是个战争遗孤,自小被一位凌阳门的长老收养。

    一年前教内发生了变故,收养他的长老无故横死。

    安平想要查询原因,却无端被同门师兄弟追杀,仓皇之下受到重伤,随后逃离了凌阳门,在秦岭大山中躲藏了大半年。

    直到数月前牙门将军魏廖在汉中招募兵士,安平报名参军,才平静下来。

    怪不得会有“孑然一身”和“秋归”这种奇怪的属性,果然原身还是个有故事的人。

    现在他继承了这具身体,同样也将面对藏在暗处的追杀。

    放心去吧,你的仇就由我安舒和来给你报。

    安平内心默默想着,一股清凉而舒适的暖流传遍全身,仿佛有个意识听到了他内心的话。

    安平没有注意到,技能“孑然一身”已经由灰色变成了蓝色。

    于是安平轻声答道:“我叫安平,是个孤儿。”

    “是吗,我是南郑侯第三子魏征,字存远。敢问勇士贵庚,可有表字?”小侯爷魏征问道。

    嗯?

    魏征?

    你没在开玩笑吧?

    安平略微打量对方一番,试探性的问道,“魏兄可认识李世民?”

    魏征一脸茫然,“这是何人?”

    安平见状,松了口气,又有些忧郁道:“抱歉,在下安平,表字舒和,今年十六岁,自幼跟随师父在山中修道。”

    本来安平并不打算说的这么仔细,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决定投奔蜀汉,匡扶汉室,那结交眼前的魏征,就是最好的入场券。

    原身的身份有些复杂,迟早都会暴露,不如趁现在情况危急,直接袒露出来。

    危机之下,这些事情也能更好的被对方接受,对日后的交往大有益处。

    魏征点点头,“征今年十八,倒是虚长你两岁。如若不嫌,征能否称呼你为舒和?”

    “不胜荣幸,魏兄年长,叫我舒和就行。”安平道。

    “舒和也别叫我魏兄,直接叫我远志就行。”魏征谦逊道。

    安平感到意外,侯爷之子这么平易近人的吗?还是说身处险境,刻意表现的?

    不论如何,魏征的做法倒是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安平感觉很舒服。

    “那平恭敬不如从命,”安平抱拳道,“远志感觉身上有哪里不适吗?”

    魏征勉强坐起身,依靠在树干上,“吾浑身无力,感觉不出来。”

    安平听言,仔细打量着魏征的全身,对方衣服虽然已经破破烂烂,血液混合着泥土大片大片粘在上面,仔细分辨还是能看出,那不是魏征流的血。

    也是个幸运儿啊,怪不得能活下来。

    安平暗自感叹。

    许是不太适应安平的目光,魏征的身体不自觉得开始躲闪起来。

    安平只当是对方哪里不舒服,没有在意,“应该是大战之后,脱力导致的。现在我们离魏军已经很远,存远兄可以多休息一会,待有些力气,我们在寻找地方过夜。”

    魏征点点头,嘴巴微张,没再说什么,扭头看向身后的旷野。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丞相真的......吗?”

    安平重重的点头。

    “此次撤兵,确实有些蹊跷。我军自出汉中以来,每战必胜,魏军畏之如虎,只能坚守不出。

    丞相先机妙算,不仅在汉中屯有大量粮草,此番入魏境,也收获颇多。

    现粮食充足,士气正旺,怎会无故撤军呢?不知道存远兄可知晓一二?”

    安平试探着询问。

    他当然知道后面的事情,只是想跟魏征求征一下,看对方知道多少,有什么误差。

    想来现在蜀汉大军已经早早退入褒斜道,只留下执意北伐的魏延。

    而魏延又撇下殿后的大部队,只带本部人马,跑去堵杨仪、费祎统帅的大部队。

    对于魏延这个人,安平谈不上喜不喜欢。

    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于后世的并不多,最出名的事迹当属于献计“兵出子午谷”。

    历史上,魏延是刘备驻扎新野时投靠的,最初为刘备部曲,进西川时随其北抗张鲁,讨伐刘璋,作战勇敢,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称汉中王后,越级提拔了他,升任汉中太守,镇守四川北大门,当时全军上下一片震惊,可谓是深得刘备的器重。

    而魏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镇守汉中十几年,蜀国北疆稳如泰山,能力很是出众。

    后来作为诸葛亮手下头号大将,数次北伐,屡破魏军,战功彪炳。五丈原之后,因何杨仪争权被杀。

    在后世互联网上,倒是贡献了不少名场面,比如“谁敢杀我?”“脑有反骨”等等,网友戏称其为“小关羽”。

    属于那种能力出众,但没自己独特魅力的猛将。

    魏征低头思索片刻,才道:“舒和,实不相瞒,开战之前族兄魏廖将军确实收到消息,家父命他提点本部人马,即刻退往汉中,其他并未提及。

    自北伐以来,因故撤离乃常有之事,族兄本想汇合友军,徐徐退入褒斜道,不想却被郭淮所部死死咬住,最终在谷口中了司马懿的埋伏,才有此大败。”